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决定成绩?专家:影响成绩因素中智商仅占0.5%,有半毛钱关系

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是多元复杂的,其中智商对成绩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执笔:张大猫

编辑:张大猫

定稿:欧阳比文

大部分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憧憬,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成为人中龙凤。可等到孩子上学了大家才渐渐发现,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别人家的孩子”实在是少之又少,多数时候自己娃的表现都不是那么让人满意。

造成孩子成绩差距的原因是智商天赋吗?

这时候家长就会纠结了,为啥别人家的孩子会主动学习,成绩又好,到了自家孩子这做事就喜欢拖拖拉拉,成绩还差呢?难道真是天赋差异导致的?

当然不是。天赋差异远没你想的那么大。

据我国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智商低于90或者高于130的孩子,仅占学生比例的2%。

换句话说,在一个50人的班级里,可能就一个孩子的智商要么比较高,要么比较低。绝大多数的孩子智商水平都是相同的。

另一项研究数据的结论则更有趣,小学阶段,智商在影响成绩的因素中仅占0.6%~0.7%的比例,到了中学,这一数值下降到了0.5%。因此有教育专家戏称,说起智商和学习成绩的关系,也就半毛钱的关系。

所以说,影响孩子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的主要他因素并不是先天遗传的智力水平。

造成出现优等生和差等生的重点在于“3个关键力”。

教育专家黄静洁在其著作《学习的格局:孩子自主学习的秘密》提到了差生面临的6大学习障碍。

从中又可以总结出“3个关键力”的差异,即“内驱力”、“学习力”和“创造力”

内驱力——孩子自己想要学习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没有主动性,“你不督促他,他就不学习。”作业要督促、考试复习要督促,甚至一次还不行,还得好多次。

家长这时候会很郁闷,为啥让孩子学习这么难呢?其实问题不在孩子,而出在了父母身上。

“父母过于主动”给孩子营造了一种“我是一个凡事都被安排好的人”,所以任何事情只要父母催促我我再去做就够了。他们完全没有“想要自己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这种情况下父母最该做的是帮娃挖掘内驱力,让孩子主动学习。

家长可以找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带孩子在这个领域里一起探究学习,然后让孩子明白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喜欢的领域大展身手。

这样找到了孩子内驱力,自然会促进孩子好好学习。

比如前阵子的钟芳蓉,就是很好的例子,她自己知道喜欢啥,所以从头到尾都没犹豫,努力的学习,考上北大,去到考古系,结识自己的偶像樊锦诗先生(尊称),在考古学界实现理想。

采访时钟芳蓉淡定又从容地回答,“我选专业只花了几分钟,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既然爱孩子,就要相信他,即便离开自己,他也有能力过得更好,所以第一点要做的就是把“控制”变为“引导”。让孩子自主地去学习。

学习力——教孩子学会精准努力

还有一些孩子让家长很郁闷,他们很努力,一点儿也不懒,也会主动学习,笔记记得很好,做题速度也行,平时表现得也并不笨,但一到考试成绩就很不理想。

除了紧张等问题之外,他们往往还有一个坏习惯,在改进学习方法这件事上很懒惰。

很多人都知道“1万小时定律。”但许多家长却误解了其中的含义,1万小时并非盲目地简单练习,而是有目的性的刻意练习,这样的1万小时才有意义。

如果孩子很努力很勤奋,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那么他们很可能进入了“低水平勤奋陷阱”,即“总是在自己舒适区重复学习已经很擅长的知识。”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就会失去兴趣。

所以,引导孩子有策略地进行刻意精准地努力练习,才能让娃努力不白费,努力的有效果。

父母首先要了解娃现在知识水平程度,之后有针对性地给娃选择兴趣班或者自己有目的性的辅导。这样孩子既能得到锻炼又能提升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会事半功倍。

创造力——教孩子懂得融会贯通

创造力经常被人误解,觉得这东西是天生的,其实不然,它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而创造力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你在身边肯定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平时成绩不错,做题又快又准,可考试时普通题目做的都很快,一旦出现创新的问题就会卡壳,其实掰开看知识并不难,但有的孩子就是不会做。

这类孩子缺乏的就是创造力。一种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

美国哲学作家詹姆斯克里尔在其著作《掌握创造力》中对创造力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创意是一个过程,就是把已经存在的旧的想法或概念用一种崭新的方式连接起来。”

所以说,创造力不一定非得天生,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环境熏陶学习的。

我们该怎样培养孩子的“3个关键力”?

其实培养孩子学习的“3个关键力”,最好的时机是从小学就开始。

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刚懂事,刚刚开始正式的学习生涯,父母此时掌握好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培养娃的“3个关建力”,不仅能帮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为娃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首先,父母在孩子年幼时要多跟孩子玩耍,多观察他们的兴趣,但同时不要过度干预,更不能直接替孩子解决问题。相信他们自己完全是可以的;
  • 其次,从小学起,父母就应该培养娃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娃在课内的基础知识之上进行拓展,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的思考;
  • 第三,引导孩子多方面全方位地看待问题,更有大局观的对待问题,这会帮娃培养更全面看待问题的角度;
  • 最后,给孩子一些大脑放空的时间,学习要张弛有度,不能一直紧绷,即便让孩子接触一些“不务正业”的事物,孩子放松好了,才能重新聚集力量,更有学习的力量。

锦鲤妈咪碎碎念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学霸,至少也是个优等生,不仅在学校如此,在人生中更是如此期望。但大部分孩子都是一样的,想让孩子出类拔萃,做父母的自然要努力。

物质和资源上的差距我们就靠挖掘天赋来弥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3个关键力,不仅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优等生”,也能成为人生的“优等生”。

无论怎样,我们都没有不努力的理由,不是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