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断预后趣案
【出处】 〔唐〕令狐德《周书》。
【原文】 天和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将军、乐平公窦集暴感风疾,精神瞀乱①,无所觉知。诸医先视者,皆云已不可救。僧垣后至,曰:“困则困矣,终当不死。若专以见付,相为治之。”其家忻然②,请受方术。僧垣为合汤散,所患即瘳③。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苦利积时,而不废朝谒。燕公谨尝问僧垣曰:“乐平、永世俱有痼疾,若如仆意,永世差轻。”对曰:“夫患有深浅,时有克杀。乐平虽困,终当保全。永世虽轻,必不免死。”谨曰:“君言必死,当在何时?”对曰:“不出四月。”果如其言。谨叹异之。六年,迁遂伯中大夫。
【注解】①瞀乱:错乱。②忻然:喜悦貌。③瘳:病愈。
【白话文】 天和元年,姚僧垣被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将军、乐平公窦集突然感受风疾,精神错乱,失去知觉。先前为他诊查的医生,都说已经救不了了。姚僧垣后到,说:“难是难了点,终究应该不会死。如果专门委托我,我可以为他治疗。”窦集家人欣然同意,请求他开方治病。姚僧垣为他配了汤药,病随即就好了。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患腹泻很长时间了,却没有中止上朝拜谒。燕公于谨曾经对姚僧垣说:“乐平、永世都有经久难治的病,如果我没说错,永世的病轻一点。”姚僧垣回答说:“病有深浅,四时之气有克伐。乐平公的病虽然难治,最后应该可以保全性命。永世公的病虽然轻一点,最后却免不了病逝。”于谨说:“你说一定会病逝,会在什么时候?”姚僧垣回答说:“不出四月。”事情果然像他说的一样。于谨十分叹服。天和六年,姚僧垣升迁至伯中大夫。(郁东海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