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佛像鉴定: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佛像在鉴定的过程中,佛 像入手的比重也是我们鉴定的一个依据,虽然 不同时期的佛像用料是不同的,但与新仿制的 佛像仍可感觉得出来。新铸佛像的重量较之出 土佛像的质量的稍重,行内称之为“压手”。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出土的铜佛像在地下埋 藏日久,除器表被腐蚀外,佛像内的材料也不 同程度地受到侵蚀,内部产生疏松膨胀现象, 因此比重会随埋藏时间的长短相对下降;传世 的铜制佛像也会随着长年的流传而减少重量; 而新铸的伪器,不管如何伪装均属表面文章, 不会伤及到器物内部材料,所以比重较之真器 要大。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比如元明时期佛像的比重相对较大。
“所谓的成熟拣选期是由于很多收藏家的佛像藏品门类日趋完善,而那些不经常在市场上出现的稀有品种,就成为他们的重 点拣选对象,自然越炒越高。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佛像价格始终高高在上。
佛教公元前2年从起源地古印度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到了唐代,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达到了颠峰。宋代的佛像出现带有人间情趣的写实主义风格,元代时期的造像则以藏化的尼泊尔风格为主。
现代收藏都要强调艺术性与市场性,纯粹地只出不进在收藏领域几乎不存在。不过,佛像收藏又有着明显的精神属性。
明永乐初年,宫廷开始大规模制作佛像,作为与西藏宗教上层互相馈赠的礼品。这些佛像主要由藏、汉工匠在南京和北京两地制作,其风格符合汉民族的审美观点,衣纹刻画精致,用繁复的璎珞、项饰和飘动的帔帛来掩盖裸露的躯体,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服装衣褶的处理上。
宋代铜佛像以菩萨像居多,有的高发髻,脸上胖下尖,身段高长。有的腿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于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于座上。衣裙稍有褶,掉于腿后,左手盘于腿上,右手于腹前伸。佩戴缨络,身坐两层莲花的细腰圆座。宋代出现了普贤、文殊、观音铜像,坐于长方形四腿座上或像背、狮背、狲背上。河北正定隆兴寺内有大悲铜菩萨像。通高22米余,共有42臂,造型体型纤细颀长,比例匀称,衣纹流畅,富于宋代艺术风格。
古代佛像所用铜质较纯,质量重,特别是浇铸器物有厚度。仿制鎏金铜佛像一般铜质不纯,质量轻,使用合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