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超级大国只造护卫舰能行?走近俄罗斯最新“守护”级护卫舰

“守护”级护卫舰是俄罗斯海军最新的20380型多用途护卫舰,该舰由阿尔马兹中央海洋设计局设计,在俄罗斯北方船厂于2001年开工建造,作为曾经与美国在大洋上平分秋色的海军大国,如今的俄罗斯仅是新建护卫舰,这不免让人唏嘘,那么,这种最新的护卫舰性能如何呢,今天,哨站带你一探究竟。

早在1997年,俄罗斯就在复兴海军的呐喊中举行了12441型多用途护卫舰“新贵”号的开工仪式,当时俄海军主管装备的副总司令还在仪式上表示,这是俄罗斯建造新一代战舰的开始,俄罗斯海军重振雄威的新时代指日可待。

然而事与愿违,没过几年“新贵”号的建造工作便因长期缺乏资金而被终止,在并不乐观的国民经济和少得可怜的军费支出下,俄海军被迫放弃了不切实际的远洋舰队梦想,适时调整了海军政策,开始优先发展近海作战舰艇,俄海军总司令曾公开表示,为了有效的保卫俄国海疆安全,海军至少需要拥有300艘各种级别的作战舰艇,特别是近海作战舰艇。

在这种策略下,俄海军向该国国内的多家舰艇设计局发出了招标书,要求他们设计出适用于近海的多用途警戒舰,拥有12441型多用途护卫舰设计经验的金刚石设计局在总设计师伊万诺夫的领导下,凭借代号为20380新型的多用途警戒舰方案在竞标中脱颖而出,该方案也就是本文的主角——“守护”级护卫舰。

2001年12月14日,20380设计方案得到海军批准,仅仅一周后,首舰“守护”号就在圣彼得堡的北方造船厂开工建造,在此之后,北方造船厂又陆续开工了3艘后继舰,它们分别是“灵敏”号、“活泼”号和“坚韧”号。

首舰“守护”号最终在2006年5月14日下水,并于2007年11月14日交付俄海军使用,2008年1月之后,俄海军将20380型警戒舰的定位变更为了轻型护卫舰,主要任务为水面巡逻护航以及反潜作战,它们将取代现役的“格丽莎”系列巡逻舰成为俄罗斯沿海防卫的骨干,又因首舰名为“守护”号,外界遂将这种军舰称为“守护”级轻型护卫舰。

“守护”级轻型导弹护卫舰采用平甲板船型,舰长111.6米,宽14米,吃水3.7米,标准排水量为1800吨,满载排水量可达2100吨,该护卫舰最大的设计亮点是大规模采用了隐身设计,拥有与21世纪初期西方先进舰艇相类似的雷达隐身外形,舰身涂覆了特殊吸波材料,可吸收雷达波、衰减反射信号和降低船体的红外特征,同时还可吸收舰艇自身噪音以及减弱机械振动以获得较好水声隐形效果。

不仅如此,“守护”级的所有机械装置都设有隔音减震装置和包括发动机和排气装置在内的舰体红外抑制系统等,通过多种隐身设计,“守护”级的有效雷达散射截面、红外及水声特征均大幅降低,其被早期发现和攻击的概率仅为0.1,这使该舰成为日后俄国海军新一代水面战舰隐身设计的范本。

“守护”级轻型护卫舰主要在近海活动的特性决定了其不需要安装功率大、加速性好的燃气涡轮动力装置,只需要配备机组尺寸小、经济性好、可靠性强的柴油机动力装置即可满足战斗和航行需求,首舰“守护”号采用全柴油机推进,主机为两台功率11660马力的DDA-12000柴油机,最大航速约26到27节,以14节巡航时续航力可达4000海里,能持续在海上自持15天。

此外,“守护”号的电力由4台22-26DG柴油发电机提供,该护卫舰一改过往苏俄水面舰艇电子设备杂乱,天线林立的形象,其电子系统设备集成化程度高,外形尺寸小,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舰载电子设备主要分布在驾驶桥楼顶部甲板,呈倒锥形的雷达塔桅,后方传统的封闭式桅杆以及位于后部上层建筑的独立后桅,其中雷达光电侦测设备和电子战设备大多配置在前桅上,后桅则主要布置通信天线。

主雷达采用了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无线电技术科学研究所的弗尔克-2型E/F波段三维多功能搜索/追踪雷达,天线部位配置在倒锥形塔桅最高处的透波球形整流罩内,在值班警戒模式下,对水面目标的最大探测最高可达60公里左右,对雷达截面积为一平方米的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120公里,对雷达截面积值仅0.02平方米、飞行高度在5米的掠海反舰导弹最大截获距离为12到13公里,能同时追踪200个目标,具备“超地平线”操作模式。

该舰配备的JSC 5P-10E Puma火控系统安装在舰桥顶部,这是俄罗斯海军在21世纪初期开发出来的新型火控装备,最大搜索距离为60公里,最多能追踪并锁定四个目标,主要用来导控AK-190M 100毫米舰炮。

还有两具SP-520-M2光电/雷达火控系统分别位于舰桥上方两侧,用来指挥AK-630近防武器系统接战,其光电部分在能见度20公里的情况下最大侦测距离可达10公里,对护卫舰等级的水面目标的侦测距离15公里,并可锁定时速144公里以下的低速空中与水面目标。

首舰“守护”号舰首设有一门新型A-190M 100mm主炮,该炮隐身造型的炮塔全重15吨,最大射程约20公里,最大射速达80发每分钟,既可打击水面目标,也可用来对空攻击或对陆地进行火力支援,B炮位则装有一具CADS-N-1“卡什坦”弹炮合一近防武器系统,该系统将两门30mm舰炮与8枚SA-N-11导弹结合在一起,可对来袭目标构成巨大反制,同时,该舰还有4具400mm鱼雷发射管,分置在两舷舱门内,舰尾设有一个直升机库与飞行甲板,能搭载一架卡-27反潜直升机。

在电子作战方面,“守护”级配备了TK-25-2电子接收及干扰系统,舰艏与舰尾各有两具烟雾弹发射器,每具发射器可装填10枚烟雾弹,能在投掷后5秒内建立一个长100到150米的烟幕,维持时间介于1.5至20分钟,可在近战中隐蔽船只行动。

“守护”级护卫舰的舰艏设有一具“黎明”式固定主/被动声的,对半径10米的目标侦测距离为35公里,此外,舰上还配备了主动式拖曳阵列声纳,对半径10米的目标反射信号探测距离为16公里,由于首舰“守卫”号的防空能力较为有限,因此从二号舰开始,该型舰艇的设计就经过了改良,被称为20381型,进一步强化了防空作战能力。

“守护”级护卫舰的发展是俄罗斯海军如今发展思维的一个缩影,目前已有10艘该型护卫舰开工或服役,该舰在未来毫无疑问将会成为俄罗斯海军的主力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