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来的高管来了又走了,虚拟运营商有点囧

在牌照发放之初,各家虚商曾开出百万年薪从三大运营商处挖来大批中高层人士担任转售业务操盘手,但如今许多掌门人纷纷二度跳槽。据悉,他们中的不少人自己创业,开启了新公司,经营一些运营商关联生意。

去年底,爱施德发布公告证实负责转售业务的高管吕保平(原中国联通客户部产品处处长)、总监张林苗(原中国联通安徽公司客户事业部总监)在任职仅半年时间后,便陆续离职。

另一家转售企业华翔联信也遇到了同样情况。在去年获得牌照之后,华翔联信便陆续从中国联通挖来大批高管,其中包括原中国联通副总李刚的秘书王永刚、中国联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宋丽梅、市场部副总经理江大君、电子商务部副总经理林剑锋等管理层人士。但王永刚在任职仅一年时间就办理了离职手续,其他多位人士也去向未明。

据知情人士透露,同一时期离职的高管还有话机世界移动转售总裁江卫平(原中国联通温州公司总经理)、国美集团副总裁刘诚明(原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等人士。这些迹象表明,这波由虚拟运营商带来的跳槽热潮,正在逐渐出现回流局面。

“虚拟运营商发展到现在,面临着人才和资金的双重压力。”中国虚拟运营商联盟秘书长邹学勇表示,传统运营商中高层管理人士在跳槽至虚拟运营商后,组建团队的管理模式、运营思路、企业文化大多与基础运营商雷同,所操刀的业务仍然以传统套餐为主,模式创新不足,并且部分公司的战略成本和资金预算有限并难以到位,双重因素诱发了这波二度离职潮。

事实上,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估计,转售企业最少需要发展到80万左右的用户,才能在3~5年实现正向现金流,5~7年内实现累计盈利。同时,由于国内运营商的终端补贴、渠道佣金等成本因素,意味着转售企业想要在试点期结束后达到100万用户,最少需要准备1~2亿元的现金流储备,进一步做大品牌甚至要5~10亿的资金保证。

对42家获牌虚拟运营商来说,转售业务是要持续投入的规模经济,在试点运行阶段必然要付出高昂的试错成本,此轮爆发的二度离职风波也是发展难题的侧面反映。

“目前已经有2/3的企业搭建好运营计费平台并推出转售品牌,各家几乎都付出2000万元左右的运营成本。”邹学勇对《IT时报》记者表示,转售产品本应是利用通信业务提升主营业务附加值,实现主业产品多元化和竞争力的提升,但目前大多数虚拟运营商走入误区,只是在套餐设计上做各种微创新,“由传统运营商人士来操刀设计业务,惯性思维下还是以卖套餐为主,这种创新只能倒逼运营商的内部改革,而无法改变整个转售业务的商业模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