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的调理方法(附语音)
原创彭鑫医师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三百零八。】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黄帝内经》里边的这段提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伤了气之后形就不足,什么意思呢?后天脾胃不好了之后,形就弱,什么表现?面黄肌瘦,浑身乏力。脾胃好的人长的特别壮实,脾胃不好的人就是干瘦,怎么也吃不胖,浑身没劲,上班提不起精神来,下了班想睡觉,还睡不着,这就是就脾虚,这叫“形不足者”,形不足者怎么办?《黄帝内经》讲的叫做“温之以气”,要用温补的方法进行治疗。
很多人说形不足者能不能凉之以气,为什么非得温呢?大家注意,脾胃喜欢温的还是喜欢凉的?我相信大多数听众都会回答说喜欢温的。我们每天喝水是不是喝温水胃会舒服?保温杯里边的水是有温度的,喝下去之后对身体有好处。要喝凉水进了肠胃,整个胃是寒的,你要是喝了一口温水进入肠胃之后,整个身体都是温暖的,人体舒服,内脏强壮了之后,外在的机能就发挥得好,当然竞技水平高,所以喝温水是很重要的。
脾胃喜温不喜寒,很多人就会反驳我,说彭博是你说的不对吧?我们年轻人就喜欢吃凉东西,就喜欢从冰箱里拿出来就喝。那是你年轻,过了四十岁之后再喝那些东西可能胃就受不了。有的人天天喝凉的,喝到三十多岁胃就受不了了。还有的人说彭博士,我们一吃火锅就想喝点凉的,吃点凉的,一吃辣也想吃点冰的、凉的,大家注意,那时候喝凉的是为了满足嘴的需求,吃了辣的之后,口腔是不是热?这时候你需要喝凉的东西,冰镇一下你的口腔,让口腔的温度降下来,让他不那么疼,因为要是辣的过头了之后就有点微微的疼痛,这时候需要用冰的饮料或冰水来镇一下,口腔就会舒服。这是满足了口腔的需求,但凉水喝下去对胃不好,对肠道不好。所以有可能吃一顿麻辣的食物,再喝很多冰水之后,第二天早上大便你会感觉大便粘腻不爽,或者是大便稀溏,这说明伤了脾胃。虽然嘴一时满足了,但是胃受罪了。胃受罪了之后,就是内脏脾胃之气受了伤了,所以这时候应该温补脾胃。
所以中国古人总结补脾胃一定要有温补,但是不要用热,要用温,温就是微微的加热,那要是热的话,大火加热那就不对了。所以中医有句话叫做“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用小火慢慢的温肠胃,肠胃就舒服,就生出气血来了。要是用大火一烧肠胃,肠胃当时感觉好像火烧火燎挺舒服的,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就把人体的气给消耗了,就是“壮火食气”。所以中医学在温补阳气的时候一定是小火。
李东垣在《脾胃论》开的这些药方,补中益气汤也好,升阳益胃汤也好,我们再看看张锡纯的升陷汤也好,人家都是用什么方法,升阳气、温补的方法,没有用附子、干姜、肉桂这些药,人家就是用比较简单的,比如黄芪、人参、炙甘草、炒白术这些药,再加上升麻、柴胡、山药。张锡纯特别喜欢用山药,都是用这些方法,他就知道肠胃过热去刺激是不对的。所以我们看到古代的这些名家,包括民国时期张锡纯这些名家在治病的时候,人家的用药方式就是特别的精到而不粗糙。
我们对于现在的患者也要用这种方法。这个人脾胃非常虚,而且很寒的时候,你可以用干姜、川椒给他温,但是温的时候你不能只用这两味药,你再合上人参、白术、炙甘草,有时候再合上大枣,用这种方法来温,这样才精到,而不一看胃寒,你吃姜就行了,大家想想,单吃姜行吗?这就叫“壮火食气”,吃时间长了胃寒好不了,反而把胃给弄坏了,就是把身体的这些阴分全都给烧没了。所以他就不懂用药,他只会用姜。姜要是单纯用的话是不对的,姜得配上有质有行的这些相对来讲厚重的药合在一起。姜在大队的补脾胃药当中起到温补阳气的作用,这才叫“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这是古人传下来的方法。
我现在看到好多所谓的养生大家也好,还有一些医生也好,虽然名气非常大,但你一看他的方子就知道这是典型的没有传承,没有老师带,自己看几本书就开始治病,有师承和没师承完全不同,一看这种没有师承的人,你就知道他这个方法是完全是按照自己想象来的。这样治的话很多人就会受伤,用火气特别多的药去治病的时候,很容易把人的精血消耗没,人体就枯干,人体没有精华,头发也白的早,这就是伤了精伤了气。所以说一定要“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要慢慢的“少火生气”,温补起来。用药也是非常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