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二)
6、麻杏石甘汤加小柴胡汤治疗治疗外感发热,用于单用小柴胡汤无效果的发热,加麻杏石甘汤,有麻黄透伏邪,这样的组合在小孩身上用的多。
7、麻杏石甘汤加薏仁、射干,治疗咽喉不利或失音。
8、用桑叶,薄荷代替麻黄,叫桑杏石甘汤,薄杏石甘汤,辛凉宣发伏邪同时清内热,用于有温热性的伏邪郁闭,内热不要得宣发,这样完全脱离辛温搭配辛凉的做法,这是叶天士的重大进步,按照仲景思维,不用仲景之药,麻黄宣透郁热,石甘清内热,桑叶代替麻黄配成桑叶石膏,尤其薄荷配石膏,薄荷辛凉芳香轻轻向上配合石膏更加辛凉,特别适合外有表郁温邪,内有内热,这样的配合在张锡纯的清解汤可见:薄荷叶12克,石膏18克,蝉蜕9克,甘草5克。薄荷辛凉芳香宣郁,让邪外出,石膏清热除烦,蝉衣帮助薄荷叶宣郁,清热解毒甘草保护脾胃(清解汤中薄石膏,蝉衣甘草表里消)
9、慢性鼻炎,眼睛红肿热痛,有阳明内热不得宣发者。
10、治疗小儿遗尿伴咳嗽。
11、治疗痔疮疼痛。
12、治疗荨麻疹,湿疹,药疹,表现为疹色鲜明,瘙痒剧烈,口干烦满,汗出,形体不虚者,表现为太阳阳明病时。
13,麻杏石甘汤加消风散治疗湿疹,太阳阳明湿热湿性皮肤病尤其是单用消风散无效果时,用麻杏石甘汤解郁热清内热效果好。
七、类方鉴别
1、麻杏苡甘汤,太阳阳明湿热咳喘或是疼痛,水肿;麻杏石甘汤是太阳阳明内热咳喘,发热,阳明内热为主;
2、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太阳表虚咳喘,多汗,怕风,咳喘等等,是桂枝体质; 麻杏石甘汤是太阳阳明内热咳喘,口渴,出汗,发热,是麻黄石膏体质(火麻黄)。
3、小青龙汤治疗咳喘,是太阳表实太阴水饮证,不出汗同时有太阴痰饮(咳痰咳嗽,痰舌白,清稀)。
4、大青龙汤与麻杏石甘痰都是石膏配麻黄,麻杏石甘汤,石膏大于麻黄,清内热为主,宣发透邪外出为辅助;大青龙汤麻黄大于石膏,麻黄六两可见表邪之重,不加麻黄量根本发散不出来寒邪,石膏在里面主要清热。
八、方歌:
麻杏石甘汤,四一半二两(四姨半二娘)
九、附方
(1) 温病宣白承气汤:清肺定喘,泻热通便,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大便闭结,脉右寸实大,证属肺气不降者。生石膏15克 生大黄9克 杏仁粉6克 栝蒌皮4.5克。这个就是麻杏石甘汤的变方:大黄代替麻黄,大黄阳明药物,通下攻热去瘀,肯定有大便不通,腑气上逆;用栝蒌皮代替甘草,清胸膈之热,涤荡痰
热,肯定有痰稠,痰黄,胸肋胀满;石膏清内热除烦躁,杏仁止咳平喘。所以宣白承气汤是纯阳明内热引起的上有咳喘下有大便不通的二证,是麻杏石甘汤的进一步发展,是麻杏石甘汤的变方,所以要看到学术的传承性,看到温病学家的可贵之处。
(2)五虎二陈汤:半夏,茯苓,陈皮各3克,麻黄,杏仁各4克,石膏8克,甘草,桑白皮各2克,用于小儿喘息,太阳阳明太阴证。(麻杏石甘汤加二陈汤加桑白皮)
小儿喘息
5岁男孩。于1961年12月初诊,生来即体弱。生后第2年秋患感冒,咳嗽持续不止,曾诊为小儿喘息,也有诊为慢性气管炎。平素咳嗽不断,感冒时尤重。其喘如百日咳状。营养、气色均一般,大便日1行,严重偏食,食欲不振,口微渴。如此激烈咳嗽,又伴有自汗和口渴,为麻杏石甘汤之适应症。而浅田流氏,对此证多用五虎二陈汤。因此,对此患者亦用五虎二陈汤。服药10日间,喘息痊愈,食欲恢复。已解除生来咳嗽之苦,体格健壮已令人认不得。1962年服用本方55日,翌年服用50日,共服一年,体质已完全健康。(作者治验《汉方临床》11卷6号)
邓文斌老师,中西医执业医师,执业中药师,广义经方倡导者,从医二十多年,深研四大经典,尤其《伤寒杂病论》,倡导六经辨证,辨方证,辨体质,辨病机统一驾驭历代名方,容纳经方派,火神派,温病派,汉方派等诸多优秀传统为我所用,积极推广义经方成果,成立广义经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义经方研究院。特别擅长各种消化疾病,各种顽固妇科疾病,各种难治性风湿免疫疾病。欢迎线上线下的患者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