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南曲:“文雅”与“接地气”缺一不可

立秋已过,白露又到,鄂西土家族的山民们也到了秋收冬藏的农闲季节。无论是农家客堂里,还是夜晚火塘里,人们都会聚焦到一些南曲艺人家里,在叮咚的三弦声中,艺人闭目有板有眼,随着婉转的曲调哼唱,富有沧桑感声音里,聆听修婉细腻,优美抒情,音调优美的南曲来。因为南曲,成了土家人的农闲时节,漫漫冬季和夜晚时间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能歌善舞的土家人,千百年来,南曲奏成了土家人生命的主旋律。因为南曲,土家人的生活,才有了鲜艳的色彩,才有了诗意盎然的内容。
鄂西土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创造了独具特点、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在浩瀚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南曲就是其中一束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奇葩。
因而,“南曲”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土家人能歌善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成就了土家南曲的独特风格,从内容到形式都显现出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南曲节奏平稳舒缓,字曲结合较散,字少腔多,十分雅致。不仅具有突出艺术的有机整体美和艺术感染力,而且具有美学、心理学的研究价值,在曲坛被誉为“郁香的山花”。
南曲,古称南曲,亦称丝弦。大约产生乾隆至光绪年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与明清时代的俗曲有紧密关系。南曲主要分布在鄂西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与毗邻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渔峡口两个镇。

南曲表演主要采用坐唱形式,配以小三弦、二胡、四胡、扬琴、月琴(俗称“块子”)、云板(又称“简板”、“牙子”)等伴奏乐器,而以小三弦为主。

在这些乐器的伴奏下,南曲演唱更加悦耳动听,显示出委婉细腻、优美抒情的艺术特征。演出时既可一人自弹自唱,也可由两位以上的演员分角色对唱,还可多人齐唱。表演过程中可安排一人专门弹奏,另一人边击板边唱;也可安排一人击板,几人各操三弦同时弹奏,并于拖腔之时施以帮腔。

南曲的演唱特点, 南曲属曲牌体唱腔,以七字句式为主格。南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取材于小说、戏本的段子;
第二类: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的段子;
第三类:应酬、戏戒的段子;
第四类:咏景、抒怀的段子。
南曲中的上下句为南曲主调,其旋律较好地体现了地方语言和曲调风格的统一,四度、五度、七度的旋律跳进,体现了民间音乐的特征。南曲最显著的特点是修婉细腻,优美抒情。在长期传承过程中,不断吸收土家民歌小调和皮影戏中的乐汇及旋律音型。并通过增删去舍,渐变性地丰富了曲种唱腔和曲种音乐表现力。
南曲表现力强,情趣多样,有轻松、愉快的;有活泼、风趣的;也有激情、热烈的。总体看,南曲既能描绘景物,又能表现人物性格;既长于叙事,也善于抒情;能悲能欢,善柔能刚,相对地说是刚少柔多。
不要喝彩,也不在乎什么“艺术效果”,只要自己感到轻松愉快就好。土家族人喜爱唱南曲实就是解闷,为了营造一个迷人的、充实的劳动氛围和农闲时光,让繁重的农耕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