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5 岁,要不要离开大厂?

小编: 梁萧 发布: 2021 年 10 月 20 日

文 / 金玙璠 吴娇颖 苏琦

来源: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

“35 岁请离开,大厂认真劝退高龄员工!”

近日,这则关于某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消息被辟谣了,但挡不住话题在互联网上持续沸腾。

有 35 岁 + 大厂人评价,“唇亡齿寒”,“到了这个年纪,看到这类话题非常有代入感”。这可能就是 “35 岁定律”“35 岁打工人”“35 岁危机” 等话题屡屡冲上热搜的原因。

诸如 “互联网不需要中年人”,可能是被包装、被制造的话题,但 “大厂人存不存在 35 岁危机”,只有互联网大公司 “老兵” 有资格回答。

开菠萝财经和四位 35 岁 + 的互联网大厂人聊了聊发现,35 岁确实是职场上的一个分水岭,企业普遍对这个年龄的求职者比较敏感,HR 会尽量控制员工的平均年龄,但具体到每位员工,还是会平衡实际产出。

但人到 35 岁,没有年龄危机是不可能的。看着那些精力充沛、学习能力极强、野心十足的年轻人,感受着大厂的人才迭代,他们每天都要思考,事业上,“怎样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怎么带领团队持续往上走”,向公司证明自身价值,不被年轻人取代;家庭中,怎么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还要不可避免地应对一些金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而身为女性,更要同时应对职场和家庭对自己的高要求。

这四位大厂人在 35 岁前后,不约而同做出了事业上的重大转变。一类是留在大厂,主动求变,从辅助部门转型到业务部门,对应的风险是,如果业务失利,自己就跟着 “中年失业”。另一类是选择离开,或将重心回归家庭,或是跳出去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没有人能永远年轻,看看他们来时走过的路,或许能收获一二。

  35 岁危机就像星座,

  说着说着就 “相信” 了

李殊 | 37 岁 大厂业务总监

35 岁,是一道坎。

在 35 岁之前,大部分人没有想过 35 岁以后的职场生涯会发生什么变化,因为 30-35 岁这几年属于事业高速上升的阶段,觉得自己还年轻。

但近两年,“某大厂 35 岁以上的人要逐渐被淘汰” 这类新闻多了起来,成了公众热议的话题。唇亡齿寒,看到这些,我们会非常有代入感。

它就像星座一样,我自己不信星座,但所有人都在谈星座,导致很多人不自主地受影响。35 岁,就从一个一刀切的标准,慢慢演变成了中年群体性焦虑。

身处大厂,如果是中层,无论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是外力促使下变形的需求,每年都要应付非常重的 KPI。我们已经不能像年轻人一样,按部就班地执行了,而是需要给出明确的业务方向,带领团队往上走。

如果还没到管理层,压力会更大,因为基础的执行岗位,35 岁 + 和年轻人比已经没有竞争力了。

来源 / Unsplash

我当时的压力来自工种。码农有技术壁垒,我做的市场虽有资源壁垒和经验壁垒,但在大厂,资源不算什么,有些大厂甚至是由其他部门统一把控资源,那就剩下经验壁垒了。

互联网世界里的任何一个消费领域,消费能力最强的都是年轻人。我们到了 35 岁,做的市场推广策划方案,爆款产出率越来越低。我也能感受到,一些流行的热词、文化现象或者市场推广方式,我需要刻意学习,但和年轻人之间的文化代沟,靠一时的努力很难填平。而经验输出上,很快就会被年轻人赶超。

我不能再做创意型工作了,所以在 34 岁那年,主动求变。

一条路是去管理年轻人,但大厂比较扁平化,没有那么多管理岗,要管年轻人,需要做到很高的级别。再者,年轻人不好管理,他们的上位势头很明显。

另一条路是转到业务岗。市场终究是辅助部门,做业务更容易出业绩,而且是真正的资源积累型岗位。但对应的风险是,如果发展不顺,比如亏损,业务被砍掉,那就意味着失业。

即便这样,很多大厂人还是要在 30 多岁的年纪转型做新业务。

因为很多 P9、P10 都很年轻,到了一定的年龄,大家会给自己压力,“如果我到某个年龄还升不到某个级别,就会非常危险”,心态就是,急需在公司内部找到一块自己的业务阵地。

但说到底,几乎没有哪个大厂会因为一个人过了 35 岁就淘汰他,即使 HR 有规定,要尽量控制员工的平均年龄,但具体到每位员工,HR 也会平衡产出。哪怕你到了 35 岁,但依然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而且有很高的产出,也没有一个公司会淘汰你。

 在大厂,大龄已育女性是最难的

叮当 | 35 岁 前大厂游戏运营 & 音乐产品运营

我在某互联网大厂做了 5 年游戏运营和 4 年音乐产品运营,33 岁那年跳槽到一家手机大厂做产品经理,快到 35 岁的时候,我选择了辞职。

我第一次跳槽,是因为一直在大厂工作,想去看看外面的职业环境,另外我当时身体也出了一些状况,想要调整一下。之后离职,主要原因是我不是特别适应那家公司的文化,而且当时我父亲生病了,我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到家庭上。

在第一家互联网大厂,我的同事基本都是 90 后,大家对大龄员工都是比较友好的。当我接近 35 岁又没有往管理层方向发展的时候,最大的焦虑是怎样在专业上有所提升,让我的角色无可取代。在大厂,“不能被取代” 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本身技能非常强,年龄不会成为特别大的阻碍,但是如果没有突出的技能,就很容易被优化。

大龄已育女性的处境会更难。有些女性结婚生子后,领导会考虑你是不是会把重心转移到家庭上,在上升渠道的竞争中可能比同年龄的男性遇到更多的阻碍。如果你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也有可能在生产后回到岗位时被取代。

对于一些 35 岁左右的已婚已育女性,领导不会因为你年纪更大、有了孩子而降低对你的要求,但是家庭对你的期望和需要肯定会进一步增加,自己心理和身体上面也会有变化,比较难平衡事业和家庭。

大厂有的女性也真的非常拼,之前听说我们公司一个女领导,进产房前一秒还在给领导回信息,说等我生完孩子出来就回答你这个问题。

在互联网行业,35 岁算是一个分水岭,企业普遍对这个年龄的求职者比较敏感。顾虑之一是身体和精力,以前我们公司每年体检,70% 都有脂肪肝;二是到了这个年龄层,在职场上会形成自己的一些工作习惯或者思维,但是不一定会适应新公司新岗位;三是性价比,同样的工作,如果可以以更低的薪资招到能做的人,或者同样的薪资可以请好几个人来做,那谁会要一个年龄更大薪资要求更高的呢?

我觉得,从大厂跳槽出去,最好在 35 岁之前完成,这样到下一家公司还会有一段时间去适应准备,迎接这个分水岭的到来。但是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机会,也会有很多人选择继续在大厂呆着。但 35 岁左右的年龄要想再回到大厂,就很难了。

我认识的在 35 岁左右离开大厂的朋友,有的人回到二三线城市,找一份相对比较安稳的工作,有的人选择了更有挑战性的创业。

对我来说,因为父亲的病,我近三年的重心可能都会放在家庭上,同时希望把自己的自媒体做起来,也算是完成一次职业转型吧。

  大厂容不下 “倚老卖老”,

  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

汶娴 | 36 岁 大厂业务总监

我最初在大厂工作,中间离开了几年,之后跳来了现在的大厂,今年是第四年,做到部门业务总监。再往上就是 VP,而那个位置,不是单纯靠努力就能坐上去的。

年龄危机是显而易见的,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更迭速度太快,可以不断吸引到年轻优秀的人,他们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对职场里的中年人冲击很大,那些指望 “倚老卖老”,在公司占着高位不干活的人,反而不受待见。

如果是女性,那处境就会更加困难。我见过太多优秀的女性职场人,因为生孩子或者是其他家庭因素,影响了本该顺利的职场路。

我生宝宝的那段时间,几乎一天都没有休息。生孩子前一天约了客户见面,第二天下午生完宝宝,晚上还要继续听线上会。没办法,必须拼,一旦有一个节点落下,就会被其他人补上,慢慢就会被取代了。

即使这么拼,那一年,说好给我的奖金还是给了别人。我去找过领导,他的反馈是,你万一明年再生二胎,肯定会影响工作,奖金还是留给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价值的员工。

来源 / Unsplash

我们公司有不少孕妇职工,可以看出来对女性员工的态度相对宽松,但不同团队的 leader 有不同的看法,有的部门领导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不喜欢女员工,尤其是有了家庭还没生孩子的员工。

因为年龄被变相裁员的人也不少。很多人到了这个年龄段,身体拼不动了,心态也容易松懈,上面没有多少上升的空间,下面能打的年轻人又多,陷入尴尬的境地,所以很多人会半主动地离开。

就我自己而言,身上背负着很多压力。家庭的开销需要我分担,孩子的教育需要我承担,家里老人需要我照顾,工作团队需要我管理,社会和职场对女性本身还有很多要求,每一块都需要成本和精力。

我越来越觉得,年轻真的就是最大的资本,这种能量是经验无法弥补的。尤其是在大厂,大量的工作都是靠执行,拼的是体力和精力,不是经验。

我还不想这么早认输,但即使再拼,我也知道,上升的天花板很明显了,所以正在学着与自己和解。

 35 岁这年进大厂,

  发现创业和打工是两个平行世界

赵首 | 35 岁 前大厂架构师

我今年 35 岁,从大厂一进一出,只在这家公司待了半年时间。

我早期待过大厂,过程中一直在创业,这两年市场上没太多机会了,出路无非这几条:要么去创业公司,要么去大厂,要么继续探索创业机会。半年之前,我没有探索出好的方向,正好有机会,就去了这家大厂。

大厂之所以从外部招人做高阶岗位,核心诉求是,业务遇到了增长天花板,而厂内人思维相对僵化,就会找有相关背景、素质适合创新的创业者加入,贡献新的想法。

进入大厂,我做的事情和过去类似,只不过发现,创业和打工真的是两个平行世界。在大厂做到 VP 级别的人,更偏职业经理人,对利益的诉求要优于对事情本身成功的诉求。不像创业公司,大家都是站在把事情做成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家大厂是典型的影响力文化,你需要通过影响力影响周围的人,说服大家跟你达成一个共同目标。很多大厂都是影响力文化,但在我们创业者看来是 “反创新” 的。

创业追求的是非共识的决策,即便 10 个人都不点头,但老板点头,大家也要按照这个方向做,因为可能是对的。创新往往是一般人难以发现的洞察,说服成本很高的影响力文化非常不利于做创新。

来源 / Unsplash

我在大厂做事情,要么要构建强大的影响力,让所有人相信我,要么把认为不对的事情做对。这两点我都做不到,于是选择及时止损。

我看到身边一些同龄的朋友已经开始组建小社群了,比如产品经理副业群、30 + 产品经理规划互助群,里面多是没有在大厂待够 5-10 年的,有职业焦虑,对预期不乐观、没有安全感的人。

话说回来,很多人为什么到了 35 岁焦虑感会上升,多数是因为 30 岁时,还处在执行层,幻想着再往上升一升,也不需要站在行业的视角思考问题。而到了 35 岁上下,伴随人生角色的转变,比如成家、生子;长期不锻炼,身体暴露问题;或是职场焦虑逐渐被放大……

但据我观察,同样到 35 岁,不同阶段的人状态完全不同,对待大厂的态度也不同。

第一种是只 “进” 不 “退” 的。他们一般都是在过去的十年间,完成了资本积累,可能在早期加入了陌陌、小米、美团、阿里这样的公司,拿到了股票,或者是在中期,通过炒股或创业项目赚到了钱。他们在北上广杭已经有双套房,至少有一套是学区房;已经有了足够的存款,手里现金一般有 1000 万,抗风险能力特别高。

这种人不会考虑去大厂打工。因为担心自己作为外来者,到大厂还没干事先 “背锅”,如果没有熟人和老帮派,轻易不会去。而这类人有资本持续休息,慢慢看各种机会。

第二种是可 “进” 可 “退” 的。就像我这种,在北京只有一套房,没什么安全感,还在为第二套房努力的。所以有工作就去工作,但如果工作不爽,我可能也不会忍,还是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第三种是只考虑 “退” 的。很多大厂里的 P6、P7 就是这样,会遇到晋升难题和年龄带来的压力,但他们不在意外界的环境变化,心态是,“只要大厂不优化我,我就一直待下去”。

* 题图来源于 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殊、叮当、汶娴、赵首为化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ohaishibei.com/post/68967/
(0)

相关推荐

  • 「码农」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背后,隐藏着一大隐患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0 年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大幅提高".该报告一经发 ...

  • 互联网普适性职业生涯?

    互联网普适性职业生涯? 下图是笔者前不久在一些媒体上看到的某网友发布的微头条里的图片. 该网友制作的这个互联网普适性职业发展路径,看起来有些雷人,但确确实实的在一些人身上发生着.这是很可悲的事情,也是 ...

  • 35岁打工人的中年危机并非无解

    作者:龚进辉 与996一样,35岁成为互联网从业者不愿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非常容易刺痛他们的敏感神经.2017年,华为被传出裁掉35岁以上的老员工,今年腾讯也开始劝退35岁"高龄&q ...

  • 互联网行业还是好选择吗

    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我交流,说他刚拿到一家互联网企业的Offer,年后去实习,等实习期结束,大概率能入职. 他还没去呢,就犹豫起来.最近互联网公司负面新闻太多了,对他产生了心理冲击,他希望找我聊聊, ...

  • 官方认证“码农”引热议 折射IT行业弊端

    赵广立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0年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大幅提高.该报告一经发出便引发信息技术(IT)行 ...

  • 为什么宣称自己“年轻化”的公司,才最可怕?职场人跳槽荐读

    网友可正可负说:"刚毕业那会儿,觉得一个公司年轻化是极大的优点,现在看到公司里除了保洁和高层领导,没有中年同事,极其可怕." 当年职场主力军,80后的一代人,如今最大的一批也已经超 ...

  • 35岁就要被优化走人?数据告诉你别小看我们这些中年人

    35岁,是否就是社畜生涯的死期? 大厂里,四十以上的中年人都在哪里? 这拷问灵魂的两个问题折磨着大厂打工人. 每个人都有35岁,不同的是到了35岁,你是管理人,还是被管理? 抑或更可怕,被清理? 各大 ...

  • 年轻人为什么会困在大厂的围城里?

    钱钟书说:婚姻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再配上小说<围城>崇高的历史地位,于是"围城"常被拿来形容"进进出出"之类的情况:皇宫是围城 ...

  • 花钱买捷径?年轻人的职场美梦不便宜

    "你的同学都进大厂走上人生巅峰了,而你却连简历筛选都过不了." 无论是谁听到这句话,心头的焦虑与紧张就会在一瞬间被放大到难以喘息,尤其是那些没有名校学历傍身的普通人.贩卖焦虑从来是 ...

  • 35岁失业怎么办?To B 行业容得下中年人

    在家待了半年后,还差1岁满35的前金融公司高管王强终于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一份新工作.疫情.行业变化,中美贸易叠加经济周期,顶在互联网人头上的"35岁魔咒"威力愈发大了. 这半年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