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付金荣《南城往事》
文/付金荣
【作者简介】付金荣,1964年2月出生。自幼喜欢文学,长期在单位文刊写作,并撰写公文,在《铜川矿工报》《铜川日报》及铜川实业公司网刊登。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南城是我七岁之前居住的村巷名字,我们家在第四生产队,它位于整个村的最南边,那里居住了二十几户人家,房子建在深深的沟畔上,与其他五个生产队拉开了好大一段距离,很像孤岛。
我小时候与父母、哥哥、爷爷生活在那里,我对南城的印象很深。打我记事的那时起,南城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记忆犹新。
我们家在南城巷子的最西边,旁边是沟壑纵横,沟里有两亩大的芦苇地。房屋后边约一里多路的地方是我们生产队的盐碱地,有种花生的,有种棉花的,一望无际。我与巷子里的小朋友戏嬉玩耍,跳绳、抓五子,摔泥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记得有一年,我们小巷的家家户户门前插着三角小红旗,特别鲜艳。我拿了个小广播,站在有登子高的石板上,学着生产队长的话,在哇哇乱喊。巷子里的一位大妈拉着刚磨回来的面粉回家,看到我,一直笑。我见大妈满身的白面粉,就不加思索地叫起白妈妈来。白妈妈放下车子,过来把我一把抱在怀里,亲了又亲。自此,我都管大妈叫白妈妈。
我家的院子好大,一进院门有一间房子,是爷爷居住的,奶奶早已过世,我没有见过。院子的左手有一羊圈,里面有一大蜂窝,曾经蛰了哥哥好几次。院子中央有一颗大枣树和石榴树,果实累累。院子靠西边有两间房子,一间是父母、哥哥和我居住的,一间是厨房。爷爷总是拄个拐杖,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他的腿不太好,喜欢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我常给爷爷搬凳子,去卫生所给爷爷卖紫药水等小药品。爷爷很喜欢我,姑妈、叔父给爷爷买的好吃的,比如梨罐头、苹果罐头、香蕉等,爷爷总是小心地从他的柜子里取出来,让我吃。哥哥不怎么帮爷爷做事,爷爷很少给他吃好东西,我因此觉得我在爷爷面前很有面子。我一点儿也不嫌爷爷赃,爷爷总让我给他抓头上的虱子,抓住后放在他的手心里,爷爷两个大拇指一对挤,就把虱子挤死了。爷爷的头上总是有许多小破处,紫药水常常这么一块,那么一块,像京剧的大花脸。有一个老头儿可能是第六生产队的,与爷爷的年纪差不多,七十多岁,常常来我家找爷爷闲聊,我就在他们中间玩来玩去,悠然地过着每一天。
我家房子前边有一户人家,那家的女主人不会生孩子,要了她哥哥家的儿子给她当儿子,还要了离我们村不远的城关村的一户人家的女儿给她当女儿。这女儿比我大一岁,我把她叫红丽姐。我们经常沿着她家的外墙穿到我家,又从我家穿到她家,如飞崖走壁,轻飞如燕。红丽姐的爸爸是学树木培育的,她家的院子里栽了许多果树,有苹果树、油桃树、荔枝树等等,每每去她家,只要她爸爸在家,见了我都会亲昵地捏一下我的小脸蛋,然后递给我好多好吃的。记得夏天时,他总是穿着凉皮鞋,黑色的,光亮光亮。留着小分头,乌黑乌黑的。他对红丽姐一点也不好,经常打她,所以去他家叫红丽姐玩,我很胆怯。
我们家的农作地就在离我家房子不远处的盐碱地,只要地里有活,我都会随父母去地里,帮他们赶着牛,游走在深深浅浅的田地里,任盐碱沾湿小布鞋。有一年黄河发大水,河水冲击了盐碱地,大水一直冲到我家的沟崖底下,村人们急着捡拾从河里冲过来的干柴禾以及打捞死牛羊等,完全忘记了受损失的盐碱地。
后来我慢慢地长大了,七岁那年,我开始背着书包上学,我家旁边的芦苇长得有一人多高,每次临出家门,我都要向芦苇那边望一望,巷子那头瞧一瞧,生怕有什么人猛得钻出来吓我一跳。因为在此不久前的一天,与我们家隔几家的那户人家的男主人去前边巷子用刀砍仇人,没有砍到仇人,竟砍伤了仇人的不足三岁的小儿子,但没有砍死,被判了刑,所以我害怕在天不亮时走过小小的南城巷去上学。
放学以后的闲余时间,我在大大的芦苇地里帮妈妈挑野菜,比如扫苕苗、灰灰菜等,还跟着妈妈弄野枸杞叶做菜用,或与其他小朋友挎着菜蓝子去打猪草。白白的盐碱地里泛着我和小朋友的的身影,我们的脚踩在盐碱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像杂乱无章的印象画。盐碱地里猪最爱吃的是筷子草,不一会儿,我们的小蓝子就装满了,然后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家。
我六岁那年,爷爷因病去世了,我的心像被掏空了一样。八岁时,我的当村支书的伯伯为我们家在第六生产队的大村巷谋了一处院落,不过是很深很深的沟,父母用了好久才把沟填平,在上面建成了几间平房,有了我们后来的新家。从此,我们远离了南城,远离了南城我熟悉的父老乡亲,离开了白妈妈。虽然偶尔与父母去地里干活也曾瞧见过老宅子,但是毕竟是人去楼空,老宅子孤零零地依在风雨中。
再后来,我考学去了外地并成家立业,有了自已的孩子,中间十几年没有去过南城。在孩子上中学放假回老家时,我给孩子讲了南城,我们一起去寻找我当年走过的足迹。但是南城巷变了,我家的老宅子早已看不到原始风貌,斑驳陆离,基本上没有院落形式了。其他人家以前的土门楼都已被红漆大门所替代,我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家的。许多我熟悉的老人已相继离世,他们的子女也已成家有了子孙,我更是认不清谁是谁家的孩子,感叹岁月无情啊,往事如风!
南城小巷,承载我儿时记忆的南城,叫我永生难忘!
《琴泉》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