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16)「含分析与解答」

  1.计算:(1+1/2+1/3+1/4)×(1/2+1/3+1/4+1/5)

-(1+1/2+1/3+1/4+1/5)×(1/2+1/3+1/4)

  【分析与解答】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题中有些分数是多次出现的,因此我们可以用代数法解这道题。所谓代数法解计算题,就是将某个复杂的算式换成含有字母的式子,然后再进行计算。

  设:1+1/2+1/3+1/4=a,1/2+1/3+1/4=b,则:

  原式=a×(b+1/5)-(a+1/5) ×b

  =ab+1/5a-ab-1/5b

  =1/5a-1/5b

  =1/5(a-b)

  =1/5

  2.一家录像厅,原门票8元一张,降价后平均每场观众增加了3倍,收入增加了1.5倍,门票降价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这个问题按常规思路来解答似乎缺少条件,因为题意的描述只是停留在笼统的表面情况上,而我们一旦采用“简约”思路来考虑,问题就简化成只有一个观众,研究起来就非常方便快捷。若原来平均每场观众只有一人,那么降价后平均每场就有1×(1+3)=4人,收入有8×(1+1.5)=20元。由此可知,门票降价后为20÷4=5元,即门票降价8-5=3元。

  3.5只纸箱里分别装有鸡蛋、鸭蛋和鹅蛋。箱子上标着各自的重量:35千克、36千克、39千克、45千克和46千克。已知鸡蛋的重量是鸭蛋重量的3倍,鹅蛋只有一箱。不打开箱子,你能知道哪只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蛋吗?

  【分析与解答】这道题若从常规思路来探寻解题途径,会有很多麻烦。因此根据题意只知5只纸箱的各自重量,以及鸡蛋的重量和鸭蛋重量的关系,另外知道鹅蛋只有一箱,从这些条件来分析似乎还不足以判断哪只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蛋,事实上,一旦对这个问题进行整体构造,就有可能顺畅解答之。

  根据条件“鸡蛋的重量是鸭蛋重量的3倍”,可知鸡蛋和鸭蛋的总千克数是4的倍数。而5箱蛋的总重量是35+36+39+45+46=201千克。而201比4的倍数多1,也就是说一箱鹅蛋的千克数就是比4的倍数多1的数。而在这5箱蛋中,只有重量是45千克的那一箱比4的倍数多1,因此可断定此箱装的一定是鹅蛋。这时剩下的鸡蛋、鸭蛋共重201-45=156千克,利用和倍关系可求得其中鸭蛋是156÷(3+1)=39千克。也就是说,重量是39千克的那箱是鸭蛋,则剩下的重量是35、36千克和46千克的三箱蛋就是鸡蛋。

  4.某科学考察组进行科学考察,要越过一座山。上午8时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到达山顶时休息1小时。下山时,每小时行5千米,下午2时到达山底。全程共行了19千米。问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各是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展开类比联想,就能发现该问题的本质——它实际上只是“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形题,它仍是已知两种事物的单值(上山速度和下山速度),又知这两种事物的总个数(5小时——除去休息的1小时)与总值(19千米),求这两种不同事物的个数(即时间)问题。一旦对此问题进行了归类处理,我们就可以利用相应的公式化解题方法顺利解答。

  如我们可假设5小小说都是上山时间,则走的路程就是3×5=15千米,而事实上在这5小时里共走了19千米,两者相差19-3×5=4千米,这相差的4千米是因为把下山时间当作了上山时间所导致,则下山的时间应是:(19-3×5)÷(5-3)=2小时;则下山的路程是:5×2=10千米,上山的路程是19-10=9千米。

  5.有五个重量互不相同的箱子,每个的重量都小于100千克,将这些箱子两两组合一起称重,得到的结果分别为113,116,110,117,112,118,114,121,120与115千克。请问最重的箱子的重量为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由于五个箱子重量大小的不确定性,称得的10个重量也指向不明,因而给解题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可以设五个箱子的重量分别为A、B、C、D、E,且A<B<C<D<E,两两组合为:A+B、A+C、A+D、A+E、B+C、B+D、B+E、C+D、C+E、D+E。观察以上组合发现,每个箱子称了4次,因此,A+B+C+D+E=(131+116+110+117+112+118+114+121+120+115) ÷4=289千克。分析又知:A+B=110、C+E=120、D+E=121,C的重量为289-(A+B)-(D+E)=289-110-121=58千克,则E=120-58=62千克。即,最重箱子的重量是62千克。

  6.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到它?

  【分析与解答】马跑一步的距离不知道,跑3步的时间也不知道,可取具体数值,并不影响解题结果。

  设马跑一步为7,则狗跑一步为4,再设马跑3步的时间为1,则狗跑5步的时间为1,推知狗的速度为20,马的速度为21。那么,20×[30÷(21-20)]=600米。

  7.甲、乙、丙三人共有人民币168元,第一次甲拿出与乙相等的钱数给乙;第二次乙拿出与丙相同的钱给丙;第三次丙拿出与这时甲相同的钱给甲。这样,甲、乙、丙三人的钱数相等,原来甲比乙多多少元钱?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由最后甲的钱数是168÷3=56元可推出:第一次甲拿出与乙同样的钱数给乙后,甲剩下的钱是56÷2=28元,这28元就是原来甲比乙多的钱。

  168÷3÷2=28(元)

  8.有甲、乙两个两位数,甲数的2/7等于乙数的2/3。这两个两位数的差最多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甲数:乙数=2/3∶2/7=7∶3,甲数是7份,乙数是3份。由甲是两位数可知,每份的数量最大是14,甲数与乙数相差4份,所以,甲、乙两数的差是14×(7-3)=56。

  9.自动扶梯以均匀速度由下往上行驶着,两位性急的孩子要从扶梯上楼。已知每分钟走20级台阶,女孩每分钟走15级台阶,结果男孩用5分钟到达楼上,女孩用了6分钟到达楼上。问:该扶梯共有多少级台阶?

  【分析与解答】此题可以看成是牛吃草的问题。“扶梯的台阶总数”看成“总的草量”,“台阶”看作“草”,“速度”当作“牛”。

  上楼的速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男、女孩自己的速度,另一部分是自动扶梯的速度。男孩5分钟走了20×5=100级,女孩6分钟走了15×6=90级,女孩比男孩少走了100-90=10级,多用了6-5=1分钟,说明电梯1分钟走10级。因男孩5分钟到达楼上,他上楼的速度是自己的速度与扶梯的速度之和。所以,扶梯共有(20+10)×5=150级。

  10.青年小学六年级某班45名学生共给“山里娃”捐书210册,已知捐书最少的同学捐出3册,又知最多有11名同学捐书相同。试问捐书最多的同学可能捐书多少册?

  【分析与解答】此题的数量关系不够明确,按常规分析往往理不出一个头绪来,这时不妨从过程中跳出去,考虑一下把问题推向“极端”。要使捐书的同学尽可能多捐,就必须把其他同学推到捐书尽可能少的那个“极端”上去。根据题目所说,捐书最少的同学捐书3册;最多的能有11名同学捐的书相同。我们就让11个人3册、11人捐4册、11人捐5册、11人捐6册,一共是44人,剩下的当然就是捐书最多的了。

  210-(3+4+5+6)×11=12(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