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典诗词之四会

鉴赏古典诗词,我以为,至少应做到四会:

.会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 ;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云: ;又如题画山水,有地名可按者,必写出登临凭吊之意;题画人物,有事实可拈者,必发出知人论世之意。

知人论世,用于古典诗词鉴赏,指要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写作背景,包括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会知人论世,才有可能读透具体作品。比如,读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我们了解杜甫其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就有助于读透它。杜甫,具有治国的理想。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表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其诗,往往与反映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有 ;诗史 ;之美誉。诗风 >沉郁顿挫《春望》,当作于 ;安史之乱 中,诗人住在安禄山叛军统治之下的长安城。了解了诗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感时伤别,连本无情感的花也会溅泪 ,鸟也会 ;惊心 ;;为何 家书 ;如此珍贵 ;抵万金 ;;为何诗人年仅四十余岁就已成;白头 ;,而且 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一切都是 ;安史之乱 所致。感时伤别,与诗人其他同题材的作品如;三吏  ;三别 ;等相近,所体现的诗风也是沉郁顿挫。

会知人论世,这要求鉴赏者除了多读诗人的作品之外,还要尽可能多读一些史书、笔记诗话、词话等。唯其如此,才能由 ;知人论世 ;而读透作品。

会 沿波讨源

语见西晋诗人陆机《文赋》: ;或沿波而讨源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在古典诗词鉴赏上,会;沿波讨源 ,就是指会根据诗中的线索去探究作品之源乃至作者的师承之源等。如,读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词《桂枝香 ;金陵怀古》,对其中的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就不能不沿波讨源,了解这是化用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的诗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所作。《隋书 ;五行志》记载: 0;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 ;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 ;于是,《玉树后庭花》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

王安石在词中化用杜牧诗句,以古讽今。如何才会 ;沿波讨源 ;,这就要求鉴赏者多读作品,最好能从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诗经》、《楚辞》读起,对其后每个朝代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有大致的了解,也可阅读一些今人所写的文学史、诗歌史等。只有;胸有成竹 1;,才能从诗词的语句中沿波而讨源,也才有可能读透作品。

会挖掘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入解读的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他说: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并将境界(即意境)分为 ;有境界 ;与无境界 ;, ;造境 ;与 写境界 , ;有我之境 ;与 ;无我之境 境界的大与小等。有无意境,意境经营得如何,是判断一首诗(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鉴赏古典诗词,关键要会挖掘其意境。意境,与另一个美学范畴的意象,二者同中有异。相同之处,主要在于二者都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的统一;相异之处,主要在于意境往往就整首作品而言,而意象则是营造一首作品意境的具体构件。不妨看一看南宋;永嘉四灵;之一的翁卷的诗《野望》:

一天秋色冷清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自上山来看野水,却于水底见青山。

此诗中的意象有:遥远的天际,冷清的河湾,远近高低不同的无数山峰,自然的绿水,水中的青山。正是这些意象构成了此诗的意境:山区秋色之壮——天高湾清,层峦叠嶂;秋色之秀——青山映在碧水里,绿水绕着青山转,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全无一些诗人笔下的秋天萧条肃杀之气。

会 个中比较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鉴赏古典诗词时,会就同题目或同题材的作品加以比较,辨别其异同,品评其高下,这对读透作品是极为有利的。可进行思想与艺术性的全方位的比较,也可着重就诗词的主旨、意象、章法、技巧、风格等其间一两个要素加以比较,说明其特点,道尽其妙处。如比较唐代诗人李端《鸣筝》、柳中庸《听筝》与白居易《夜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 端《鸣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柳中庸《听筝》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 白居易《夜筝》

这三首同题材的诗(诗题也基本相同),都写听筝,但其着眼点都不在表现弹筝者精湛的技艺,也不在描绘筝乐的内容,而是;听筝之意不在筝 ;,在借听筝以写人,在这方面,三首诗又各取所需,各有侧重。李端的诗着重摹写弹筝者的神态而见其爱意;柳中庸的诗着重描写诗人听筝的感受,并以此抒写自己的离情别恨;白居易的诗则主要表现诗中主人公;别有深情一万重 ;。在写法上,三首诗也明显有别。李端的诗主要是巧妙用典,以一生动的细节表情达意,具有诗趣;柳中庸的诗主要采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将以形喻筝声与以声(杜鹃之啼声)喻筝声结合起来,将表达筝之;悲怨声 ;与诗人之 ;离别恨 结合起来,化无形为有形;白居易的诗则主要运用 ;空白 ;的技法,收到 ;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艺术效果。通过比较,我们便能读透这些作品。

本文摘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更多诗词资料,尽在:诗词轩

(0)

相关推荐

  • 王昌龄的这首诗,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短短4句扣人心弦

    无论是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中的离人愁,还是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 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 ...

  • 如何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如何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汉语言非常优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感性美和理性美两个方面.感性美是指语言的外在美,像色彩美.形象美.音韵美.滋味美.建筑美.修辞美等,理性美是指语言的内在美,像逻辑美.义理美. ...

  • 鉴赏古典诗词之读化

    读化,这是鉴赏古典诗词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这一步上,鉴赏者要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达到前人所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之境界 也就是说,对一首诗(词)的解 ...

  • 古典诗词鉴赏: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

  • 古典诗词鉴赏: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暮归山中 蓝仁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译文] 黄昏时回家,山里已经昏暗,涧水里冼洗脚,月影在水中出现. 简陋的横木门 ...

  • 古典诗词鉴赏: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卜算子·答施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译文] 离别后的相思似沧海般幽深.无际,美好的往事就像天边一样 ...

  • 11.古典诗词鉴赏之描写手法

    11.古典诗词鉴赏之描写手法       这一期,着重讲一下古典诗歌鉴赏中的描写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是我们在诗歌鉴赏时经常看到的几个概念,它们并不相同,之间是有重复交 ...

  • 古典诗词名篇诗意、鉴赏与朗读

    看得是不是有点眼花,不好找吧?那就在本页面搜索一下吧! 本系统篇目共179首(篇),按音序排列,查询方便! 爱莲说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别董大 别云间 泊船瓜洲 泊秦淮 曹刿论战 池上 长歌行 朝天子 ...

  • 中国诗歌报:李晓辉古典诗词鉴赏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中国诗歌报★中国诗 ...

  • 余海、王晓辉和李冉古典诗词鉴赏

    余海,字纳川,号无为居士.1977年生.草根.嗜酒好钓.善律工词,偶猎俚曲.数载淫浸,文风杂陈.集香艳.婉约.沉郁.豪迈于一身.历任诗词论坛.家族管理.心慵,性懒,数辞.得云鹤之身. 七律--月夜之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