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后,为何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删掉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经典人生故事2020-10-06 09:32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产生了不少出名的文学著作,很多至今都非常具有影响力,四大名著就是代表。这四部书,那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考虑书籍的阅读,就从每年电视剧的翻拍来说,就足以看出大家对于四大名著是有多么的热爱。然而,有个事情却鲜为人知的:最初出版社在讨论出版书籍时,其实是定下了六大名著!但是,在经过几番研究和讨论之后,删掉了其中两本,就成了现在的四大名著。那么,现在有人会或许会问,被删掉的到底是哪两本书呢?这两本书又为何被删除了呢?
要了解上述的问题,就要首先来了解一下是哪两本书和四大名著一起被列为考察目录的呢?其实,对于这两本书,大家也都很熟悉,因为它们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新中国成立以后,秉持着宣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原则,一些学者在经过慎重的讨论之后,就初步选出了六本书,分别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然而,在面对这六本书时,有些专家和学者却提出了异议:既然是弘扬传统文化,那么书本的内容是不是得符合积极向上的宣传精神呢?而且,书籍一经推广以后,肯定会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那么所选书籍对于人们来说,是否具有指引价值呢?带着这些问题,学者们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后来,经过大多数的学者和专家的研究,并通过投票表决以后,就把《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给除去了。那么,这两本书被除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还是跟这两本书的内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首先,来看看《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别名《鬼狐传》,从这别致的书名上就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聊斋志异》成书于清朝时期,作者蒲松龄通过一些人妖恋、鬼怪恋,在很大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或是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许是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不管怎么说,《聊斋志异》的内容都是有很深的引导意味的。然而,让学者不太认可的就是这些故事的进行状态,因为这些故事大多发生在书生和鬼怪的身上,这对于国内的青少年来说,却不是很好的引导例子。因此,《聊斋志异》就被排除在外了。
其次,再来看《儒林外史》。这部书的作者吴敬梓运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一方面揭露了人性由善到恶的改变,一方面表达了对勇于坚持的人的赞美。从作者的立意和文章内容来说,自然是有极大寓意的。然而,对于尚在成长期的学生和青少年来说,这样的例子却有些过于残酷了,无法很好地帮助学生和青少年成长。因此,《儒林外史》最后也被排除在外了。当时选定四大名著,在一定程度上为的就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和青少年成长。因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段,在这个阶段的人本身的判断能力并不是很完善。所以,为了不使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被动摇,这两本书就被删除了,六大名著也就变成了四大名著。
不过,尽管这两本书从目录中被除名,六大名著变成了四大名著,但是它们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却是不容置疑的。况且,历史上有不少的名人大家都对这两本书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赞美。原因就是这两本书中所包含的重要含义,永远值得大家坐下来细细品味。不得不说,好书就像是美酒,越是经过时间的沉淀,越是显其芬芳。《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也是这样,正是因为它们所包含的内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愿意去了解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