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版暗战,秦赵长平之战上演谍中谍

导读:

公元前260年,位居战国七雄榜一的秦国和最有能力挑战秦国一哥地位的赵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改变国运的大规模战争——秦赵长平之战。

秦国经长平之战彻底摧毁了赵国的“腰杆”,秦国大将白起更是一战封神,因为斩杀45万赵国兵卒而成为历史上的第一“杀神”。

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国运“血本无归”,从此一蹶不振,再难复昔日雄风;赵国大将赵括也落得个“纸上谈兵”的千古骂名。

秦赵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国运之战”,秦国通过长平之战彻底摧毁了统一道路上的最后一个劲敌,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赵国通过长平之战彻底沦丧为二流国家,从此受人宰割而最终走向灭亡。

秦赵在长平之战中的博弈,即有君王的运筹帷幄,又有将军及兵卒的决胜千里,整个战争剧情精彩纷呈,毫无“尿点”。但贯穿整个战争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要数长平之战中的“间谍暗战”,在那硝烟弥漫的深处,上演着战国时期古老的“谍中谍”。


秦国秉行宰相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欲吞并韩国上党地区,上党郡守“移祸”赵国,秦赵爆发直接冲突。

魏国人范雎,由于受到魏国宰相魏齐的残害,被丢到厕所里并打了个半死,最后靠装死和贵人相助逃到了秦国。逃到秦国的范雎向秦昭王阐述了称霸天下的谋略,受到了秦昭王重用,被任命为秦国宰相。

范雎对秦昭王进献统一天下的计策是:“结交远邦、攻打近国,夺取一寸土地就是秦国土地,夺取一尺土地就是秦国一尺土地。”具体操作就是先进攻与秦国接壤的魏、韩两国,通过占据中原地区,进而掌控天下。

在宰相范雎的建议下,秦国发起了对韩国的蝉食。公元前265年,秦国夺取韩国少曲、高平二城,前264年,占据韩国陉城,前262年,秦国拿下韩国野王郡。野王郡的丢失,使上党地区被从韩国本土隔离出来,上党地区完全与韩国脱离了管控关系。秦国宰相范雎的远交近攻战略显现成效,韩国上党地区已成为秦国的囊中之物。

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态势,韩国上党郡守冯亭心生一计,带领上党地区百姓投靠赵国,将赵国拉进秦韩两国战争,欲使秦国“知难而退”,从而保全韩国上党地区。

面对上党地区的“投怀送抱”,赵孝成王照单全收,将上党地区纳为赵国势力范围,并派出大将廉颇带领四十多万大军驻守赵国长平地区,与秦国形成对峙。

面对唾手可得的上党地区瞬间被赵国“私吞”的局面,秦国立马兵指赵国,秦赵战争一触即发,赵国被成功拉下水。

赵将廉颇步步为营,秦国“老鼠吞天、无处下口”;秦国宰相范雎使用反间计,赵王弃廉颇而用赵括,赵国最终惨败。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进攻韩国上党地区,赵国“祭出”老将廉颇驻军长平,以便救援上党地区。

赵将廉颇老持成重,面对兵锋正盛的秦军,廉颇避敌锋芒,坚守城池,拒不出战。

面对紧闭城门的廉颇,秦军一时没了办法,秦赵长平之战一时陷入僵局。秦国宰相范雎面对僵局,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行贿,实行反间计的同时在赵国大肆宣扬:“秦国最担心赵国任命赵括为主将,廉颇容易对付,马上就投降了。”

《史记 · 白起列传》——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赵王因为老将廉颇在长平毫无战绩,只知一味地避而不战,再加上秦国的反间计,赵王对廉颇越来越不信任。最终,赵王将廉颇撤下,换上了赵括为将。秦国反间计得逞后,将主将王龁换下,秘密得任命白起为新的主将。

赵括刚上任,就对秦军发动了主动进攻。秦军假意战败,撤军引诱赵括追击。赵括不知是计,领兵追击秦军,一直到达秦军大本营。由于秦军大本营牢固异常,再加上秦军早有计策在先,赵军一时对秦军无计可施。

面对上钩的赵括,秦大将白起可没闲着。白起派出两万五千人截断了赵军的退路,又派出五千精锐骑兵将赵军一分为二,使其首尾失去联系。与此同时,秦军又截断了赵军的军粮运输线,将所有赵军包围,赵军无奈只得就地坚守。

秦王得知长平之战赵军被围困的消息后,亲自到河内陆区征召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投入到长平战场。

面对秦军的围困,再加上粮草供应的中断,赵军陷入了断粮慌,极度缺乏粮食的赵军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

被围断粮的赵军眼看胜利无望,只能在赵括的带领下突围。赵国大将赵括带领赵军先后突围好几次,均没有成功,赵括自己也在突围中被秦军乱箭射死,剩余的四十多万赵军只得选择投降秦军。

然而,秦军并没有给投降的赵军活路,残忍的将四十多万赵军悉数活埋,只有二百四十个年龄小的人被放回。整个长平之战前后,秦国共斩杀赵国士兵四十五万,长平之战最终以赵国的惨败收场。

秦长平之战大胜,再次占领上党地区,兵锋直指赵国都城邯郸。赵、韩两国惧怕,派出苏代离间范雎,范雎中计误导秦王,使秦国“竹篮打水,一场空。”

公元前259年,获得长平之战胜利的秦国又再次占领了上党地区。韩、赵两国已经完全暴露在秦国的兵锋之下。为了不被团灭,韩、赵两国派出苏代携带大量黄金到秦国去离间秦国宰相范雎。

苏代利用范雎对长平之战中军功卓著的白起的嫉妒,成功的说服了范雎,让范雎向秦王进谏停止继续战争。私心过重的秦国宰相范雎,为了不让白起的功劳盖过自己,明知苏代是“间谍”也义无反顾的往圈套里钻。

范雎向秦王进谏道:“长平之战秦国士兵损失也很多,需要休养生息,不如让韩赵两国割让土地给秦国,双方罢兵讲和。”不知范雎已经被“策反”的秦王,同意了范雎的建议,决定割取赵国六座城池并与赵国讲和。

本以为可以坐等赵国割地求和的秦王,结果却被赵国戏耍了。赵王在与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后,在虞卿的建议下,突然反水,拒绝割让城池给秦国。

发现被戏耍的秦王非常愤怒,再次派白起带领大军进攻赵国。但由于先前秦王听从范雎的建议,停止了对赵国的进攻,使赵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赵国获得了楚国、魏国的支持,秦国已经失去再次胜利的可能。

明知这次不会胜利的秦国大将白起拒绝领兵攻打赵国,秦王只得让王陵带领军队进攻赵国。早有准备的赵、楚、魏三国联盟打败了秦军,并迫使秦国两万士兵投降。面对秦军的惨败,秦王将怒火发泄到了白起身上,由于白起拒绝了秦王带兵出战的命令,秦王下令赐死了白起,一代战神就此陨落。


评价: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关乎国运的大战,由于规模大、时间长,对整个战国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整个长平之战中,敌我双方均是靠间谍暗战来改变僵局的战场态势,这在世界战争史上非常罕见。

同时,长平一战也对参与双方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范雎靠一人之力左右了长平之战的历史走向。范雎先是离间赵王与廉颇,使赵国临阵换将,导致赵国长平之战惨败;后来范雎因为担心白起的功劳盖过自己,甘愿成为赵国间谍的推手,让秦王停战并为赵国赢得了喘息的时间,最终导致秦国长平之战既得利益“付之东流。秦国为了挽回颜面,不顾局势已对自己不利,毅然发动了邯郸之战,导致秦国大败。秦国邯郸之战的惨败,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也终结了范雎的宰相生涯。正可谓:“成也范雎,败也范雎。”
  • 赵王听信了范雎的离间计,任命赵括为将,导致赵国长平之战大败,差点被灭国。后来赵王又让苏代使用反间计,“策反”秦国宰相范雎。范雎让秦国主动停止战争,为赵国赢得了喘息时间并最终让赵国在邯郸之战中扳回一局,赵王的反间计也成为了赵国的“续命之计”。
  • 秦国大将白起因为范雎的计策才有了斩杀赵国四十五万士卒的功绩,一战封神;后来白起也是因为范雎的“被计策”而拒绝领兵出战,最终被秦王赐死。
  • 赵国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受到范雎离间计而被赵王罢免,从此退出“战国江湖”。赵括,名门之后,本应成为将门虎子,却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对手打击下,沦为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
  • 范雎离间计让赵国长平之战惨败,改变了战国时期大国的力量均衡,使秦国统一天下变得更进一步。赵国“策反”范雎,使秦国统一步伐受挫,为楚、韩、燕等诸侯国争取了最后的余光。

隐藏在硝烟深处的间谍暗战对整个战局及历史走向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这或许就是长平之战要告诉我们的历史真谛。

参考文献:《史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