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为何会一步步走上发明历史的道路?万字长文深入解析(下)

在上篇文章中,我主要介绍了上古朝鲜到王氏高丽灭亡的历史阶段。

正是在这一阶段中,朝鲜半岛在政权上从“群雄逐鹿”到“一统江山”,在文化上从“蛮荒之地”到“中华文化传播榜样”,在外交政策上从“毫无章法”到“事大主义”

随着李成桂建立的李氏朝鲜王朝不断发展,“事大主义”的思潮不但没有式微,“事大派”官员更是逐渐成为了朝廷中坚。此后的两百多年间,朝鲜王朝也一直与明朝保持着稳定的“宗藩关系”

但在朝鲜王朝末期,一直以继承中华文化为荣的半岛却发生了急剧的思想转变,不但彻底摒弃了“事大主义”,和中华文化积极切割,还转而拥护起更为“激进的民族主义”

但朝鲜半岛两千余年和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又怎可能说切割就切割?

于是,情急之下的民族主义者开始病急乱投医,有的积极投靠日本人,有的则开始打造自己独特的历史观。

在如此情况之下,民族主义历史观确实有如一剂猛药,帮助半岛民众提升了民族凝聚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猛药毕竟是猛药,见效虽然快,但却有着后遗症,这也是现在诸多文化问题的根本原因

随着国际交流增多,后遗症凸显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详细讲述一下为何朝鲜王朝会抛弃“事大主义”,民族主义者们又塑造出怎样的历史观,才一步步导致了今天的“尴尬局面”

朝鲜屡遭倭寇侵犯,大明出兵平定倭乱

李成桂建国后,又于1394年迁都汉阳(后改称“汉城”)。按理说王朝刚刚建立应该呈蒸蒸日上之势,但仅仅几年后,朝鲜王朝便闹出一番腥风血雨。

随着建国后国家各项事务逐渐走上正轨,权力的交接便成为了首要大事。在李成桂推翻高丽的建国之路上,其五子李芳远的贡献是最大的,但是毕竟现在是和平年代,战功彪炳并不代表就一定能继承王位。

李成桂

果然,李成桂在郑道传等重臣的游说下,将王位传给了八子李芳硕。这下便激怒了李芳远。气急败坏的他直接发动军事政变,直接冲进景福宫乱刀砍死了李芳硕,然后又冲到力推李芳硕上位的郑道传家中将其一起砍杀。

李成桂又传位于次子李芳果(朝鲜定宗),还将都城迁回开城,随后李芳远又发动了军事政变,不仅击败了兄弟李芳干并将其被流放,事后定宗也不得不让位,李芳远随即成为“朝鲜太宗”,并还都汉城。

而此时明朝与朝鲜的关系也迈入了新阶段,明朝很快便正式向朝鲜下赐诰命、金印、冕服,太宗也成为——“首位获得明朝册封的朝鲜国王”

随后,朝鲜太宗确立了“崇儒排佛重农抑商事大交邻”三大国策,将朝鲜王朝打造成了一个尊奉儒学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事大主义也正式成为国策。而太宗在治国方面也颇有心得,在其执政期间,半岛人民生活得到提高,国防也得到加强。

其继任者朝鲜世宗因为有着父亲打造的良好国家基础,在以儒家的王道政治为己任的前提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各种改革之上,将朝鲜王朝的发展推上了巅峰时期。

而要说其最为重大的历史功绩,便是出于实用和民族自尊使命感创制了朝鲜文字,从而结束了上千年朝鲜半岛民众无法完美记录自己文字的窘境。而因为这种朝鲜文字母是根据朝鲜语设计,所以即使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在几小时内学会。

世宗和训民正音

但此时“事大主义”开始了表演,几乎所有朝鲜上层士大夫都抵制这种文字。一是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有和中华文明做切割的意思,不符合“事大”的基本国策。二是民众都有了识字读书的能力,会极大程度地威胁到他们的“文化垄断地位”。

于是朝鲜谚文不但推广一事搁置下来,也长期不被朝鲜王朝主流社会接纳,不过世宗发明朝鲜谚文这件事情,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值得称赞的丰功伟绩。

世宗之后,朝鲜王朝虽然因为王权问题发生过流血政变,但政权还是掌握在李氏家族中,几任朝鲜国王也没有遇到过太大的波折,一直到朝鲜成宗时期,朝鲜内外均无大的忧患。可人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没有忧患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

朝鲜王朝已经连续几代都未出现明君

果然,没有忧患意识的朝鲜王朝开始走上了疯狂的内卷之路,整个朝廷分成了“守旧势力”“新兴士大夫”两大势力。

随着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的日益激烈,大小官员根本无人关心国家发展。而有大明撑腰的安逸环境也让他们丧失了进取心,朝鲜王朝自此开始逐渐进入了“文恬武嬉、兵备废弛、党争加剧”的时代。

在接下来的100年时间内,“守旧势力”和“新兴士大夫”两大势力争斗不断,随着朝鲜统治者的不断更换,两方势力也轮番上台。但终究士林派吃亏较大,首领赵光祖甚至被守旧派疯狂构陷,最终被中宗赐死,只能抱团取暖。

赵光祖

明朝万历年间,士林派又重新得势,可“同受苦易,共富贵难”,得势后的士大夫们立马分成两派,即“东人党”和“西人党”,而随后东人党和西人党又分别再次分裂。最终四派人马随着权力的更迭,开始互相进行不断的血腥清剿报复

与此同时,朝鲜民间民不聊生,多次发生农民起义,虽然各种起义都被镇压下去,但是对于王朝来说,这很可能就是崩盘之像。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本就开始展现出颓态的朝鲜王朝又迎来了“倭寇的入侵”。已经统一日本掌握政权的丰臣秀吉,在万历二十年(1592)和万历二十五年(1597)两次入侵朝鲜。

而深陷党派纷争的半岛在装备精良的倭寇进攻之下毫无抵抗之力,开城、平壤相继失陷,几个月内朝鲜半岛南部就全面沦陷。

幸好明朝很快派出大军来到朝鲜支援击退了倭寇,才使得朝鲜躲过一劫。如果说朝鲜方面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在这次战役中发挥出色的李舜臣了,所以他也顺势成为了半岛民族英雄。

大明援军和日军激战

虽然战争在大明的帮助下打赢了,但是对于朝鲜王朝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极为惨烈的胜利。耕地和人口大幅缩减,综合国力空前虚弱,社会秩序也逐渐松动。但即使是这样,各派党争也从来不曾停止,甚至连李舜臣都在战争未结束之时遭到罢免。

但不管怎样,在关于对明朝的态度之上,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即“明朝对朝鲜有再造之恩”,故无论如何内卷,朝鲜方面对明朝的依赖性都变得更强了。

所以,还是和我上篇文章所说的一样,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说“明服”、“屈原”、“中秋”等事物都是自己的,一定会被笑掉大牙

近代中国的没落对朝鲜冲击巨大

正在朝鲜上下都对明朝有了更强的归属感之时,明朝本身也陷入了危机,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朝廷完全陷入空转。

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各派官员虽然常常聚集沟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增强国力,而是将全部精力全部放在党派斗争之上。所以不得不说半岛长期自诩中华文化继承者还真没得说,好与不好的一套全部都有样学样

大明党争不断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随后,他通过“丙子胡乱”迫使朝鲜仁祖断绝了与明朝的宗藩关系,成为清朝属国,并于1640年占领锦州等地,使明朝势力退缩至山海关。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宣告了“明朝的灭亡”。随后,大清逐渐统一了中国。

但对于朝鲜来说,清朝是他们眼中的夷狄,怎么能成为中原统治者呢?

所以朝鲜方面一直认为自己才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仁祖之后的朝鲜孝宗还曾试图联合中国反清势力讨伐清朝。

李自成

不过大势不可违,无论怎样清朝还是逐渐站稳了脚跟,朝鲜也不得不继续扛起“事大主义”的大旗,全力与大清交好

但私下他们却还有着自己的倔强,比如公家文书虽然使用清朝年号,在特定场合却一直在坚持使用“崇祯后纪元”,以表明自己的中华正统身份。

不得不说,这种“事大主义”的思想确实很适合朝鲜王朝。在接下来的200年里,朝鲜因为有着清朝依靠和学习,整体朝政相对稳定,也一直没有新的战争发生,虽然仍然党争不断,但无论怎样内卷至少没有了亡国灭族之险。

朝鲜和大清完全不是一个体量

如果说清朝统治下的中国一直是世界的头部强国,那么朝鲜的发展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只要长期与清朝保持好关系,积极的进行学习便好。

但就像之前所说,“事大主义”确实有好处,但是坏处就是自身的安危和所依靠的大国唇齿相依。一旦这个大国走向衰落,就不可避免地会迎来一场腥风血雨,朝鲜此前在宋朝灭亡、元朝灭亡和明朝灭亡时都经历过这种局面。

可此前无论怎么政权更替,中华文化都仍然是统治中原地区的指导思想,华夏文明也一直站在世界之巅。朝鲜方面只要站稳了新统治者的队,在国家发展方面仍然仿照之前的制度即可,不需要建立新的指导思想。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

不过这次不一样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工业革命后,成功站上了人类文明的新高度,不但在鸦片战争中将朝鲜眼中的“天朝上国”打的落花流水,还迫使大清签署了《南京条约》,中原文明第一次在科技树上落了下风。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大清落后了,也依然是朝鲜不可抗衡的“强大力量”。所以,这一次的落后并没有对朝鲜产生太大思想上的冲击,很多朝鲜官员可能压根儿都不知道这个事情。

而真正让朝鲜方面认识到大清走向没落,中华文化不能再雄踞世界之巅,自己需要进行变革的,却是朝鲜的宿敌“日本”,只不过这个认识过程是惨痛的。

明治天皇

1853年黑船事件后日本便开始了各种倒幕运动,并很快开始进行“明治维新”,综合国力及社会风貌有了长足进步,逐渐成为了“亚洲工业化强国”

而反观曾经强盛的大清,不仅轮番被西方列强按在地上摩擦,甚至连保护朝鲜半岛不被日本人欺负都做不到,还在甲午战争后赔款割地,被日本彻底赶出了朝鲜半岛。这不仅是实际利益的巨大损失,更是使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文化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打击

半岛强敌环绕,民族主义成救命稻草

曾经被称作倭寇的日本竟然重创了大清,这样的结果对于朝鲜上下的冲击是巨大的,面对日渐衰弱的大清和虎视眈眈的日本,半岛尊奉中华文化的“事大派”彻底消亡,很多人开始转变成为“激烈的民族主义者”

实际上,这种抛弃“事大主义”的思潮早在明朝灭亡之时便有萌芽出现。因为当时清朝在朝鲜人眼中就是“夷狄”,自己才是继承中华文化正统的国家,有很深的大明情结。

在这种情感之下国家却要效忠大清,便引发了很多人的矛盾心理。所以,一些人提出了抛弃“事大主义”建立全新民族历史观的建议,只不过大清统治稳固之后中国依旧强大无比,此事也就没了音信。

但在19世纪末,中国进入了空前虚弱的阶段,自己都成为帝国主义眼中的肥肉,中华文化也成为了落后的文化。朝鲜面对亚洲工业强国日本的狼子野心,如果还把大清当作靠山和老师,那一定是脑子瓦特了

甲午战争大清惨败

所以,摆在朝鲜上下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快速抛弃中原文明的礼法,仿效日本的明治维新来改造国家”

但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很骨感。刚开始朝鲜王朝还能依靠日本和俄国间的矛盾两头下注,不仅将国号更改为“大韩帝国”,还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光武改革”

朝鲜高宗的光武改革

但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人大获全胜,不仅将俄国的势力全部驱除出朝鲜半岛,还通过一套组合拳直接将“大韩帝国”变成了日本领土,直接导致——“韩国亡国”

(想了解日本如何一步步吞并朝鲜的可以看这篇文章:日本三艘军舰轰开朝鲜国门,李氏王朝被疯狂蹂躏,走上亡国之路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国家如果亡国了,能够将同胞们团结在一起的最好方式是什么呢?当然是“民族主义”,或者说是“共同的三观”

日本方面为了瓦解韩国民众的抗日斗志,在此时提出了“日韩同源论”这个历史观。其主要内容是说日韩两民族都属于扶余民族的后裔,日本是哥哥,韩国是弟弟,所以两国合并是正确的选择。

朝鲜半岛上的日本官员

日本朝鲜总督府

而逃亡海外的韩国学者为了号召同胞们坚持抗日,同时反驳日本方面提出的日韩同源理论,也决定也打造出一套有利于自己的历史观。

但这个时候很多韩国学者犯了难,因为朝鲜半岛在2000年的时间中几乎都是“平庸和屈辱的历史”,文化也是舶来品,甚至连官方文字都是汉字。

这在平时自然没有问题,但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如此平庸的历史怎么能焕发出民众的“光复热情”呢?所以,摆在这些学者面前的又只剩一条路了,这便是——“发明历史”

朝鲜平庸的历史无法成为民众的精神支柱

至此,朝鲜民族主义学者为了快速提升民族自信心,终于由“事大主义”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而这也是其现在被频繁指责文化剽窃尴尬局面的起源。

在这些学者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便是发起“新史观运动”的民族主义大将——“申采浩”。他在《朝鲜上古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檀君历史观”,即大韩民族始于檀君而不是中国商朝的箕子,一下就将大韩民族的历史推到了中国上古的尧舜禹时期。

申采浩

(对申采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这篇文章:他是韩国“头号历史发明家”,仅靠一支笔,将朝鲜历史增加几千年

而关于檀君的传说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提到了,完全就是“神话野史”,就连朝鲜王朝自己的著名历史学家安鼎福都认为檀君之说“诞妄不足辩”。

此外,申采浩还大肆篡改了关于“壬辰倭乱”的记录,把明朝援军在朝鲜半岛的作用说得几乎聊胜于无,同时大大提高了朝鲜将领李舜臣的作用。读者要是不知道明朝大军支援之前,半岛被日本打成了什么熊样,可能真的会认为是李舜臣打赢了丰臣秀吉

韩国电影《鸣梁海战》便是反映李舜臣的事迹

所以,这些所谓的历史研究根本就是荒唐至极,但这种时候救急要紧,只要能够焕发起抗日复国热情,韩国的学者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自从申采浩发起了新史观运动后,韩国学者篡改出来的历史书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所谓的“古书”《桓檀古记》和《揆园史话》,韩国方面说这两本书都是实打实的古书,但实际上都是这段时期写的。

重新出版的《桓檀古记》

而这两本所谓的“古书”其实也都是围绕着“檀君历史观”所写,核心思想便是“大韩民族起源于檀君,而檀君则出生于长白山下,长白山是属于韩国民众的圣地”。而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朝鲜半岛民众对于长白山有着这么深的执念的原因。

申采浩写的就够夸张的了,但是如果你看完其它历史发明家的“高论”,可能你就会觉得申采浩竟然还是个“老实人”

学者柳寅植将高句丽视为韩国本土王朝,所以满族也是韩国人,而满族长期生活的我国东北地区自然也就成为了韩国自古以来的疆域范围。原话是:“满洲一幅,元是朝鲜幅员也。”

柳寅植

此外,他还将这样记录了朝鲜三国时期的表现——“三国以来,雄据东部,凌轹*那,或席卷中土,或侵扰边方,与黄帝子孙,血战数千年,东洋武强之国,无与我比也。”

看完这一段话,不知道的以为东亚出现了第二个中国呢。有网友将韩国方面的三国示意图传回了国内,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什么叫“威武霸气”

如果你觉得这就是终点的话,那说明你的想象力还是不够,因为韩国的另外一名历史发明家李炳宪还有更为惊悚的高论。这便是中华民族的上古始祖伏羲也是出生于长白山,因此属于韩国人,而舜帝也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这便是韩国始祖檀君派到中原地区的殖民者。

而这种架空历史的创作自从韩国被日本吞并后一直没有停止,而如果抛开历史观的荒谬之处,以申采浩为首的韩国民族主义学者发起的“新史观运动”确实有可取之处。

通过这种创作行为,朝鲜半岛民众的斗争热情被激发出来,有效提升了民族凝聚力。这些历史观让沦陷在日本人铁蹄之下的朝鲜半岛民众有了精神支柱,也让在海外不同国家为抗日事业奔波的同胞有了更好的精神联结纽带。

韩国在上海的临时政府

但也就是从此时开始,韩国上下在时局的影响下,正式走上了篡改历史的道路

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完成光复,虽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分裂成南北两国,但民族情感和历史观却无法分割。

所以,即使南北两国的学者都知道二战时期所谓的“史书”成色如何,却因为维持民族自信的需要,不约而同地选择大力推动“檀君朝鲜”民族史观,否认“箕子朝鲜”的存在。

个人认为,这种被大肆篡改夸张过的历史在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朝鲜半岛的抗日热情和民族凝聚力,是有着其“存在价值”的,也是爱国学者们拯救自己民族的积极举动。

然而,正是因为新史观运动开创的“歪曲历史先河”,使得后世民众只能在此基础上“越走越偏”,可欠下的债终究是要还的,后遗症也是迟早会爆发。

因为二战后的信息传播速度远不如现在,在二十一世纪之前,我们并不知道原来自己的文化甚至领土竟然都成为了别人吹牛的资本。而随着国际间信息交流愈发密切,韩国方面这些自吹自擂和剽窃的行为终于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但此时,其整个国家的自信都已经是建立在这片虚无的历史之上,甚至成为了国民的精神支柱。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支柱垮了是什么下场?

想必大家应该听过这句话——“撒一个谎,要用无数个谎去圆”,而韩国此时便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为了不让建立在虚无之上的精神支柱垮塌,必须要用更加极端的方式或者谎言去支撑。这也就是我们为何看到他们频繁上蹿下跳的申遗,甚至连我们腌个四川泡菜的视频大喊大叫。不过这也提醒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也是要保护的,不然就成为别人家的了。

最后,再为大家分享一个事例,某国的纪录片中竟然敢宣称拥有10000年的历史,甚至还曾管治今天的中、日、韩、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以至伊朗和伊拉克的疆域。

光明正大的称自己为四大文明的根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