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莎娃自传之间的故事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应该是在2017年的美网,那是莎娃禁赛回归以来的第一届大满贯,第一轮的对手是哈妹。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已经听说了莎拉波娃的名字,只不过那个时候还不看网球。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比赛喊声很大,仅此而已。
后来高三有一次我在食堂吃晚饭的时候,看到了墙上电视里播出关于莎娃服用禁药的新闻,当时整个食堂里所有的人都盯着电视屏幕,依稀记得那是CCTV13频道。回到班里上晚自习的时候,我对同桌说:“同桌,莎娃吃兴奋剂了。”我的后桌是班长,她是一个女生,德约科维奇的球迷,曾经在班级的语文作文素材中公开向我们介绍过小德。从那时开始,我开始查莎拉波娃的相关资料,逐渐有了大致了解。
那年的秋天我来到了吉林大学,在高中刚刚结束之后,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空余时间,但我是一个纯正的火箭球迷,大部分时间一直在NBA领域流连,直到来年6月的一天,我打开了CCTV5,直播的是一场法网比赛,奥斯塔彭科对阵哈勒普。当时我连哈勒普是谁都不知道,比分也完全看不懂,为什么要打到40分?但是当时我感觉奥斯塔彭科很厉害。于是我开始了一步一步的探索,终于明白了网球的规则。
2017年秋天,莎拉波娃穿着施华洛世奇水晶蕾丝战袍出现在了法拉盛公园的夜场,面对哈妹,用一场荡气回肠的比赛宣告回归,从那时起,我真心喜欢上了这个内心孤傲的人。
美网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有关于莎娃自传的新闻,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心中一直念念不忘,后来在双十一的凌晨清空了购物车,当时还有一把吴京的战狼同款匕首。收到这本书之后,我把它放到了宿舍的桌子上,这一放,就是一年两个月。
在今年1月放假回家的时候,我怕旅途寂寞,于是拿起了这本书,把它放到了书包里。在火车上,我读完了序言,如果按照正常轨迹走下去,莎娃将在2016年底退役,当时把我吓了一跳。在路上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把这本书翻译出来怎么样?我查了这本书目前在大陆地区还没有中文简体版本,于是回到家的第一天,我在网球之家上发表了本书的序言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麻烦,有的专有名词不会,尤其是伤病的准确翻译。有一个词我记得非常清楚,EKG,在翻译的时候,我看成了EKC,怎么也查不到,这翻译不通啊!当时我查到这个词有胃部炎性病变的意思,于是我就强行翻译上去了。后来在最后一章又出现了这个词,这次我没有看错,这是心电图的英文缩写,于是决定在翻译完成后我要对这本书进行校对。
当初我应该是从1月9号开始翻译,中间一直断断续续,产生过很多次放弃的念头。在寒假的两个月,我大概是翻译到了莎娃签约IMG这里。来到学校后,3月份每天晚上我都要出去辅导一个初中孩子的作业,每天用来翻译的时间很少。到了4月份清明节之后,我开始有了大量的空余时间,在四月快结束的时候,我翻译到了220页左右。中间有过心情不好的几天,翻译有过中断。到了5月份,长春的天气渐暖,我开始了这本书最后的冲刺,白天不上课的时候,我拿着一支笔和几张A4纸,来到各个教室里翻译,晚上回去后我会打在电脑上。我特别享受晚上把2800个字敲在键盘上的感觉。5月10号左右,火箭结束了本赛季的征程,半决赛输给了勇士,我感觉非常难过。5月25号到5月29号,我没有翻译任何一篇,在5月30号的下午,我想,还剩最后一点了,在六月开始之前做完吧。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对某些语言按照汉语的习惯标准进行变通。我认为自己翻译最恰当的一句是“只要我能,尽我所能”。在英文书中不同地方的风格也是不同,而莎娃在本书致谢名单中也提到了帮助她的那位作家。
在这本书中,莎娃无时无刻不在表露着自己的孤独与倔强,从在波利泰利网校中被歧视的俄罗斯女孩到夺得第一个大满贯只是纯属幸运到肩伤复出后连败期间遭到女孩们的嘲讽,再到后来因为米屈肼禁赛后美拉等人的攻击,莎娃都用坚持捍卫着心中的倔强。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话是在莎拉波娃第一次成为世界第一之前的故事,她在书中写到自己不会因为世界第一而增加参赛数量,自己永远会把大满贯赛事放到首位,而不是世界第一。鉴于此书写于禁赛期间,那时沃兹还没有拿澳网冠军,我认为这是在讽刺沃兹,因为沃兹是反莎派的主力。
莎娃从小时候开始对自己的把控能力就特别强,在完全陌生的国度,还是7岁的她便已经对抗着一切,但幸运的是,她有着父亲的陪伴,有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翻译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很多年久的球员,比如海宁和达文波特。我用了5个月时间细读这本书,用了5个月的时间走完了莎娃29年的路,在心中,他们父女俩人已经成为了我的朋友。(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