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中医文化】浅谈象数与中医学的关系
象数思维起源于古人对天文进行的历算,以《周易》为代 表的象数影响最为深远,医易同源,易学象数思维深深渗透影响了中医的基础学说。“象”的涵义是通过“仰观”“俯察”“近 取”“远取”等4种方法来观察天地之间的现象,从而得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结果,并对这些结果进行分类概括,把抽象化转变为形象化。《易经·系辞》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 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乎如作八卦”。通过观察举例自己较远的日月星辰运行的变化和近距离接触自身生活中常见现象,继而产生了象数理论。易经以卦象爻象为基础框架构建起一整套象征事物的象数系统,代表了一种广义上的大“象”,《周易·系辞》云:“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易经运用直观、感性的符号和数字去解释宇宙万物运行的奥秘,通过取象比类这一直白的方法来推衍自然和人类复杂的结构系统和变化规律,这种方法论被中医学的理论巨作《黄帝内经》广泛应用,中医学象数思维表现在运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来阐述和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功能,如藏象、脉象、舌象、组方等均是象数思维具体化的表现。并创造了独特的以阴阳五行和藏象系统为基本理论的中医学说,一直以来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发展和理论基础的坚实。
象数思维与中医学的理论渊源
象数思维在《周易》之后,经过历代学者发展完善,主要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以阴阳为核心,五行为基础,对世间事物的演变化裁进行推测。而取象比类的方法也是阐述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同样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取象于脏腑营卫,进而说明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和各种病理变化。古代医家依据易象思维之理,效法到人体生理病理,并促成了广泛应用象数思维的中医学科。中医学运用象数思维的理论,将天干地支应用到阴阳、五行、卦象之中,来表述营卫运行、脏腑状况、经络走向、先天禀赋同“时空”之间的关联,以及探究人体生理病理特征和对相关疾病的防治。如,将阴阳二气的交替变 化与四季更替和四时相呼应,再对应到人体的脏腑气机,总结出对应的规律使之相契合。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素问·五脏生成篇》云:“五脏之象,可以类推”。将脏腑与五行、四季应用“象”的思维来搭配结合,形成了系统丰富的中医藏象学基础理论。
1. 藏象学说
中医藏象学说根植于《黄帝内经》,内容颇 丰,在中医学理论中占很大比重,而整个藏象学说的表现形式就是通过象数思维中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实现的。《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以五行为基础,将脏腑、方位、气味、色泽、粮食、音色、数字等元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为以五脏(即心、肝、肺、脾、肾)为轴的藏象理论。《素问·灵兰秘典》对人体的脏腑有一个生动象数比喻:“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将人体脏腑的功能与封建社会上的官职相类比,既说明了五脏六腑是统一的整体,也形象揭示了其各自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灵枢》中将人体的气血喻为海与河流: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与海。形象地揭示了气血的生理功能。中医藏象理论中几乎所有的系统都应用到了象数思维,这帮助我们可以直白地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理解相对复杂的脏腑生理结构,对我们深入认识人体内部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2. 疾病诊断
中医学在临床诊断采用的是望闻问切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患者外在的气色、音声、气味、脉象等表象来诊断内在脏腑气血的状况,是一种思外揣内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取象的思维来对患者的外侯进行观察以进行判断,如《灵枢·五色》云:“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又说“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在临床诊断时根据五色的异同和面部色泽变化来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属于中医望诊的内容。而中医独特的脉诊方法同样离不开象数思维的参与,《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以游鱼和蛰虫来讲玄妙的脉象变化具体化,生动的描述了脉象。此外,中医脉象学中还有许多脉的名称,如虾游脉、偃刀脉、鱼翔脉、转豆脉等都是运用了象数思维来表述脉象的,《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中记载了详细时辰配五脏机理的观点。《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了“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疾病变化规律。象数思维比喻广泛的应用于中医疾病诊断手段之中,将复杂的技术简单化,便于医者把握规律和患者的理解。
3. 用药组方
中医临床用药组方也与象数思维息息相关,首先体现在对药物性能的认识理解上面,《本草纲目》云:“人身法象天地,则治上当用当归头,治中当用身,治下当用尾,通治则全用”。将药物的功用部位与性味归经,寒热厚薄,入药部分等联系起来,在古代也称之为用药法象,在这里的象就是某种药物作用于人体不同部位有不同功能的体现。在组方方面,中药的搭配讲究运用君臣佐使来相互影响,将单味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医论三十篇》对此有详尽的阐释:“君药者,主药也。如六官之有长,如三君之有帅,可以控驭群药,而执病之权。臣药者,辅药也,如前疑、后丞、左辅、右弼,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佐药者,引经之药,从治之药也”。这种借象比人的用药组方思维为中药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将中药按规律组方,把中药的应用效用发挥到了最大化,有利于针对性的诊治疾病。
中医学的象数思维特征
中医学的象数思维以取象比类为基础,通过发现各类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似性,并将这些关联联系到人身,对同类食物和现象进行比对,建立了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体自身的象数模型,这种思维方式把人体的生命特征置于自然和社会中进行全方面的比较分析,站在天地人的层面去分析生命的状态变化、疾病的发展因素,获取治疗方法的途径,赋予了中医学广阔的视野和有利于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现象的各种外在和内里的联系,这种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思维方式一直影响着中医学发展至今,在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上影响深远。中医学象数思维具体表现在阴阳、五行、运气、藏象等模型,在对具体事物现象进行类比时注重那些能被轻易感知的如颜色、气味、数字等表面现象,然后从这些丰富的表象出发来阐述丰富的联想,在对自然和人体之间的类比有很大一部分是正确的而且也是经过大量实践证明过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象数思维的模糊性,有时候不是那么深入和准确,例如赤色代表火,象征东方。这些象数模型的结论过于模糊化,在现代科学研究看来缺乏详细理论性的证明,这就需要去完善中医的象数思维,使之准确化,在临症时能发挥象数思维的优势,既能快速准确地联想到治疗原理和方法,又能不受到广泛的象数模型模糊化的困扰,这是中医学今后应该重视和研究的地方。
中医学象数思维的发展方向
中医的象数思维是以易经河图洛书八卦系统为基础,在天人合一理念的指导下建立的阴阳五行藏象模型,虽然宇宙自然和人体的各种复杂现象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依据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原理,这些多变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却是可以把握的,人体生命结构功能与自然也是相通的且彼此之间互相呼应联系,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小宇宙与天地相呼应,人与自然均受到阴阳五行象数理论的影响。中医象数思维产生的藏象学说和阴阳五行理论构成了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框架,形成了广博的学科体系,人体的五脏六腑、经脉系统、营卫运行、精气神、五运六气和理法方药皆出自于象数模型,这种模型是动态的,符合人体生命运行的基本规律,但也要认识到,毕竟中医学的象数模型系统千百年来少有更新发展,生命活动规律在受到地域、气候、生活习性的改变也会随之变化。故中医学的象数模型在当今社会的准确运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今后的研究目标应放在以易经象数原理和中医学藏象、阴阳、五行理论作为基础构造,结合当代社会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共性和特性,不断修正和完善象数模型的内容,达到更加深入的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结构,从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的目的。
小结
总而言之,中医学受象数思维的影响深远,中医学不仅追求治病的临床实践效果,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象数思维构建的理论框架基础,象数思维是最能直白体现中医思想的主要媒介,运用了大量带有类比、象征的符号和数字等工具来解释中医思维对自然和人体的认识,通过象征、类比的方法来认知世界现象,是一种表达中医思维的具体形式。今后还需要系统的完整的去认识象数与中医之间的关系,继续挖掘两者的奥秘为临床服务。
(本文原载于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年11月第11期)
传播国学 | 传承国医 | 弘扬国粹 | 共铸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