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失败,家庭崩坏,日本也曾有河殇派

作为深受新浪潮影响的导演,大岛渚如果不能将目光集中在日本的社会现状上,那是说不过去的。如果那样的话,就如同一个川菜厨子不会做麻婆豆腐,当然,大岛渚不是这样的创作者,因此,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可以证明。

《仪式》是一部聚焦于日本战后社会现状的作品,战后的日本,一个门庭显赫的家族的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缩影,不断回忆过去的儿孙辈,不断强化自己统治地位的父辈,以及一群看上去芸芸众生,苟且偷生的人。他们的身份是激进派,是保守派,同时也有介于两者之间不断摇摆着的人。他们所面临的现状就是日本本土的萧条,略带一点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究竟这种感觉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尽头,反思之中,这群人经历着沉沦。

这是一部扭曲中略带着压抑的作品,当然,我们仅仅从本片中体现出来的故事去展开,这种压抑自然只有一个指向,那就是战败国日本当时的社会现状。但如果结合大岛渚的创作背景,这样的曾经的社会现状被重新提起来的时候,映射的是什么呢?自然不会是单纯的战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球各地的“新浪潮”风起云涌。我们中的很多人对于七十年代的印象仅仅是失去的十年,但如果将这个视角放大在全球范围内的话,这种“失去的十年”几乎在每一个有着影响力的国家中都存在着。法国的红五月,美国的黑豹党,日本的赤军等等,这些由青年组成的组织基本上为后人勾勒了一张张属于七十年代特殊的风景。而在这样的风景当中,新浪潮应运而生。

大岛渚作为日本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如果结合新浪潮的创作背景去看,倒也是妙趣生生。影片《仪式》中的樱田一家本来是一个父权小社会,然而当经历了日本战败之后,这个原本根深蒂固的社会开始有了裂痕。虽然裂痕很小,但是这对于一直维持统治的父权社会来说,这样的小裂痕就是一个不好的征兆。樱田一家的人开始各怀心思的朝着各自的方向狂奔了。

满州男是长孙,同时也是本片的主人公,然而他的身世却非常凄凉,母亲一直不被这个家族所接受,父亲在战败自杀后,满州男却被家族接纳了,然而看不到的母亲,看得到的所谓的亲人,在满州男眼中他们都发生了扭曲,一个扭曲了的亲情关系与一个扭曲了亲情关系的家族让满洲男接受不了,在这样扭曲了的关系中,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地挫败。

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男人来说,最先经历的是情感上的挫败,在已经经历了亲情的分崩离析之后,满洲男最先开始感触到的来自姑姑的母爱也被家长残忍的“夺走”,目睹这一切的满洲男需要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爱”,然而在找寻的过程中,原本给予自己安慰的儿时的玩伴却投入到别人的怀抱,满洲男寻找情感依托的道路再一次被封死,即使是心有不甘,但现实中却无能为力。当他知道自己的玩伴对自己也是钟情的时候,这种无力感再一次递增了。

接连不断的死亡笼罩着这个家庭,这个小小的可以体现日本社会结构的家庭的前途暗淡,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这个家族各色人群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狂蹦。满洲男迷惑着,家长却依旧维护着自己的权威统治,虽然这种权威形同虚设,但没有一个人敢于打破。这个自然是影射着日本的天皇制度,而赤军以及有着右翼思想的家庭成员们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各自争斗着,又各自不断地离开。

对于这样一个慌乱的电影,如果不了解整个创作背景的话,就会显得很茫然,然而对于当时的日本社会来说,整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风起云涌日本也不例外,那个时候美元脱钩黄金后,日本飞速增长的经济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虽然一直到八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才彻底降温,但对于当时来说,这样的异端的出现已经给日本的前途给出了一种方向性质的证明。未来究竟在哪里,日本的年轻人们找不到。

对于日本的老一代人来说,维护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族很重要,即使是已经没有了向心力,但维护依旧是必要的,维护就意味着现实的一切都将被重新审视,然而这种审视的结果却是无尽的痛苦,因为没有人已经可以让眼前的一切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剩下的就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一切都不可收拾了。

崩坏了的家庭源于被打败了的战争,在长期的自信心爆棚的情况下,却被击败,这样的结果没法接受的时候就会对于现实中衍生出来的痛苦非常敏感,一点点的触碰都有可能歇斯底里,更何况当时是七十年代,丰富多彩的时代,丰富多彩的灵魂,一切都丰富多彩,然而总有人不觉得精彩。

……

你好,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