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清热利湿退黄类 胆俞—阳纲
【单穴功用】
胆俞,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乃胆气转输、输注的处所,是治疗胆病的要穴,故名胆俞。本穴具有清泄肝胆邪热、疏肝和胃、理气宽膈、散郁止痛、清热明目之功。用于治疗胸腹胀满、胁肋疼痛、头痛目眩、口苦咽干、恶寒发热、骨蒸劳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雀目、腋下肿。
阳纲,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为膀胱经腧穴。穴在第10胸椎下两旁各3寸处(即胆俞旁1.5寸)。胆为甲木,是阳气之纲领,又主治胆疾,故名阳纲。本穴具有疏泄肝胆、清化湿热之功。用于治疗肠鸣、腹痛、泄泻、黄疸、食不下、腹满虚胀、身热、小便赤涩、消渴。
【伍用功能】
胆俞舒肝气、和胃气,清胆火、泄湿热,退黄,明目;
阳纲疏泄肝胆,清化湿热。
二穴位于同一高度,互为毗邻,内应于胆,协同用之,直达病所,故疏泄肝胆,清热利湿退黄之力益彰。
【主治】
1.黄疸,恙由湿热内阻中焦,迫使胆汁不循常道外溢所致,症见身黄、目黄、小便黄等。
2.急性胆囊炎。
【操作法】
胆俞:俯伏或俯卧,于第10胸椎棘突下、中枢穴旁开1.5寸处取穴。斜向脊柱方向刺0.5~1寸。
阳纲:俯伏或俯卧,于第10胸椎棘突下、中枢穴旁开3寸处取穴。向上、脊柱方向斜刺0.3~0.8寸。
【经验】
胆俞—阳纲伍用,出自《百症赋》:'目黄兮阳纲、胆俞。'二穴伍用,善治阳黄之证,多因感受外邪,湿热侵及肝胆,胆热液泄,外渗肌肤所致,症见发热口渴,身目发黄,呈橘黄色,小便深黄,状如浓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胁痛腹胀,苔黄腻,脉弦数等。
急性胆囊炎宜及时治疗,失治以后,易转为慢性,日久天长,尚有并发胆结石的可能,故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