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摇曳的地方之情感篇 1--3《 绣花 》 || 刘学友

   1.绣花                   
母亲今年七十六岁,她的眼睛也早就花了。
母亲年轻时眼力很好,那时我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她带着我们姊妹六个在北京生活。母亲没有工作,家里条件很艰难,她经常出去干临时工,有时也干一些针线活儿的事,给别人刺绣,一片两毛钱。刺绣的活儿很费眼,但母亲干得很仔细,一块白绸缎上,用铅笔画着花鸟,山水画,母亲要用各种颜色的丝线一针一针绣出来,绣得鸟儿能飞;绣得花儿吐香;绣得山水流淌。我爱鲜花和山水,就是从小受到母亲刺绣的影响。刺绣的针大小不一,有的小针细得象一根头发丝,还要穿进比头发丝还要细的丝线,那针孔简直看不到,母亲却穿梭如水,我相信她的眼里能看到针孔。
母亲绣过各种各样的花,梅花、茶花、桃花、牡丹花、月季花、莲花,她都绣得很好。梅花的清白,牡丹的大红都能放射出异彩来,好像你能看到那嫩黄的花粉,早已铺满了绸缎上,闻一闻,好香呀。你仿佛看到了一位纤细的少女手指,在摇曳着这片牡丹花,花好,人也美。
刺绣的活儿不是很多,一批十几片干完了就没活了,下批什么时候来不知道。闲暇时,母亲就在枕头套上,请别人写几个字或画一幅画。母亲不识字,也写不得字,请别人写,字大都是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那个时代,这样的字时髦,母亲都用大红线绣上。母亲也绣过一对鸳鸯,鸳鸯是请别人用铅笔画在布上的,母亲用绿线绣鸳鸯的身子,眼睛用红线。母亲用两个晚上绣完了这对鸳鸯,晚上熬得很晚,我们一觉醒来,还看见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针一针绣着,鸳鸯绣完了,母亲的眼睛也熬红了。我以为母亲是在给别人赶活,谁知她是在给自己绣枕头套,那鸳鸯绣得活龙活现,羽毛闪着绿光,眼睛透着灵气,真像两只活鸳鸯卧浮在枕头上。母亲每次看到这对鸳鸯时,眼睛都充满了柔情,那时母亲很年轻,不到四十岁。现在想想,母亲绣鸳鸯一定是想起了我在外地的父亲,才如此深情令针下生花,把鸳鸯绣活了,在鸟儿身上寄托了她的思念之情。
就在母亲绣好鸳鸯时,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回家探亲了,母亲看到父亲,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她立即下厨房给父亲做饭,把家里仅有的两个鸡蛋也炒了,还给父亲斟了一杯酒,然后一脸笑意地在一旁看着别离许久的父亲。
父亲回来的二十几天里,母亲的心情都是愉快的,她和父亲几乎形影不离,总是在嘀嘀咕咕,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在不知不觉的温馨中,父亲的假期到了。在他要走的前一天晚上,正是正月十五雪打灯,外边下了一夜雪,本想第二天会晴天,好送父亲走,谁知第二天一早,我爬起来看到窗户上的冰花,很是好看,像一片片南方的丛林,郁郁葱葱。打开窗户,呀,雪还在下,窗外一片银白的世界。雪再大,父亲也要走,火车不等人。我和母亲要去送父亲,父亲说天气不好不让我们送,母亲执意要送,父亲只好依了。
从家门出来,门前是一条长长的马路,它不是沥青铺的而是用石渣铺成的硬路,大雪已经在大地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路的右手是一家工厂,用三米多高的围墙围着,你看不到墙内的世界。路的左手,是一排排居民住的平房,大雪天,又是早晨,路上没有人,很安静,只有我父亲和母亲走在雪地上的沙沙声。有风,很冷,风把雪吹到我们的身上,脸上,打得我们睁不开眼。父亲提着一个旅行包,母亲手里拿着一个网兜,这个网兜是用细绳编成的,里面放着吃的和一些杂物。父亲要抢过母亲的网兜,让她回去,别送了,母亲躲过父亲的手,她坚持提着网兜,脸上没有表情,只是走着,走着,也不说话。父亲说:“你快回去吧,带着孩子回去,路不好走,天也太冷,我马上就到车站了。”母亲没有回音,她低着头,只是继续走路。
到了18路车站,父亲又劝母亲回去,并要把网兜拿过去,母亲还是没有给父亲,她两眼注视了一下父亲,然后望着前方屋顶上的积雪和飞舞的雪花一声不响。
18路车很快就来了,母亲把网兜给了父亲,并嘱咐了一声:“路上注意点”父亲应了一声,上车后他很快找到一个窗口向我们挥手道别,并让我们回去。不一会儿车开了,我看见父亲又移动了一下身子,他想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母亲望着移动的车子,眼泪突然间充满了眼眶,她低下头,双肩在颤抖,后来她转身走了,走得很慢,也没有跟我打招呼,但我知道她在等我。我跟上母亲,低着头,看着地上的雪花,我的眼泪也忍不住落下来了,在泪眼朦胧中,我看到地上的雪花像母亲绣的莲花、牡丹花还有一对鸳鸯,鸳鸯的两眼红红的,似乎在流泪……
如今母亲已经老了,眼神不成了,每当我提起这往事,就会勾起母亲对自己年轻时绣龙刺凤的风采的回忆,因为我看到了她满脸绽开的皱纹,这皱纹美丽得就象她年轻时绣的一朵盛开的菊花和那对鸳鸯。

2.书柜畅想

上初一的时候,我就想有一个书柜了。
一天晚上,院里高我一年级的李哥带我去他的同学家,进了那个同学家的卧室,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两张沙发,和一架书柜,那是个小小的简单的书柜,两边板,中间来了三道横板,有一米七高。书柜上摆满了书,有工具书也有小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书柜,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去过很多人家,都没有书柜,书柜是上层人家的装饰品。那个同学的父亲好像是教授或者工程师,他的母亲是医生,他平时很傲气,除了李哥,他很少和班里其他人来往,因为李哥是班长。我们住的地方是老二建公司宿舍,都是工人子弟,家里不兴有书柜,孩子们不爱读书,常常聚在一起玩弹球,搧元宝,推铁圈,粘知了或干打架的事儿,因为这些都不要钱,没花销,符合了那个时代家家贫穷,人人无钱的特点。我们还喜欢推铁圈,有时马路上静静的,一辆汽车也没有,人流很少,大街上看不到一个外地人,推着推着,感觉不过瘾了,就跑起来推,为了让铁圈响起来,在它上边还套了几个铁环,跑起来哗啦哗啦响,很给力,我就在这哗啦哗啦中走过了童年,少年。
屋里有一个书柜显得雅气,也显得温馨,当时我就有这种感觉。我也想有一个书柜,我自知家里条件不好,向父母要钱是不可能的事,我天天想,夜夜想,总想有一个书柜。有一次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有了一个书柜,很小很窄,这个小书柜竟然常常让我在梦中惊醒,我做了五年苦苦的书柜梦。
我上班后,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买一个书柜,父母反对说买那玩意有什么用?我没听,硬是攒了两个月的工资,花了三十多元钱,买了一个比较简单的书柜,那时我每月工资只有十八元钱。书柜刚买来上面空荡荡的,没有书可放,我开始搜集书籍,也买过几本书,第一栏上摆书,下面两栏空着,放了一些杂物。后来我的书多了起来,杂物都让我扔掉了,书柜也终于成了真正的书柜了。
改革开放后,我喜欢了文学,由于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书于是越买越多,那个小书柜就放不下了,几个栏里都摆满了书,剩下的书就摞到其它书上,看上去不那么雅观,拿书也费劲。我想买一个大书柜的念头出现了,第一个支持我的是妻子,父母不便于再干涉我们,我跟妻子去了家具店,我们同时看上了一个书柜,底下是柜子,能上锁,上面是玻璃窗能挡灰尘,这个书柜也大,一米八高,宽一米,能装好多书,我们花一百二十元钱买回家,把我的书都放了进去。这个书柜我很满意,里里外外让我擦得干干净净,每天我要打开那玻璃窗十几次,翻看我喜欢的书籍,闻闻书香,把一些最好的书放在底下柜子里锁好。一九九三年我家老房子改建,我们搬到劲松住,扔了很多东西也没有舍得扔掉这个书柜,它同我一起搬到了劲松。
二十多年的文学生涯,我已攒了上千本书。一九九五年我回迁左家庄,住新房子要买一套新家具,我跟妻子去了家具店,看上了一组乳白色低柜,它是全套家具,一张大床,一张小床,一个写字台,两组衣柜,一架书柜,几个低柜,价值七千多元。家具的颜色,物件,价格我们都很满意,唯一觉得少了一个书柜,卖家具的说可以订做,我们当时就拍板再订做一个书柜。新的书柜同家具一样都是乳白色,而老书柜是黄色,放在一起显然不协调,也不配套,但我舍不得仍,就给了我岳父。这个书柜至今还在我岳父家放着,它只是没了书,里面堆了很多杂物,委屈它了。
现在我的书柜是一组两件,很气派,两米高,一米二宽,上面是两扇玻璃窗,下面是柜子,书柜的样子也好看,可以当成家具来欣赏,一排排书整齐的放在里面,找书很方便。我不允许妻子和孩子随便动我的书柜,更不允许他们在我的书柜里放一些杂物,书柜成了我的观赏物。我常常站在书柜前,看着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一部中国通史,沉思冥想,有时顿觉狼烟腾起,我仿佛看到了书中一个个头戴冕旒,身着衮衣,乘坐辇车的天子皇帝老爷们走出了书柜,面色威严,却喊着尖尖细语,面目可憎;我又仿佛听到了书中传来了万马嘶鸣,斧戟铮铮,到处都是战士的尸骸,血染江山,饿殍四野,一个英雄骑马立在山之巅,威风凛凛,又换了江山。君臣之间相互杀戮,兄弟间相互残杀,耳畔响起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的悲怆诗声,这都是为了一个权字。古战场的喧嚣声一刻也没有在我的书柜中堰息过,我领略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风云,真是令我大汗淋淋,闭目思考,好一部中国通史,一部炎黄子孙的生活史,一部令人感慨万端的斗争史;有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一片鲜花烂漫的景象,一个苦涩的伶瘦的诗人在花畔中吟诗垂泪,哀怨衷肠,他是在吟唱爱情,吟唱比生命都重要的爱情;有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我的苦涩的童年,往事如烟,画面一幕幕掠过,生命的年轮就像慢行的车轮在一圈圈滚动,闪耀,沉淀,书柜成了我生活的轨迹。
不过我还有一个心愿,等到过几年我还要买几组书柜,把我家一侧墙都摆上书柜,再装上我的书,这是我的理想。
3.荔枝漫话
荔枝是世上最甜美的水果之一,由于它的甜美和价格不菲,过去曾是有钱人家的供品,一般老百姓沾不到边儿。
荔枝生长在南方,北方不长,所以北方的老百姓对它不了解。然而,这世上最甘美的荔枝,由于它的味道出色,加之承载了较多的文化内涵,天长日久就成了骚人墨客笔下描写的对象。
唐代大诗人杜牧唱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道出了多么沉重的历史呀,他描写的是唐明皇宠爱妃子,为了满足杨贵妃喜吃荔枝,用快马昼夜兼程送荔枝的典故。《新唐书.杨贵妃传记》云:“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当时唐都建在西京,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古时称长安。西京不产荔枝,荔枝是岭南物,在广东,广西一带,至西安有数千里。古时交通工具只有马,不像现在有飞机,数千里一两小时就飞到,那时用快马也得数天,为了保持荔枝的鲜嫩,官府不得不采取接力式的快马传送,才有了味未变的效果。这种快马接力式的传送,古代是用在万分火急的军机情报传递上,由于唐明皇宠爱杨贵妃,贵妃的食物才得以享受到如此的礼遇,也正是由于唐明皇的沉于酒色,安禄山觉得有机可乘,在唐明皇利用奸臣杨国忠掌管国家大权,滥用权力欺压异性官僚和大力收刮民财,造成全国上下怨声载道,发生了叛乱。叛军所到之处,官府纷纷投降,大好河山已被安禄山所占,并直逼西京。唐明皇为了保命,不得不放下西京,逃往成都避难,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一带),随行的将士们将国破家亡的罪过全部归罪于宰相杨国忠兄妹身上,杀死了杨国忠,并逼唐明皇缢死杨贵妃,为了保国,唐明皇无奈,才忍痛缢死了杨贵妃。
苏轼的《荔枝叹》云:“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颠坑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支龙眼来。”更是把荔枝说得血淋淋的了,好像唐王朝的国破家亡是与这鲜美的荔枝有关,真是冤枉了这种甘美的食物。
现代作家杨朔也写过有关荔枝的文章,他的《荔枝蜜》就写得很有风采,也赠予了荔枝一个新的带有哲理的主题,他通过蜜蜂酿荔枝蜜,实质是歌颂了老园林勤劳的高贵品质,只是时代不同了,同样是荔枝,它所包含的含义却迥然各异。
我到了成年以后才知道人间有立志,小时候家庭困难,别说吃不上荔枝,就是一个普通的苹果,一年也未必吃得上几个。
我最早吃到的荔枝是在三十年前,当时吃它,并不知道它是荔枝,只知道它是一种可吃的果子,是别人给的,就给一个。这是一颗已经风干的荔枝,它的皮干瘪得像一块老树皮,撕开皱皮,里面有一颗干黑的果儿,摸一摸,有一层很薄的皮,紧紧地粘在一颗黑核上,我无法把薄薄的皮撕下来,当时也不知道这皮就是可吃的荔枝肉,只好把整个核儿都放在嘴里,立刻有一丝甜味,淡淡的甜味,那层薄皮很快被吞噬掉了,而那颗核儿还含在嘴里,我以为这核儿才是真正的果实,一咬,核儿不硬,很快被咬裂,有一种淡苦的味道,才知道这核儿是不可吃的,该吃的是那层薄薄的皮。这就是我吃的第一颗荔枝,虽然已经风干,但它仍然给我留下了甜味的感觉。
稍过几年,我吃到了一次带水的荔枝,那是我有了孩子以后,带孩子上街,孩子要吃荔枝,他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10元钱一斤,我一个月工资50多元,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买了一斤,自己也尝了一颗。这荔枝虽然不是新鲜的,但是还未风干,皮略带绿色,剥掉皮,有白肉,咬一口,有液汁,好甜的液汁。剥了几颗,手上都有粘汁了,这是糖汁,含一下手指,甜味都钻入你的心田里,这就是荔枝。
吃荔枝,我自然又想到了唐朝的胖妇杨玉环,史称杨贵妃。杨贵妃为什么胖?跟她爱吃荔枝有关系,据科学证明,爱吃甜的人,容易长胖,杨贵妃嗜荔枝如命,拼命吃糖,她能不胖吗?胖独领了唐朝数十年的审美观。由于杨贵妃胖,这个使六千粉黛无颜色的胖妇,让大唐皇帝唐明皇宠爱无比,牵肠挂肚。糖还有美颜的功能,这就是糖的利与弊,也符合事物的两重性。杨玉环胖,胖如美玉,由于她的营养丰富,那胖中皮肤是那样的白净,细腻,肤如凝脂,嫰得清润,好像可以看到血管在流淌。也许唐明皇并不喜欢胖子,也许唐明皇就是喜欢胖子,不管怎么说,唐明皇爱杨贵妃已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这份爱是一份真爱,是一份流传千古的爱情。唐明皇在政治上无建业,却创造了历史的爱情,左右了一个朝代的审美观。
这几年,荔枝没少吃,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南方独有的许多水果,北方货架上也比比皆是,荔枝也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水果了,它已变成普通的水果了,普通得就像甜枣,我们吃过大枣,都认为红的是甜的,青的不甜,结果吃了冬枣,才知道青的比红的还要甜。我们吃过葡萄,认为紫的比青的好,结果我们吃过龙眼,才知道世上有比紫葡萄更好的水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世上最甜美的荔枝,再也不会成为历史的载重物了,它真正回归了它的本来面目——一种普通的水果。

作者:

刘学友,情感专题作家,现居北京。1986年开始在邢台晨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公安报、生活时报、消费时报、北京法制报、劳动午报、天水报、郑州日报、沈阳铁道报;《海内海外》杂志、《民生》杂志、《工会博览》杂志、《赤子》杂志、《金盾》杂志、《人民公安》杂志等报刊发表散文300余篇。出版散文集《春的性格》、《鲜花摇曳的地方》、《听雨》等。出版小说:《爱情才露尖尖角》、《玫瑰在墙外飘香》、《爱情也会变色》、《老王之死》、《李娟的一天》、《李村有一个张二》等百余万字作品。

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丰台区作家协会会员、海淀区作家协会会员、《慈善北京》杂志特邀记者。

刘学友作品展示区

歧途||刘学友
小  倩||刘学友
两种日子||刘学友
拆迁||刘学友
肥妞小曼||刘学友
娜娜||刘学友
丑 女||刘学友
进城||刘学友
情感小说《选择》||刘学友
刘学友:情感小说《复仇》
小玉和她的父亲||刘学友
莹莹||刘学友
扭曲的芳心||刘学友
淑 女||刘学友
香女||刘学友
《邂逅》(尾声)刘学友原创
《邂逅》刘学友原创(一)
《邂逅》刘学友原创(二)
《邂逅》刘学友原创(三)
小矬子(小小说)
河南文苑||傻女西施(小说)|刘学友
《不幸的女人》‖刘学友(小说)
刘学友的作品《索老汉探春记》(小小说)
刘学友《吴欢儿》

河南文苑稿件要求原创首发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0)

相关推荐

  • 父亲和他的书

    到书房收拾零散的书,无意发现一本父亲留下的书,<温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扉页落款是:购于文华书店体育中心临时销售点.日期是:2010年2月28日. 看着父亲工整苍劲有力的笔迹,脑里浮出父 ...

  • 【三江文学】作家雨露(张明银):种一个梦想

    [三江文学] [原创作品]总第二百四十四期 主编:狂哥 投稿邮箱:top_001@163.com 投稿微信:185 5026  0199 投稿QQ:3036913545@qq.com 种一个梦想 小时 ...

  • 这种贵妃爱吃的水果荔枝,可治五更泻

    古有肥胖者多阳虚之说.据载杨贵妃是个胖人,走几步路都会香汗淋漓,所以杨贵妃极大可能是阳虚. 如今正是吃荔枝的时节,鲜荔枝甘温滋润,酸能收涩,最益肝脾精血,阳衰血寒,吃荔枝非常佳. 杨贵妃出了名的爱吃荔 ...

  • 【随笔杂记】荔枝熟了

    晨骑,骑车经过牛辄岭村,看到一户人家门口有一棵荔枝树,挂的荔枝红了.跟永忠说,门口有荔枝,荔枝熟了,满树的红,真好看. 回文化站喝茶,雨霖说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有人说杨贵妃吃荔枝 ...

  • 白建平|| 书香一缕沁家风

    书香一缕沁家风 文/白建平 家风是什么?它是儒家文化中的"诗礼传家"."修身.齐家.平天下",它是老百姓门板上镌刻的"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

  • 散文||难忘荔枝情

    难忘荔枝情 蜗居家里对荔枝的念想有缘与于杜牧的一句:"一起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章. 想念荔枝,爱恋荔枝,品尝荔枝,拥有荔枝的心情就没有停止过.记得小时候父亲从广州买了一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父亲是个读书人/鲁向辉

    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父亲是个读书人. 20世纪70年代,父亲一个人在一百多里外的城里上班,一年也回不来几次.每次见到父亲,他对我都很亲切,他身上好像有一种我想要的气息在吸引着我. 父亲过年回来的时候, ...

  • ​浪花珍藏在书柜中的﹤昨天*二>

    ​浪花珍藏在书柜中的﹤昨天*二> 浪花珍藏在书柜中的﹤昨天*一>见​:伴随浪花成长中的珍贵镜头 ~~ 后辈家庭生生不息 人类长河浩浩荡荡 家谱无边续,人生成长中 同学照,师徒照,战友照,兄 ...

  • 鲜花摇曳的地方||刘学友

    鲜花摇曳的地方   我喜欢山林中的野草,那长得没有德行,漫无边际的野草,最好是在雨后,绿草儿身上都挂满了亮晶晶的雨珠儿,闻一闻,那香呀,真是沁人肺腑,就像是都市里美艳的女子身上散发出的美味香液,让我陶 ...

  • 中国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中国篇,第一集,千年城池,你知道吗

    中国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中国篇,第一集,千年城池,你知道吗

  • 《榴莲一样的红楼梦》之情感篇

    榴莲是种很奇特的水果.爱它的人,觉得它奇香无比,欲罢不能:讨厌它的人,觉得它奇臭无比,避之唯恐不及.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本很奇特的书. 爱这本书的人,可以爱它一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可 ...

  •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黄金学案 | 情感篇:诗言志兮歌咏情

    老师说: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黄金学案 | 情感篇:诗言志兮歌咏情

  • 中国地方美食——陕西篇

    中国地方美食——陕西篇

  • 中国地方美食——宁夏篇

    中国地方美食——宁夏篇

  • 鲜花,是最好的情感表达

    曾经我不懂温情 只在心里暗自决定 努力工作给父母爱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可不懂表达的我 即使拥有了物质生活 却与家人的情感渐行渐远 不能时常陪伴父母爱人 我学会了用鲜花去表达情感 用花陪伴家人 鲜花带来温 ...

  • 【情感篇】男人累了的句子,男人的美是累出来的!

    男人累了的句子 1.男人,尽到责任的都累,尽不到责任的都不累 2.作为男人,酸咸苦辣都已尝,为了生计四处忙,既然没的选择,就选择去面对! 3. 这么累的男人,现在你唯一能做的就趁自己还年轻还没什么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