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的五马图
中国传统绘画的一根线,
究竟能有多强的表现力?
看看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就知道了。
这幅被后人推举为“宋画第一”,
迄今为止,唯一被认定为李公麟真迹的作品,
其线条鬼斧神工般的变化与不可思议的张力,
成就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巅峰之作。
《五马图》之凤头骢(珂罗版)
《五马图》纸本墨笔,纵29.3cm,横225cm。二战以前藏于私家,战后失踪,珂罗版藏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五马图》之照夜白(珂罗版)
每当人们面对这幅作品时,不禁会感叹,李公麟仅以 5 个人和 5 匹马为载体,通过对线条的粗细、浓淡、力道、弧度及转折点的精准控制,把中国线条艺术的美提升到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新高度。自此之后,史上几乎所有的白描人马作品,无不取法于此画,但也只能望其项背。
《五马图》之锦膊骢(珂罗版)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他21 岁步入仕途,在朝 30 多年,一生无心政治,只专注于绘画,其笔下的白描作品在宋代被称为“当世第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作,就是这件曾经被怀疑毁于战火的《五马图》。
《五马图》之满川花(珂罗版)
关于这幅作品,还有一个段传奇。完成这幅画的时候,李公麟大约 40 岁,正值创作成熟期。它一经问世,即被奉为神品,先由宋代内府收藏,后入元、明,经柯九思词条、张霆发等递藏,乾隆年间入清宫长达 200 多年。此作自民国初年被溥仪盗运出宫后便不知所踪。此后近80年鸟无音信。后得知是溥仪转售给了日本人,一直被秘藏。二战后甚至被宣称已毁于战火。
李公麟《五马图》原作
历史的车轮来到了2019年。年初,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览中,李公麟的《五马图》居然出现在了展览的第五章“颜真卿在宋代的评价——尊敬人道和摸索理念”中,这令整个书画界为之惊讶与振奋!
李公麟《五马图》原作
曾经的人们只能靠珂罗版的黑白图片遥想李公麟作品的神韵,这一看就是九十年。如今能亲眼目睹这一传世杰作,其心情可想而知。
珂罗版这种印刷技术,虽然在逼真再现原稿层次方面有其他印刷工艺不可替代的特点,但是对比原作我们还是能够发现,李公麟在色彩处理与线条运用上的微机绝妙,是珂罗版所无法表现的。
李公麟《五马图》原作
此画分五段描绘北宋元佑初年西域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名马,每匹马左侧有黄庭坚题笺,分别说明马的年龄、身高、进贡年月等。这也是断定此为李公麟真迹的最佳佐证。
李公麟《五马图》原作
现存的《五马图》只有四马题笺。前四匹为“凤头骢”、“好头赤”、“锦膊骢”、“照夜白”,第五匹无名,应是“满川花”。每匹马前面均有一牵马人。
李公麟《五马图》原作
在《五马图》中,最为特殊的一组是“照夜白”,画中除了缰绳和鞋帽,马与奚官全靠几条线来表现。照夜白腹、背、臀、胸的线条依着马体结构浓淡起伏,圆劲而有弹性。鬃毛和马尾的笔法行云流水,文秀飘逸,使其气韵更显超逸。
如此精准的勾勒,并未使画面中的人和马雷同或僵化,五匹毛色状貌各不相同的马,或静止,或缓步徐行,神完气足,显得驯养有素,极其温顺。
奚官亦是各不相同,其中两位为汉人,三位是西域人,他们不仅姿态各异,精神气质亦微有差别,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而所有这些,仅仅是通过几条遒劲秀雅的线条表现出来的。
这件《五马图》的最大特点,就是观看马的轮廓即能感觉得到其骨骼肌肉,略加烘染后,又似乎能感觉到其皮毛和斑纹。真真当的起“天下第一白描”的美誉。
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在于可以跨越地域,
冲破时空。沉浸其中时间越久,
你会越来越感受到他的博大与深邃。
这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体验,
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触动。
李公麟《五马图》全卷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