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物①:甜酒棵

甜酒棵因地区不同有许多俗名:黄酒棵、酒壶花、山白菜、蜜罐棵、酒酒棵、猫耳朵、小媳妇喝酒、小公鸡喝酒等等。

甜酒棵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甜酒棵贴在地面上的深绿色叶片毫不显眼。早早出土的婆婆丁(蒲公英)、淘鞋底、白毛秦(泥胡菜)、斧子苗(打碗花)、苦菜、谷荻、秃噜酸等野菜分外惹眼。有的绿色莹莹,有的秀气可人,有的黄花泛金随风摇曳,有的蕴含着清甜的美味等待着孩子们采撷。陶醉在这五光十色的海洋里,暗淡无彩的甜酒棵自然被人冷落。但她并不计较这些,还是沐浴着阳光,坦然享受着这个美好世界的一切。当田野中色彩烂漫的斧字苗花、燕子尾(yi)花、苦菜花盛开时,甜酒棵照样不会去攀比,也不会自卑,依然静守着属于自己的那片瘠薄的土地。直到百花凋谢,她长到二三十厘米高时,才像老姑娘一样出嫁,既不穿花团锦簇的红衣,也不着洁白无瑕的纱裙,只在头上插了数朵紫心月白沿酒壶样儿的喇叭花,去履行自己为这个世界增光添彩的使命。甜酒棵这身装束,更像挎个蓝印花包袱走亲戚的村妇,虽不与花蝴蝶媲美,却愈显庄重沉稳,不艳不俗。也只有在这时,从她那长喇叭样儿的酒壶中飘出的酒香,才吸引了痴情的少男少女们,甜甜的酒香绕着弯儿钻入鼻腔,便一下子醉疯了孩子们。他(她)们的喜悦和兴奋驱跑了谈“鬼”色变的恐惧,从这个坟头下来又登上那个坟头,采撷着紫红的酒壶样儿的花朵,采一朵嘬一口,还醉汉似的东摇西晃着相互追逐。甚至忘了爱惜才穿上的新衣新裤,即使荆棘丛生,为采到酒壶花也勇往直前。他(她)们更不会顾忌路途的遥远、太阳的高低,不回家吃饭,也要在沟渠河岸上为醉人的美好而腾跃。明媚的初夏时光里,被一肚子美酒醉红了脸的酒壶花,再没有拘谨和羞涩,任少男少女们吸吮着她们精心酿造的琼浆玉液,甜甜的酒香瞬间溢满了孩子们的口腔,醉了他们的心房。

春花烂漫

一群群陶醉在酒香里的孩子们只为花香而来,当酒花谢尽,老妇人似的甜酒棵,没了让人留恋的醇香后,又逐渐被冷落。但她敦厚稳重的秉性,决定了她只为内功而生,不为外表丧志的追求。依然如故地舒展开深绿色的叶片,与太阳亲密合作,建造着属于她的伟大的“地下”工程。在日复一日前行的日子里,不但孩子们单纯地盼着来年再品甜酒棵花的酒香,就是许多历经沧桑的成年人回忆起来,也是只为花酒唱赞歌,后续无言颂功德。

范王村北的甜酒棵

甜酒棵一生的努力,是金秋已过的10月在地下完成的。这时,山岭间、沟河旁偶尔会有手拿铁铲的寻“宝”人,他们小心地刨挖着甜酒棵的根茎,长得好的甜酒棵下面会有一块微黄的“小地瓜”,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中药“地黄”,许多地方俗语中的婆婆奶头根、黄酒棵根。

甜酒棵的根茎——地黄

刚刚采收的根块茎是鲜地黄。将鲜地黄烘焙八成干或曝晒半干,捏成圆柱形,洗净切片,即为中药铺里的“生地”。 “生地”经用黄酒拌焖,蒸熟切片用,便是“熟地”。

鲜地黄、生地、熟地药效各不相同。

鲜地黄、生地黄是清热凉血药,应用于热病斑疹、各种出血(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及崩漏下血)、热病后期的低热不退、舌红、口干、唇燥和阴虚发热。

熟地则是补血药,应用于贫血,包括头晕、心悸、月经不调、阴虚潮热、盗汗、遗精、消渴(与其它药配伍用)。

地黄在我的家乡不被大多数人认识,主要是荒地少、土质差,没有甜酒棵的落脚之地。偶尔采朵“酒花”品一下“酒味儿”,找点乐子也就够了,地下的根茎之珍贵却鲜为人知。即使有人知其效能,本省范围内也比不了泰安、济宁、菏泽等地的品质和产量,所以这稀缺的东西,更不是家乡人赖以生存的资源。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五言诗《采地黄者》: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公元813年,白居易的家乡,今陕西渭南县内,盛产地黄。农民遭到春旱秋霜之灾后,入冬就断了口粮,而富贵人家却用粮食喂马,并在草料中添加地黄使马毛闪光。穷人没办法,只有到田中刨挖地黄,但奔忙一天仅挖半筐。就凭这点地黄卖给豪门子弟给马做补药,以换取马吃剩下的饲料,充塞那饥饿的胃肠。诗人的家乡盛产地黄又能如何?依旧是饥肠辘辘,人不如马 !

章丘区官庄镇朱家峪村内石缝中的甜酒棵

近年来,家乡土地上本来就少见的甜酒棵,几近绝迹。在我的不断寻觅中,甜酒棵竟像约好似的,一棵棵、一帮帮地在田野中与我不期而遇:博兴县庞家镇范王村北的北支新河岸上,陈户镇尹楼村北的路边,章丘市官庄镇朱家峪老村的石墙下,她们都在那里等着我。她们守在石缝间、荒坡上、道路旁,甘愿清贫地生活,奉献凉血补血、解救生灵的药品。11月2日,我专程去了几年来我的观察地点,范王村北的引黄济青西岸,挖取了新鲜的地黄,虽然块茎没有膨大起来,但它终究是地黄。地表的甜酒棵植株,已被严霜冻坏了叶肉组织,但看上去并没有萎蔫,还是那样老成,那样含蓄。

六味地黄丸

作为中药处方中常常为“君”的地黄,竟能忍受贫寒,在长时间的怀才不遇、遭遇冷眼的逆境中修成正果,令人钦佩,更为中医药学家们把“治病形同作战”的治疗原则所震撼。他们每治一病,犹如实施一次“保城护城”的高难度战役:侦察敌情、排兵布阵、谋划战略方案等等,无微不至。地黄为“君”,统全盘而众者从。高明的医学家不是“狂轰烂炸,速战速决”以胜利为宗旨,也不是“人海战术”拼一个够本,拼俩儿赚一个,而是“和平解放北平”“战上海”,既保城池无恙,又以最少牺牲消灭或使敌人投降乃至起义。他们在与疾病的斗智斗勇中,实施的“六味地黄丸”之战略举措,通过固本培元,削“敌”锐气,逼病遁去,终以人体的最少损失取得康复。此番 “地黄”为“君”的重任,屡试不爽,为人称道,直令我等颔首称赞中医药学家们的“知人善任”了。

摄影:杨光良

作者:杨光良,退休职工,博兴县董杨(杨家官庄)村人。原博兴县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连续十年获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上稿一等奖。曾任博兴镇文化站副站长,涉猎小说、散文、故事、小品、小戏、曲艺,有作品在报刊发表和市、县舞台演出并获奖。

(0)

相关推荐

  • 刘媛玲 | 酒香满屋

    酒香满屋 文/刘媛玲 不大喜欢喝酒,却喜欢酒的香味. 我从生下来就没见过爷爷奶奶和外婆,只有时常来看我们的外爷.小时候,每逢有外爷来,作为招待,母亲都要拿起那把仅有的古铜色酒壶到街上去为外爷打一壶酒, ...

  • 酿米酒

    酿米酒的用料糯米 1000g 甜酒曲 15g酿米酒的做法 步骤1   糯米洗下,泡水12小时 步骤2   蒸熟米饭,摊开,凉到不烫手,38度左右 步骤3   均匀拌入甜酒曲,装入密封盒 步骤4   压 ...

  • 舌尖上的中药—地黄

    舌尖上的中药-地黄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 ...

  • 一碗糯米,教你自制美味甜酒酿

    酒酿,古称醴(lǐ),是中国传统的特产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在我国全国各地称呼不同,又叫醪糟.酒酿.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酒糟. ...

  • 黄酒米酒

    ​黄酒酿造技术原始简单,糯米泡透,蒸熟,拌入酒曲9,发酵而成.也正因为简单,江南百姓家里都会做,所以这里的普通人家都有得酒喝.和酒厂老师傅说起来,我们江淮地区也很多人会做黄酒,不缺酒喝.老师傅却说未必 ...

  • 乡村风物④:野西瓜头 灯笼棵 野葡萄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先人们给野菜起的名字大都以描述外形.味道.用途为主,且借助它物替代,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这比起许多人翻着字典给孩子"起名儿",要聪明得多.但同一地区的野菜也有重 ...

  • 乡村风物系列:燕子

    乡村风物系列:燕子 文/洁宇 每个乡下孩子,约略从开始认知事物的时候起,必会先认得燕子. 燕子,在乡下人眼里,分成两种.一种是家燕,肚皮雪白,一种是麻燕,肚皮上是浅褐色的麻点儿.早些年乡下,家家的厨房 ...

  • 乡村风物记

    乡村风物剪影

  • 乡村风物:不受待见的楮树(作者 段桂阳)

    楮树,又叫"构树",我们地方上称它为"楮子树".以前,我老家门旁有棵"楮子树",我就是在这棵树上学会了爬树,这棵树曾给我的童年的带来许多乐趣 ...

  • 乡村风物·儿时记忆——新图配旧文

    [前言] 放假回乡,风清气爽,鸟语花香,昨晚饭后乘月色路灯下略走走,满身树香.今晨醒早,当然又走了走,六点多一点出门,八点回,也就六千步,用时长主要是因为走走停停来拍照--乡村的好东西太多了,忍不住要 ...

  • 上榜作家:赵小强◆乡村风物蛇蜂蝎(散文)‖主编仝仲堡

    投稿微信: 18635268668  18634239199 ⿻◎作家赵小强作品精选◎⿻ ⿻乡村风物蛇蜂蝎 作者/赵小强(山西绛县)  主编/仝仲堡(山西) 童年往事化为记忆长河,每有回溯之时,那些难 ...

  • 散文/《赶春集》、《乡村风物》

    赶春集 上次徒步回来传了一张照片,其中一张的画面是徒步的队友们走在窄窄的山路上,衣着色彩缤纷,步子走得均匀一致,背景是茂密的山林,灿灿的菜花.一位文友姐姐看见就说,看见这样一大路的人走在山间小路上,就 ...

  • 【广州诗歌】No.81136期B版||乡村的三棵老槐树 文/董明生

    广 州 诗 歌 欢迎阅读 <广州诗歌>平台自创建以来旨在发展平民文学!大众化阅读,大众化创作,展示平凡心灵最美好的一面.我们努力为华语文学贡献力量.欢迎您的阅读!愿您记录自己奋斗历程中的点 ...

  • 乡村风物14:“娃娃拳头”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或许我们是农业国的缘故,或许汉语言的悠久而博大精深使然,即使华夏山岭荒野间一株小草的名称,也会满含雅趣.文采四溢.内涵丰富.回味深长.就拿这攀援于地.根及枝节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