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其他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改稿时,要把“其它”改为“其他”。除了“出版物必须规范词形”外,其实还是有很多渊源的。

有一种说法,古代汉语里有个“其佗”,说这个“佗”是物主代词,而佗、它通假而用,在先秦和秦汉时很普遍,就有了“其它”了。

而古文字中“它”写着写着,就蜕变为“也”,结果,“其佗”成了“其他”。

而“它”的本义是蛇,后借用为第三人称代词,“蛇”字另加了“虫”旁。在古代典籍中,“其他”“其它”都可用,两者不仅同音同义,而且用法也一样,既可指人,也可指物。100多年前,说白话文那段时间,逐渐出现分工的趋势,“其他”指人,“其它”指物。

但“实在没有必要”(这话是王力先生说的。王力: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现在大多数编辑校对的父或祖辈学语文时,用的是他的教材),这样分工,没有多少积极意义,相反增加了学习负担,所以,王力认为“无论指人或指事物,一律可以写作'其他’”。所以,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其它”时,释文便是“同'其他’”,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也就是说出版时应以“其他”为规范词形。

当然,之所以现在有些“错乱”,也怪曾经的教材和词典错乱,导致每一辈人学的都不同。

不抱怨了。再回来说说“他”。

现在大家都认为“他”是现代汉语的第三人称,在书面语中,有指男性的“他”、指女性的“她”和指物的“它”的区分,音同,所以口语里你没法儿分别——当然也许可以在说话是强调一下“我说的是女字旁的她,或宝盖头的它”。

但现代汉语第三人称的来源与第一、第二人称代词来源不同。现代汉语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都是由古代的人称代词发展而来,好多,比如“我”——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这些都是“我”。比如“你”——“你”就是古代的“尔”。“尔”最早见于《尚书·盘庚》。《通雅》:“'尔’'汝’'而’'若’,乃一声之转,'爾’又为'尔’,又作'伱’,俗书作'你’。”“你”的写法大概在南北朝后期出现,隋唐时期全国一统,开始通行。

回到“他”。这个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却出自古代汉语指示代词之中。

古代汉语里没有一个完备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借用指示代词“其、彼、之、夫”等来代替,这些不是像第一、第二人称那样属纯粹的人称代词。作人称代词,这些词用法都有重要的限制。在用作主语的时候,只能用“彼”“夫”,其他的不用作主语。这里中文编辑校对网插一句,小编当年入职时,我们总编一直不允许用“其”来代用“他”作主语。现在满篇作主语的“其”,没人管了。

“其”和“之”的分工也很明确,王力先生曾说:“其”用作定语,“之”用作宾语。

也没有单复数之别,表单数还是复数只能从上下文中才能体会出来,同时也没有人、事物、性别的区别。

而古代汉语中的“他”字,只作“其他”讲,不指第三人称。

“他”原写作“它”,是“蛇”的意思。后来由问候时的“无它乎?”的“无它”演变为“没有变化”“没有异常”之意,“它”从“别的物”“别的事”转变为“别的人”,然后又成为“某人”之意,成为了第三人称代词。

在唐代,第三人称代词“他”已经很常见了。近代汉语中的“他”不仅用于指人(男女),也可以指动物和无生命的物体。指物时多用作宾语。

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他”只表单数,用于指人,跟指物的“它”区分得很清楚。而“其他”与“其它”,为什么建议不区分首选“其他”呢?请从头再开始读~

全心全意为编校服务

中文编辑校对网

(0)

相关推荐

  • 汉语与西班牙语动词比较分析

    德国语言学家Homboldt(1836)根据词的结构划分了三种类型的语言: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粘着语(agglutinating language)和屈折语(infl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