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联通“混改”谜底揭开前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的消息发酵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外界猜测纷纭,现在快要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刻。

2015年8月,外界就传闻中国联通被选中作为国企“混改”的试点。到了去年10月,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集团正在研究和讨论“混改”实施方案。今年4月5日,因集团正筹划并推进“混改”中国联通停牌,并承诺自停牌日起5个交易日内公布混改进展。但是中国联通没有兑现“承诺”,而是在4月11日发布公告称继续停牌。

到了最后关头,“靴子”迟迟没有落地。这让外界等得有些心焦,消息、传闻、观点满天飞。整体来看,对“混改”给中国联通带来的推动作用外界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混改”并不是“万能灵药”。

为何“混改

三家运营商中联通最“合适”

在三家运营商中,为什么中国联通能被列入国企“混改”首批试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却无缘呢?

这需要了解我国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激活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国企的资产回报率,改善国有资产效率。民营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净利润/总资产)一直高于国企,近年来差距更是拉大。德勤的研究报告显示,民营企业的资产回报率位于11%左右,而国企仅徘徊在5%。具体到运营商行业,中国联通的资产回报率在三家运营商中是最低的,选择中国联通作为“混改”试点自然更合适。

2015年中国移动的资产回报率为7.6%,中国电信为3.2%,而中国联通仅为1.7%。而到了2016年,中国联通继续表现不佳,资产回报率仅为0.1%,和中国移动以及中国电信差距甚远。

其实从2016年的财报就可以看出,中国联通在三家运营商中处境最为艰难。在营收方面,中国移动去年为7084亿元,中国电信为3523亿元,中国联通则为2742亿元。而在净利润方面,中国联通和前两者的差距更大,中国移动去年净利润为1087亿元,中国电信为180亿元,而中国联通仅为6.25亿元(同比下降了94.1%)。

从提高国企的资产回报率、改善国有资产效率的角度而言,中国联通自然比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更适合作为“混改”试点对象。当然,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可能会尝试进行“混改”,只不过不是在集团层面,而是从子公司层面着手推进。在今年3月公布2016年业绩报告的发布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表示,集团层面尚未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正研究附属公司层面的混改机会,对引进包括互联网公司在内各种类型的股东都抱有开放态度。

如何“混改”

全员持股希望不大

国企进行“混改”,员工持股和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是两条主要路径。中国联通的“混改”方案也无外乎这两点,具体会如何推进,外界众说纷纭。

在一个运营商转聘群里,联通各个省公司的基层员工每天都交换着对联通混改的想法,焦点集中在员工持股、薪酬岗位等方面。“正式工才能持股,派遣员工就只能给正式工打工,外包员工更没有出路了。”派遣制员工普遍存在这样的担忧。而正式员工对全员持股充满了盼望:“正式工按工龄来计算持股数量,其他混改的企业都是这样的。”

据联通内部员工透露,此前联通尝试过“买断工龄”的精简员工方案,向55周岁以上的员工发遣散费,一次性买断员工在正式退休前的工龄,从而能补充更多年轻的血液,但此方案最后被叫停了。

所以,员工持股似乎成了更为妥善的方案。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中高层员工跟联通公司的利益捆绑得更紧一些,中高层会有持股的想法,可操作性也是比较强的。但普通员工持股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像联通这样发展成熟的企业,股票红利较低,不比银行利息高,而且基层员工也不会掏钱持有太多的股票。

《IT时报》记者在与几位联通中层员工交流后发现,他们对于混改一事很是谨慎,“能持股肯定是好的,但大多数中层员工都没有特别期待。”这是几位联通中层员工的普遍态度,“我们更关心的是,互联网公司的入股会不会对我们的营销业绩、薪酬体制带来一些激励。”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联通员工持股计划很有可能以联通全资子公司小沃科技作为试点。不过一名小沃科技相关人员对《IT时报》记者表示,这是不可信的,小沃科技为了辟谣在群里炸开了锅,毕竟此次混改的平台是联通股份公司这一上市主体,而小沃科技是联通旗下独立运营公司,并没有听说有混改和员工持股的消息。

“解决不好源动力问题,混改只能是一剂兴奋剂。”通信专栏作家王峰如此强调。联通混改的目的是要“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在他看来,这十六字里最为关键的是强化激励。混改是否能从员工激励的根源入手,让企业上下的文化为之一振,对现有的机制体制进行探索性改革和松绑,才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BAT是个好对象

BAT、广电、中信、电信,最近这些公司都被传出可能会入股中国联通,尤其是BAT,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

业界人士分析,BAT和中国联通互补性较强,一方面BAT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能缓解联通在5G、营销、渠道等方面的成本投入压力,另一方面BAT对联通的业务发展有一定推动性,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又能让联通更好地触及用户。

而且,去年以来中国联通和BAT展开了紧密合作,这更会使人认为BAT参与中国联通“混改”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去年,中国联通和腾讯曾一起试水大王卡、小王卡等流量创新业务,还曾在反通信诈骗上进行合作,双方就云计算、安全、征信以及IDC等6大领域达成了战略合作。中国联通和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资源置换、技术互补、成果共享等方式,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基础业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更值得期待的是双方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结晶。同时,中国联通和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加快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与此同时,广电入股中国联通不被看好,中国电信入股中国联通更被质疑是无稽之谈。付亮表示,中国广电网络同样缺钱,很难对联通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广电并未完成省级广电网络整合,对联通的管理提升帮助作用不大。广电的优势在于有线电视带来的入户资源,但是700M优质频段并未允许用于移动通信,同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耕耘,所以对中国联通在固网覆盖上的支持是有限的。至于近来传出电信入股联通,被业内专家认为是无稽之谈,因为国企入股有悖于混改的初衷,而且涉及垄断。

“混改”之后

新兴领域受益明显 但大势难改变

  

“混改”后,中国联通是“一飞冲天”,还是疲态如旧?对此,业内专家的看法较为一致:在短期内,混改会给联通在收入上带来增长;长期来看,并不能改变联通在“三国鼎立”中的竞争劣势。

  

从业务发展层面来看,尤其是在新兴业务领域,中国联通与BAT的合作会起到较大推动作用。王峰表示,如果BAT入股,在很短时间内中国联通在数字化服务领域的收入和利润会快速提升,占领制高点。不过,中国联通传统属地化运营模式,可能会与互联网公司全程全网、一点接入、服务全国的模式产生摩擦。王峰认为,与BAT联系较为密切的中国联通个别地域公司和员工,可能会在用人机制和薪酬待遇上率先解绑。

  

通信专家陈志刚认为,“混改”结果最理想的状态是所有人为市场结果负责,享受市场发展的成果也承担失败的风险,但这一场景基本上不可能发生。无论股权性质如何多变,引入的是新的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国有资本控股的基本格局、国有产权代理人模式以及运营商高管考核任命选拔机制,都可能不会因为“混改”有多少本质改变。

  

付亮更为明确地指出,联通“混改”能解决的问题首先是钱,有了资金,营销投入、渠道支撑、5G投入、员工收入都会有一定提升。但仍旧解决不了联通用户数落后、管理决策流程长、宽带优势弱化、低频段资源少等问题。

  

项立刚总结道,联通“混改”犹如戴着镣铐跳舞,又要国有控股,又要引进民资激发活力,改变国企思想不够开放、效率不够快等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