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仕彬国画山水《驼峰航线图》
陈仕彬国画山水《驼峰航线图》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丽江白沙机场,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图》1200cmX80cm 2015年
《驼峰航线》是陈仕彬先生于2015年创作的长卷山水画,全长1200厘米,高80厘米。其实陈仕彬先生对于写实的主题性国画作品并没有太大兴趣,之所以创作“驼峰航线”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飞虎队”和“驼峰航线”的故事在陈仕彬读书时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这次通过较为全面的了解“驼峰航线”相关资料,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内心有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也有了创作的冲动;二是陈仕彬在西藏、云南以及四川相关地方的采风经历让其对雪山充满了敬畏与好奇,加上其早年在“冰川山水”创作上的探索,“如何用笔墨语言而非特技表现雪山”这一命题实际上一直在其心头萦绕,想借《驼峰航线》的创作在这方面进一步做一些探索与实践;三是源于陈仕彬对长卷形式本身的喜爱。
创作过程中,陈仕彬力求将诗赋文章的“起、承、转、合”之法用之于画,希望能在跌宕起伏中达到浑然一体。同时,提炼了相关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坐标引入画中,借此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强化了空间的过渡和画面的内在节奏,整件作品也变得更加生动饱满。
此类主题性长卷创作的最大挑战其实是怎样将中国画重笔墨、重“书写”的精神体现出来,做到既兼顾写意和形质,又不落入俗套。创作时,陈仕彬以近乎大写意的笔调,避免制作之气,力求充分体现中国画重气韵的精神内蕴,于挥洒淋漓中表达悲壮之情。因此,整幅长卷,几乎没有采用“描绘”的手法,而是以“书写”的方式完成,这在此类主题画创作中无疑是难度颇高的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