米芾到底有多厉害?连宋徽宗都给他磨墨,晚年一幅神作震撼书坛!

在很多初学书法的朋友心目中,对学习书法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误区,其中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在临摹古代经典法帖的时候,不求甚解。
以为临得像就够了,从来不去探究作品背后的笔法、结字之法和章法的意义,认为这些仅仅是作者自然书写而言,没必要去学习。
其实对于古代的书法高手而言,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有这种“安排”的思维存在的,这种“安排”在一种有意无意之间,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结果,而当代人要想达到这种水平,也需要这样的分析训练,否则,也只能在书法的门外徘徊。
这也是很多人临摹过许多法帖,仍旧不能应用到创作当中的原因。
所以临摹一定要求“甚解”!
《虹县诗帖》所呈现出来的用笔和用墨的技法,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实在令人震撼不已,此作也足以震撼书坛,后世无人能出其右!
晚年的米芾,书法已经炉火纯青,他也当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书画博士,甚至徽宗皇帝都曾为他磨过墨!
一次他在游览虹县的美景时候,一边感叹风景这边独好,又慨叹韶光易逝,于是便提笔写下了这件著名的《虹县诗帖》。此作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在《虹县诗帖》当中,可见米芾最为精深的大字功力,通篇用笔如同龙蛇飞动,在点画的应用上,将偃仰、向背、提按、急缓等变化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作在字形的结构上,有着极为明显的跳荡之感,字字欲飞,这与米芾善于利用字形的欹侧之势有关,在用笔蓄力的地方往往下笔沉重,而在行书的时候急速向前,收笔更是短促有有力。
通篇在用墨上更是极为讲究,从起首“ 虹县旧题云 快霁一天清淑 ”处,墨色由润到干再到枯,并且枯笔一任无前,用笔锋“裹束”起来,使其点画更增绵里裹铁的苍茫之感。这种效果的呈现使得通篇作品富有生机和活力,从单一维度的视觉呈现,变成了具有三维审美的情趣变化。
从“里碧榆风 满船书画同明”这几字用了两笔蘸墨,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墨法层次与前文形成对于,增加了浓厚的视觉冲击。
孙过庭在《书谱》当中说道:
“带燥方润,将浓遂枯。”
米芾在一种有意无意之间,将这种墨色的变化发挥到了极致。
书法要想表现出了一定层次的艺术美感,需要不断锤炼这种字法、章法、墨法的技巧,理解透彻之后,方能应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
?对于大字作品而言,米芾的这件《虹县诗帖》乃是宋代大字的扛鼎之作,也足以震撼书坛900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