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医学教育和考核

我国的医学教育起步很早,根据《中国医学大辞典》中的“医政”条记载:在唐代, “唐制踵隋而益详,更以医事教授诸生,以本草、甲乙脉经,分而为业,一曰体疗(体育疗法)、二曰疗肿(即外科)、三曰少小(儿科)、四曰耳鼻口齿、五曰角法(类似拔火罐)。针博士教针生以经脉孔穴,按摩博士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骨折者正之,咒禁博士掌教咒禁(巫术),又设药园以研究药草培植法,盖至此而医学始有专科教育矣”。

唐代

《唐六典》记载,当时的太医署人才济济,规模很大,设备齐全,除了掌管医事外,还设有众多的医学专科和一套完整的医学教育制度。每个学科都由博士(相当于现代的教授)掌教,学生要读所规定的书籍,并进行临床实习。通过几年学习,由博士监督对其进行毕业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证书,方能成为合格的医生。

宋代

宋代,由太医院掌管医之教育,设有9个学科,当时学生约为300人,分为大方脉科(成人内科)120人,风科(专治中风、疠风、痪风、癫风)80人,小方脉科(亦称“幼科”,即儿科)20人,眼科20人,疮肿兼折疡科20人,产科10人,口齿咽喉科10人,针灸科10人,金镞兼禁科(治疗刀、剑、箭等创伤的称金镞,禁科为画符)10人。

学习内容为:大方脉科课以《素向》、《难经》、《伤寒论》、《巢氏病源》为必修之学;小方脉科则以《难经》、《巢氏病源》、《太平圣惠方》为必修之学。考试命题分墨义、脉义、大义、论方、假令、运气等6类。每逢岁末经考核而定赏罚。因当时医术颇受朝廷的重视,故能普遍全国而为最盛之时。

元代

元代,亦由太医院掌管医学教育。又在各省设立“医学提举司”,统辖各地之医学提举及各种考试之事。学科分为13科:大方脉科、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巫术祈祷)、禁科,必修医书为《素问》、《难经》、《圣济总录》、《本草》、《千金方》。

各州县之愿报者,3年一试,期以8月,中选者在来春2月赴大都(北京)复试。

明代

明代,仍沿宋元体制,由太医院掌管医学教育。学科仍为13科,科目与元代稍有不同,为大方脉科、小方脉科、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接骨科、伤寒科(温热病)、咽喉科、金镞科、按摩科、祝由科。以《素问》、《难经》、《本草》、《脉经》教授。择医家弟子学习补官,又选调外省名医教授。

清代

清代,沿明制以太医院掌管医学教育,学科改为9科:大方脉科、小方脉科、、伤寒科、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咽喉科、正骨科。太医院全体官士皆分科习业。各省民间医生,举贡生通医理者,皆可到太医院应试。成绩优秀者,授以官士之职。

考试内容在《素问》、《难经》、《本草》、《脉决》及本科方药内出题。我国医学史上最早记载设置医师考核制度是周朝。据《周礼·天官冢宰下》记载:“岁终稽其医事,以制其食。上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说明当时已有一套对从医者考核、晋升、俸禄的等级制度,尤其着重考核的是治疗后病人的存活率。

考核严格

再说说古代如何考核从医者,该部门是由官府专门掌管医事的官员进行,他们的职称分为医生、府、史、徒。这里说的“医生”与后世泛指给人治病的医生不同,而是管理医学领域方面的高级官员。

唐代设“太医署”,清代设“太医院”。其职责为“掌医之政令,聚毒药(即各种药物)以供医事。”到了年终要对登记在册的从医者进行严格考核,并决定他们的俸禄待遇。考核的主要依据是从医者治疗病人的存活率。当时从医者治病的记录叫“医案”,它是医生所记的治病成绩。当时规定,凡经从医者诊治无法痊愈而死亡的,从医者必须及时写出详细死因,年底上报,掌管医事的官员进行认真仔细审核。

医工,唐代太医署的官名。按医术分为: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可见当时的医术已经相当高明了,即使是中下等级的医工,所经医治的病人也有十有六七者能康复。

宋代,杭州有一医院名“安济坊”,它是这样考核所辖从医者的:每年治疗人数1000个以上,十全八的,奖度碟一道;每年治疗人数500以上,十全八的,赏钱20贯;每年治疗人数1000人左右,十全九的,则有特别的奖。与此同时,管理“安济坊”的僧人,如三年内治愈1000人的,赐予紫衣和词部碟一道;凡从医者如以无病者冒充或杜撰病人而骗取钱米的,则给杖一百。

再还有,如有从医者收取病人钱米或银两的,一经查实,轻者给杖一百,取消全年俸禄,并勾销从医资格,重者则充军劳役。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

  • 元代名医危亦林与他的《世医得效方》

    危亦林(1277-1347),字达斋.祖籍抚州,后迁南丰县.1984年<南丰县地名志>载:"危家,在莱溪北一公里沧浪水东岸小丘下.78户,490人.危筠居从十三都直源(注:太源与 ...

  • 岐黄济世,代代相传——祁门县中医史述略

        祁门历代杏林兴盛,名医辈出.最早的医事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之弟陈叔安,以世乱迁居赤山镇(今祁门县祁山镇),以医济人.据志乘.谱牒记载,从南北朝至民国期间,就有医家1 ...

  • 这事回应了|卫生资格考试的问题

    有拍友反映: 今年卫生资格考试初级都要继续教育学分,是根据国家哪条法规施行的,能符合一下实际情况吗,私立医院以及临时工都没有学分卡.去中医院医学会办理,不给外院的办,私立医院都没人管这个事,这连学分卡 ...

  • 疑难杂病,综合治疗

    前日,单位组织<青囊学术交流会>探讨了综合疗法在临床上治疗的重要性,听过专家们的学术交流受益颇多.回想行医伊始至今,临床治病,一直都在践行着综合治疗.有些医者认为近代中医学明细分科导致中医 ...

  • 石冰教授谈谈【193】何为医德标准以及医德的教育

    在我们的教育中说到医者,就是医德高尚的代表,所以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绝大多数医者也是时刻牢记医德于心,规范自己的言行.随着受教育时间与程度的加深,医德的标准在我的心目中,也越来越 ...

  • 古代中医十三科名称

    宋元明时中医分科.宋代分大方脉﹑小方脉﹑风﹑眼﹑疮肿兼折疡﹑产﹑口齿兼咽喉﹑针兼灸﹑金镞兼书禁十三科;元代分大方脉﹑小方脉﹑杂医﹑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十三科;明代则分大 ...

  • 医者不能胸怀大局,只能为小医

    顾老师说,医者不能胸怀大局,只能为小医.不谦真人大为赞同顾老师的看法. 医者欲望太强,就会以治病救人之名,就会以道德之名,绑架社会,危害社会.在我国数千年朝政史中,医生并不占据朝政要职,因为历史当局者 ...

  • 徐复观专栏 | 中国艺术精神: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

    人类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形态,可能是原始宗教,更可能的是原始艺术.对于艺术起源的问题,最妥当的办法,是采取多元论的态度.在多元起源论中,以游戏说与艺术的本性最为吻合,也以游戏在原始生命中呈现得最早.因为 ...

  • 我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

    我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

  • 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

    我国古代教育制度是为剥削阶级的统治服务的.传说夏代开始有学校,到了商代,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 西周时的学校教育有"国学"和"乡学"两种:设在王都和诸侯国都城的学 ...

  • 骑竹马灸操作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骑竹马灸的关键在取骑竹马穴.关于该穴的取法,历代有多种记载. 一为令患者骑于竹杠上,两足着地,在背部取穴.其法是,以患者手中指尖至肘横纹中点之长为度,自尾骨尖向上直量,其尽端两旁各一中指同身寸处是穴. ...

  • 国开电大 古代汉语专题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 填空(30分,错一处或回答不完整扣1分,不倒扣):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 一 ...

  • 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医学教育专业委_省略_眠认知行为治疗的适应症及主要方法_孙洪强

    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医学教育专业委_省略_眠认知行为治疗的适应症及主要方法_孙洪强

  • 从祭祖到祭天地,梳理我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古人为何拜社稷神?

    祭祀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左传>中写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说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和军事.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 ...

  • 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指:它山堰.都江堰.漳河渠和郑国渠. 它山堰 它山堰位于宁波市鄞县鄞江镇西南它山旁,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阔0.2至0. ...

  • 王熙凤的一段话,揭示了我国古代婚姻中,彩礼与嫁妆的巨大差异

    王熙凤小产了,不能理家,所以就由李纨,探春和宝钗三人,组成了一个"临时理家小组",来管理荣国府的日常生活. 王熙凤暂时卸下了肩上的重担,但她仍然在为贾府的未来操心,和平儿私下里谈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