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智能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木建筑作为世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高深的智慧和精巧的技术,值得我们每个人欣赏、探索与学习。

针对木建筑的研究,有一项非常重要且有趣的技术——微缩营造。微缩营造就是将建筑等比例进行模型复刻,是对建筑的一个记录和展示,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通常而言,微缩模型只用来展示建筑的外观和部分细节,对于还原结构,一般难以做到。

但是,对于中国古代的木建筑而言,其榫卯结构正是灵魂所在。中国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斗拱、椽子等基本构件。单凭榫卯和斗拱结构,就可以让整栋建筑完美衔接。

要做最好的中国木建筑微缩模型

就要传承榫卯结构

有人做到了!

上图是榫卯匠人王震华所做的北京天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模型。

这座原比例缩小81倍的微缩模型,为全榫卯结构,没有一滴胶水、一根钉子,包含7108个零件,最小的燕尾槽仅1.5毫米。

门窗可打开关闭、梁柱根根分明、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皆是榫接而成。可谓是巧夺天工,重现祈年殿皇家尊荣。

此模型的制造搭建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历时5年,经历10多万道工序,光是废弃的。是对王震华对中国全榫卯结构微雕非遗技艺的执着。

王震华凭借反复尝试的完美“第四版”祈年殿模型,一举摘得“2016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金奖”,市场估价数千万元。

但他没有就此停下探索,他的新作——全榫卯微缩赵州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证明了,榫卯不仅漂亮,更实用。

此座模型为微缩了50的赵州桥,最小零件只有1.2mm。桥上能走人,理论上可以负重80斤。

坚固的结构得益于榫卯之间紧密的配合,弧形桥拱的零件用燕尾榫相互锁定,环环相扣,紧紧连接。在力学的打造上,榫卯结构同样是不二选择!

匠人的坚守让人敬佩,榫卯的魅力无人能敌。榫卯不仅是对中华技艺的传承,更是因为它有着巨大的优势,才得以流传。

现如今,榫卯结构主要用于家具。相较于古典家具中的普遍应用,榫卯结构不仅没有衰败减少,在应用范围和形式上也都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高档实木家具,榫卯结构更是价值的体现。

榫卯结构发展至今,一直被视为实木家具优秀的连接方式,主要原因如下:

1、精准的咬力衔接:榫卯的连接是“天衣无缝”的,一凹一凸,彼此配合,形成一体;

2、科学合理的设计:实木材质膨胀系数相同,不会因为温湿度变化出现大的开裂、变形和松弛现象,咬合力稳定;

3、柔性可变的结构:钉子、胶水是“死”的,但榫卯是“活”的,可拆装保障了加工与运输的便利性。

榫卯是当下中国现代家居的一个瑰宝,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的传承。

但是,榫卯的加工工序繁多,精度要求高,人工开榫非常困难。有效的传承就在于既要保留榫卯精巧的设计和优异的结构,又能与时俱进,利用现代设备进行高质、高效生产。

当前,众多加工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利用榫卯加工设备突破加工瓶颈,实现高质、高效的榫卯加工。

这一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近期,时开纽数控还实现了扫码和模块加工,可单机,亦可连线,条码扫描,尺寸任意变化,自动计算,自由加工。集CNC数控和模块化于一体的加工中心,实现了真正的扫码加工。

时开纽扫码加工视频▼

榫卯加工设备的技术在不断升级,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集开槽、铣榫、铣型、修边为一体的加工中心,适用于各种木门、柜门、门套线等产品,可加工45°榫接(单双),直榫,135°榫接,中腰线(加工工艺线、顶头修边)等众多类型。

加工中心适用性强,可满足各类工艺生产铣型和榫卯加工一次完成,避免多次校准加大误差,提高产品质量。

时开纽门框加工中心视频▼

参数在人机界面上设定,可预存300条产品程序。UG编程和傻瓜式操作,简单易懂,减少技术压力与招工难题。

时开纽门框加工中心视频▼

榫结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在建筑还是在家具中,都是良好的连接方式。能够提高效率、简化生产、降低人工的设备必然大受欢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