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
跟师学拳四年以来,一直颇有收益。每回荣师所言所点都不敢有些许遗忘,每回及时记录。对于荣师精彩的内家拳演绎,虽然不能用言语尽表,但至少也能勉为其难的做些浅薄描述。四年以来,再加于自己每日练拳之体悟,不经意间竟也录得洋洋洒洒十余万言。
自家习拳笔录本不应示之与众,但余常常思量,内家拳技艺由发展之巅峰到今日之现状,亦不过百年,其失真亦惨不忍睹。究其原因,乃前人于特定时期之保守及现今习拳之人对其之误读误解所致,以至于与内家拳原有之习练道路渐行渐远。
故在经得荣师同意的前提下,于今日始逐一发出十数篇,以敬各位内家拳之同好。敝人习拳日短才疏学浅,所示笔录不期同好之赞赏,只盼众人能从中获得些许启发与灵感,有不足之处亦不足为怪,更企望有识之士能给予指正。
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一)
截气与变打
老师说:推手时, 要学会截对方的气。就象蜡烛将要点着的瞬间就被吹灭了一样,这样对方就无法静打我。哪怕是碰到身高体重和静听功夫都强过我的人也不怕。截气的劲不必大,关键要准。瞬间可把对手的意识和整体劲破坏了。对手想打我,还要重新组织起来。如果下下都能截气,那对手下下都无法进攻都得重来。那自己防守的目的就达到了。
有时防守对手的方法不必傻等。以与傻等,不如主动变起来。不和其硬顶,只是往他的虚处晃起来而不打他,让对手忙于防范而无法组织进攻。这样对手的攻势自然就被破解了。这些其实都是八卦掌的内涵。
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二)
太极劲与树枝
老师要我现在用太极劲来练形意拳,这样才能把力点给练活了。以前的练法要换了,再往下练只能把劲给练死了。当骨劲出来之后,就要改用现在这种劲来练。
我以前的形意拳之所以要先练刚劲明劲,就是因为骨劲没有出来。我问老师:那太极拳不是一开始就练的暗劲吗?
老师说:是呀,所以现在大家的太极拳练不出来。以前的老前辈却不是象现在的人那样练太极拳的。他们都是先练的外家拳,也就是明劲。等骨劲出来之后,再练太极拳。力点活了,身上才能逐渐练柔。柔还分内柔外柔。表面上看起来硬的,里面可能是柔的。因为他早在内里暗自调整好了,所以外表不必动就能把你打出去,他何苦暴露意图费力来打你。用柔时还得看对手是谁,对手和你功力相近时,你就不敢太柔了,否则你就容易偏懈被打出去。对手功力与你相差甚远时,那你想怎么花花都行了。旧时高手对高手,大家都不敢柔不敢虚了,用的全是实功夫。所以用柔和用虚,得看你的对手是谁。
老师现在领我的手的劲道是,老是压不实他,他稍微退一点就化解掉了我的攻势,我稍微一懈就被他打出去。感觉他脚上好象安装了弹簧一样。这已是太极劲了。这体现的都是柔化和沾听的功夫。
现在要把好这杆劲来推手,老是不显力,不主动,一有空隙就反弹。对手和你搭手就象和树枝搭手一样,一压是没有的,一稍有松懈就被抽弹。这样自己才不会受累,因为靠的是内柔,而不是外表的柔。
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三)
板子和脖子
老师说:会内动的太极拳高手表面硬内里柔,那时手上其实就象一块板子一样,但是身上却是柔的。就象用一块板子去按一条狗一样,身上要很会听劲很柔一样。这样对手才会有上空桥的可能,轻轻的试试觉得没事,真要使劲上去的时候,就瞬间踩空。要够空,又要给足让对手上来的甜头和错觉。反正就是做得很象对手才会上当。
老师还讲到要会用脖子劲打人,而且别人推手时,打到你的脸时也不要因为害怕而躲闪,否则别人借势就把你打出去了。其实八卦的抹眉掌就是这个用法,包括老师说的用劈拳时要往别人脸上招呼,别人稍有躲闪之意就可把他打起来。
毕竟脖子是人身第二主宰,腰是第一主宰,腰能听劲把身体欺进去打人,那脖子就能听劲打人。所以脖子要松要灵活,人家的手就算摸在你的脸上,也要听着劲往里拱。和人推手时,对方就象是个美人,你想和他亲嘴,自己脖子要正要松活,笑眯眯的盯住他,他就很费劲。
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四)
排拙力
今天用相机拍了自己练拳的视频,发现2个不足:一是肩开的不够,二是脚下的裹意不够。
关于裹意。老师曾经说过:裹多了规矩了,就容易死板。裹小了灵活,但是容易跑劲。所以裹的度很重要。
老师说我身上已经能通背了,只是程度的问题。我觉得也应该多注意找找通背的感觉。自己平时的确有那种通背之后,很浑厚很霸道的杠杆劲。问题是,以后的杠杆不是直的,应该是曲的,随时变化的会听劲的,没有固定轨迹的。
我问老师关于内转的问题。他说我现在问这个还是早了,听我说话就知道我还未靠上边,慢慢练自然能靠上边,那时再说不迟。
我觉得现在接手的要领就是:空好之后,双手抱球抱环,随时不离抱意,环环相扣,大环扣小环,如环无端。打人也不离抱意,就象抱了一个婴儿在闹市中行走一样,会很浑厚很整听劲又很细腻。所以自己一直在环里球里空着,防也是攻也是,什么单换掌、劈拳、虎扑、流星锤、水蛇浮草都是在抱意中将人打出去的。
老师说我现在的功夫还是第一层的功夫,第二层的功夫主要是去拙力,拙力去完就步入高手阶段的第三层功夫。所以现在每日不断打拳就是,半年之内不必去想太细的动作规矩,关键是松静自然随意,逐渐就能练出变化来。半年之后再去细腻它,不断的往里面添东西。
我问老师我现在的拙力如何,他说还是很大。他告诫我推手不必着急,不能毛躁,既然自己有打人的劈拳了,就不必着急了,等到十足的把握再稳稳当当的打他出去,也不会迟的。这种心法本来就是让自己不使用拙力的秘诀。要有一化再化、化到对手已经灰心丧气,实在无法进攻也不想进攻了,正要放弃刚有退意的瞬间,就是重创他的最好时机。
我问老师:我和他搭手那么紧,心里也看的那么紧,为什么他还是能瞬间打出这么浑厚的惊劲来?老师说,就是因为他的拙力小的原因,我以为他很费力,其实都是用气息沾住我的。正是没有拙力的原因,他才能瞬间把劲道转换出来打我。而我的确是因为拙力太大,全副身心都只能用在防守中,所以根本无法腾出劲道来进攻。
老师说不管怎么推手,就是不显肌肉力,是靠气息通透之后的接触,才是没有拙力的。
现在理解了老师的轻劲,就是拙力几乎没有了,对手几乎听不到我的拙力外力,所以挨打。那就是拙力外力太少了,已经很难听到了,所以才叫轻劲。真正连轻劲都练没有了的时候,那就是虚无了。
轻劲-虚灵-虚无。
今天也再一次验证了那天领悟到的东西:就是没有真正放却的退意,只有迂回式的转换。身上无论何时都是抱好了空好了,就算被打出去也是这样的状态出去,那对手还是很费力的。
尽量不出拙力:浑身抱成会听劲的滚动柔球,浑身各处都会舍己从人的顺应来势的抱球,全身可以只抱成一个无限大的球,也可以抱成无数个极小的球,目的都是为了化解对手再听劲打人。这时身上已经极柔,全靠气息鼓荡,无有一处不柔不浑圆,无凹凸无断续,真正个靠内劲内气赢人。难怪太极拳要学水里的鱼风中的旗。
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五)
“第三只手”
和人推手时要注意双方接触的点上,但是这时真正打人的地方都不是这些接触的地方,而是另外的地方。这象是用假的地方先应付住,再腾出另外一个地方来打人一样。所以这时自己随时随处都可打人,只是对方不知道而已。因为他能看见的全是假的,只是接触而已,这是仿佛自己有了“第三只手”一样。
所以,前手打人后手用劲,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最简单的一种用法。这就是为什么前手一定不能着一丝气力的原因。因为不需要它打人,只要它听劲和骗人,所以只要接触就行了。
其实,“前手”未必只是巴掌,也可是肩胯;后手也未必是巴掌。“全身是手手非手”,凡是接触点,或打人的点都可以是手。
而到了八卦的功夫那就是更加厉害,它走转起来,那就更能发挥全身各处打人骗人的本事。所以才要求自己的身上一定要练松练活。这就要求通关,自己就要毫无阻滞,才能更加灵活的调动自己的周身。
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六)
气口
今天练了一个半小时的劈拳。觉得身上的感觉逐渐通透起来。就是这种养练的方式,以后我要每天练上2个小时,一年之后自己的柔劲就会进步很多。
我现在觉得很柔很轻,老师说逐渐练会再出现重的感觉,等再次出现轻柔的感觉,那时自己的功夫就能出现“自化”的能力。一搭手对手就出去了。自己还觉得轻快,可是对手却觉得势不可挡。因为自己长期的反复的磨练一个劈拳,自己的筋骨内气的运行已经象机器一样了,自然一搭手,对手就抵挡不了,那时和自己出手的快慢已经没有关系了。关键是要思想快。
老师让我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和人推手不能打人赢人,而是防守,宁愿被人打出去也要防守。这是在练自己的败中求胜的本事。把自己的防守的弱点都逐渐填补了。因为老师说我化解对手攻势的时候,还有扛劲化解的成分在,里面拙力很大。要练到面对对手时,连瘦小的对手都能主动进攻自己。这样才能更自然轻松的找到对手的虚处,那要比主动去赢对手会省力很多。
老师还说到“气口”的事情。他说练功之人,一定要把自己的气口练明白。那是一样很重要的本事。气口好的人怎么练功都不累,时间久了只是乏而已。身上的气息才通透,被人打时不管再急再重,都能瞬间化解。打劈拳的时候,由于自己各处关节逐渐柔滑,所以一定要靠时间久来让自己练出沉重的感觉。小劲都把自己练累了,这样自己的功夫才能练出来。如果膝盖受累久让自己站高一定,不累了再低一定,不断调试着磨时间,功夫才能高。
所以对手气口的功夫如何,就知道他整体的功夫如何。所以和对手搭手之后,不要着急,先逗弄几个来回,看他喘不喘。会喘说明功夫差;不会喘,但是也可能是有功夫却没技术。我现在练劈拳能练一个半小时一次,就是因为找到气口了,等气口越练越好就怎么练都不会累,只是乏而已。
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七)
内动
老师说过高层次的内家拳,就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境。所以劲还未到,可是气息神意已经到了,那对手已然无法逃脱。
那天突然想起海狮行走时,和它们之间相互冲撞时的样子,那就是内动。就象是只有一条管状身体的蛇一样,它如果不会内动,那它外面根本就寸步难行。
老师说最高层次的外家拳,就是把所有僵力去完之后,打出惊弹劲来。它们不会沾手推手,而是靠闪展腾挪手眼身法步。这时的外家拳和内家拳只是一纸之隔而已。
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八)
自悟
感觉推手中,找对手的力点时,就象用心剥开对手层层防范下的外壳,一直剥到对手的力点不会动了的地方,就是自己出手的瞬间。所以柔化的功夫很关键,化好了化到了对手极处,极处就是对手无法再化,力点无法再躲的时候,就是极处。那时伤他只是一念而已。
可是我发现和老师推手时,老师的力点是“小到无内”的,那是自己剥壳的功夫即柔化的能力早已发挥殆尽,可是我的极处还是够不着老师的核心,或许老师根本就没有那个让你找的力点了。这就是透空?
曾经听老师说过,两岁以前的小孩,你要听他的劲是很难的,里面很活很柔,几乎找不到他的力点。练内家拳就是要求婴儿般柔软的身体。
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九)
太极如水
今天见到老师,我说最近打拳时,身上象裹了件衣服似的,又象在水里漂浮,有水托着自己一样。而平时打拳推手时,如果意识和气息走在身体的阳面而且时时顾及它,那就会轻松自在很多。他说这个感觉好。我又问这和拳论上的“气贴背”是否有关系。他说已经就是这个东西了。
我又问是否和披身劲有关,他说这个比披身劲的层次要高。其实打拳推手就是在空气中游泳,空气就象是水。他还说常人能在水里自在的游泳,可是一旦肚子贴地时,马上就不会游了。而我们在空气中一旦接触到敌手时,同样要象在水里游泳那么自然才对。
我再问“点对点”的问题,说自己能用眼睛找出对手的破绽,却不能随意出手,因为对手很容易和自己的力点顶上。怎么能在出手的时候,就是不让对手和自己顶上?老师说他能顶人,可是他能顶水吗?这时,我又想起老师打我时,我就算瞬间用实功夫一顶也是顶不着的。老师的劲道作用在我身上时,就象汹涌的潮水冲在岸上的小船一样,就算顶还是被冲到一边去。
我说:可是水是能把人整个包住的呀,而自己和对手接触的只是一两个点而已。这时老师要我自悟,我想应该是水的自然开合的性子吧。手一来水就打开,手一抽走水就合上,正是“运劲似水合的密”。
老师说:所以不要用眼睛看信手而应的发劲才叫高!以后都得闭着眼睛练习发劲,有人似无人在眼前一样。我问那不是不必听劲了。他说其实你已经听了化了。难怪老师平时打我们一伸手我们就出去了。其实我打功力差的,也是一伸手就把他们打出去了。
我再问:那还有比这个层次更高的劲道吗?因为这都已经是随手就发劲的了。他说这就是最高的了,只有程度的不同了,没有层次的不同了。
老师还说:你现在打不好这个劲的原因是还不够静。我说静打不就是静静的盯着对手的破绽,一有破绽就打他吗?他说不是,应该是指自己打人发劲时身心要够静,静了就有威力。
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十)
气与意识
老师说我现在研究的才是不用力的东西。今天练太极拳的时候,真的发现这就是意识的功夫。整个行拳的过程,身上极松,意识在就是真松;意识不在,就是懈。所以身体中正了,就去找点上的意识,永远不丢神,点越细越透越好。
所以太极拳没有路线,动就是路线。随时在点上,而点的意识随时都是防范的。这样一搭手时,就算自己柔化的不好,可是意识在,随时带着意识,天天这样练,那总有练好的一天。
和老师搭手时,自己身上经常不会动了,停转了。那是因为老师的劲道太精整太通透了,我刚接触他的皮毛,他的劲力已经入我骨髓。
而我是功夫不到,身体来不及反应,意识光着急,所以明明知道劲来了却又无法化解。这就是内转功夫。
蛇的肌体会蠕动。而人是靠气和意识,身上松了,气息才能通透,那个地方才会呼吸,人才能靠意识来运行那里。
对手刚与我接触我就会瞬间做出反应,令对手永远无法把劲力吃深。
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十一)
多练柔化
推手时记得,就算对手的劲道来的很小也不要去硬顶别人,尽量要走柔劲来化解别人。这样才能真正练出细腻的柔化功夫。
现在推手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靠功力来赢人,要靠柔劲靠技术来赢人,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功夫练上层次。
不要急,要多等等,急躁发劲是懒惰的表现,练柔化才是明智之举。如果遇到谁都能用柔化,这样才能练技术,而且不管是遇到谁都可以让他陪自己练功,哪怕对手只是一个小孩子。
遇到功力浅的人,如不能用技术来赢他,只是一味的求胜靠功力来赢他的话,那自己的劲道容易越练越拙越练越笨。毕竟,技术才是无限的。
一句话就是:多用技术来柔化,少用功力来赢人!
内家拳习拳悟拳笔录(十二)
骨肉分离
今天打拳的时候,突然想起老师练八卦掌时那种骨肉分离的样子。自己也尽量去用这个内意,结果身上自然就松柔了很多,身上更有水流的感觉,腰劲和身上也合的更好了。
突然想起,老师以前讲的“髓劲”。筋骨与皮肉分离了,不管皮肉了。只是关心气息在筋骨之间的流动,筋骨也像透明的蚯蚓似的涌动。
老师以前也说过“气息在骨缝里面运行,别人想听劲简直不可能”,这或许和“全身虚意入洞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