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博兴与蒲台两县虽为近邻,但在行政区划上分属青州府和武定府,方言和风土人情有明显差异。如洗衣服,博兴称之为“摆衣裳”,蒲台则称之为“抽衣裳”,以至于有谚语说:蒲台人洗澡不叫洗澡,叫“愁人”,就如同湖滨的苇子“好苫”一样。过去的蒲台县城,治所在黄河之南,1900年,蒲城以上张肖堂凌汛决口,合龙后主河道突然南移。一夜间,蒲城和陈台、大刘家等20余村由河南变成了河北。那时候,交通闭塞,以至于更加隔绝了与博兴的联系,由此也更加让博兴人觉得这是某种天地宿命。地缘不同,也体现在通婚上。那时候的博兴与蒲台通婚不多,河南人是不怎么和河北人通婚的,哪怕哪家的小伙子、大姑娘互相相中了,也要被祖辈拦挡。一是懒。儿女嫁娶婚姻大事,蒲台人也是要到太阳高高升起才操办,而在博兴,不等天明,早就抢亲过门了。博兴人觉得娶媳妇这么要紧的事都能拖到中午头,肯定是要多懒有多懒。民间还盛传“懒老婆脖子上挂油饼饿死”的故事。说是一个是懒老婆,懒得无法想象。男人出门,烙了一张大饼,中间掏个洞,挂在懒老婆脖子上,足够吃七八天的,可是男人七天以后回来,懒老婆还是饿死了。男人不解,仔细看懒老婆脖子上,一张大饼只啃了最前面的一缺儿——懒老婆太懒了,她连动手转动一下脖子上那张饼都不肯,最终竟丢了性命。二是馋。说是某馋老婆特口馋,家里没钱买肉,便把自家猪圈里老母猪产的几只小猪崽偷偷放到灶膛里烤烤吃了。男人回家,每天都见猪圈里猪崽减少,问老婆何故,答曰跑丢了。某日,男人回家稍早,老婆正从灶膛里拖出烤熟的猪崽一通大吃,随撕下一根猪腿递给男人。女人问:“好吃不好吃?”男人说:“好吃。”女人说:“这小猪还没放盐呢。”男人随晕倒。三是虚巧。路上偶遇熟人,打声招呼:“大哥(姐),忙啥了,家吃去啊……”话音未落,人早一阵风般远去了。传说,最奇葩的还是蒲台人待客。说是某家生孩子待客,菜肴清汤绿菜,称为“拉片”。酒则寡淡,不够爽口。酒后主食馍馍以三钱酒盅扣之,熟后其大如鸡蛋。馍馍端上席面,由主家陪客控制,每客一馍。眼见客人三两口,馍馍即入腹中,陪客眼疾手快,另拿一个馍馍,顺手掰为两瓣,递到客人手中,同时热情相让:“大哥(姐),再挨上这一块……”客人忙说:“不挨了,不挨了……”民间传说有些邪乎,肯定有以讹传讹的成分,但那时候蒲台人日子过得紧巴,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博兴人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常常因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不在少数。当初博兴人的优势在于土地,地都是一挑一的好地,旱可浇涝能排,旱涝保收。蒲台就不行了,黄河把地下的碱都压到了地表,地里种啥长不出啥来,只是卤蓬菜疯长。就是天天泡到地里头,到头来也只能收获不了几颗粮食,哪够一家老少一年的口粮。论出工,卖力气,却是一样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好像一针兴奋剂,将这片古老的土地唤醒,也将在这片土地上祖祖辈辈生活了千百年的百姓唤醒。勤劳的蒲台人,依靠北镇优势,大搞商品经营、种植养殖、餐饮旅游、交通运输,迅速在十几年之内赶上甚至超过了博兴。尤其是蒲台的北薛村,过去是穷得叮当响,几乎家家都有“光棍子”。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小康村,统一规划了宅基地,全部盖起了二层小楼,大半个村的人家有了小轿车,一般的人家也有一辆平头小解放,最差的也有一辆五轮农用车。特别是近几年,更是让人刮目相看了。村里把近3000亩土地全部回拢,承包给了薛百万,其余的村民一夜之间全部脱离农业,成了不沾泥土的城镇居民。如此一来,博兴人再也沉不住气了,纷纷托关系、找亲戚、走朋友,以求和北薛村的人家联姻。北薛村的人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俺蒲台人又懒又馋又虚巧,可攀不得你们博兴人的高枝……”把博兴人回得一愣一愣的。故事讲到这里,大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味道。可是,改革的春风不仅改变了贫穷的命运,也改变了根深蒂固的狭隘观念。新的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了,追求全新的包括爱情观念在内的新生活,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先是在外上大学的薛老五家薛涛,在学校里和博兴乌河村的白纯霞自由恋爱了,尽管薛老五闻讯之后暴跳如雷,指着儿子的脑门子劈头盖脸一顿大骂,见没有效果又以吃安眠药自杀相威胁。但两个孩子铁了心,大学毕业后干脆就不回家,在上海自谋职业,领了结婚证安了家,眼看着生米做成了熟饭,薛老五也没了脾气。后来,见孙子出生了,自己抹不开脸,把他老婆连夜送上了去上海的火车。过了没多久,自己也想孙子想得顾不上当爹的面子,干脆就跑去看孙子了。就在今年“五一”,薛百万家的姑娘二妮子,刚刚嫁给博兴毛官庄毛红军,薛百万还给女儿一张五十万元的存折作为陪嫁。而毛红军的父亲毛光华也是个倔脾气的主,死活不让儿媳妇进门,说是“进门可以,陪嫁的钱不能要,现在咱老毛家日子过得也不赖,每年也能收入三五十万。”是啊,蒲台还是蒲台,博兴还是博兴,黄河还是那条黄河。过去那被苦日子折磨的阴影,早已丢到九霄云外了。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轮竞技的较量、观念的撞击、价值的交锋。而在这较量、撞击和交锋中,黄河两岸的百姓,以老辈儿传下来的聪明智慧、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正在实现着两岸的共同小康。是改革的春风,融化了历史的坚冰,让河两岸的人们普沐阳光,幸福共享。
作者:王玉山,生于博兴,长于博兴,现供职于滨州市审计局,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滨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十佳志愿者,献血英雄。爱好读书、写作、摄影、运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发表于《渤海》《中国审计报》《齐鲁晚报》《滨州日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