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丨叶开:标准答案和无效训练毁了母语学习!
作家 叶开
作家丨叶开
本名廖增湖,文学博士,小说家、编辑家、语文教育家。曾两次荣获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获鲁迅文学奖责编奖、华语文学奖责任编辑奖。出版《口干舌燥》《我的八叔传》等五部长篇小说,小说集《秘密的蝴蝶》、散文集《野地里来,野地里长》,研究专著《莫言评传》《莫言的文学共和国》被誉为“莫言研究奠基性作品”,语文教育专著《对抗语文》《语文是什么》《写作课》以及编写出版6册《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12册《叶开的魔法语文》等,都是在教育界影响深远的畅销书。叶开积极倡导语文教学改革,身体力行,探索创新,形成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的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
兰亭荟创始会员叶开老师是《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他还有一个自封的创新称号叫“语文科学家”。他时常分享他对母语教育的思考,倡导“深阅读与创造型写作的交互激发”,并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在教育第一线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孩子语文成绩总是不理想,问题出在哪儿?
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总是踩不准,有什么诀窍吗?
命题作文写不出,真的要背范文、套模版吗?
……
针对这些苦扰孩子和家长的难题,在此次兰亭荟专访中,《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语文科学家叶开老师如是回答——
大而无当的“大语文”
兰亭荟:
“大语文”这个词,眼下特别时髦,所谓中考、高考“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学习越来越受重视。但令很多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学校老师也解释不清的是,大语文到底是什么概念?为什么要在语文前面加一个“大”字?
我认为“大语文”的说法大而无当,就是我们无法抓住它的核心构成是什么。
语文这个词本身,我们当更好地把它定义为“母语教育”。
语文的核心就是文学,不管是日语、英语、法语等,都是语言和文学的两个大类,所以在中国早期民国语文的概念里,分为国语和国文,小学国语,中学及以上,称之为国文,语言学习和文学学习。
语言和文学,非常明确,没有什么大语文的概念。
实际上中国语文学习,因为大语文的说法推出,反而搅乱了“语文核心到底是什么”这个概念,语文这个学科目前为止还是一滩散沙,没有形成共识。
作家 叶开
兰亭荟:
那么对于“大语文”,教育部门是如何界定的?
叶开:
大语文根本就没有被界定,目前最晚的一个关于语文的学科定位是2003年提出的,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这就是对所谓的“大语文”唯一涉及到的一点点。
新的语文学科以及整个教育规划的大纲,一直没有出来,也就是说关于语文学科定位还停留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这一点。
兰亭荟:
在主管单位没有明确界定的情况下,现在教育的执行部门是在怎样贯彻操作这件事情呢?
叶开:
一方面,毫无疑问就是以课文为主,教育部最新部编版,全国统编,它是一个强有力的约束;
另一方面,就是课外阅读,新课标的推荐书目有550多种,这种书目虽然涵盖面很广,但是缺乏有效的分类,眉毛胡子一把抓。
除了新课标的推荐书目,一些民间的机构也在做一些推荐阅读,不过这些推荐阅读视野上相对还是很窄,依旧是贴着应试教育和语文课本来进行阅读的推荐。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讲,时间在哪里?
我在实际操作中有非常深的体会,写作阅读是会消耗大量的时间的,阅读需要浓度,高浓度就是信息量,时间和量都要上去。
今天5分钟、明天10分钟,这都没用,读到后面忘了前面,无法进行前后有效的逻辑链接。
而各种低效率的刷题、各种教参考评考测、各种知识点,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情况下,还要求他去读课外书,这是耍流氓。
母语学习,问题多多
兰亭荟:
您觉得现在我们在母语学习方面之所以低效,有哪些比较重要的原因呢?
叶开:
低效的原因是标准答案和无效训练。
标准答案教育还会形成对孩子的压制,特别不好。
世界的发展非常快,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科学有很多的变化。允许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能够不打压他的个人独特的表达,这才是顺应时代的课堂教育。
譬如《水浒传》关于林冲这个人我们就可以有各种观点,如果老师只认同一种正确的观点,价值观不够多元,这是不对的,整个社会都要反思。
其次关于阅读理解,不用每一个段落、每一个词过度阐释,有些东西意会就好了,极少数的经典,值得反复阅读甚至诵读。
如果孩子课外阅读多的话,他的思维能力很强,不见得比天天去机构里刷阅读理解的孩子分数低。而且这些刷题套路对一生是没有帮助,这个知识是无效知识。
孩子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这些学习对今后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成为一个负资产,让孩子对母语产生厌恶。
我的成名之作就是《对抗语文》,写了无数的文章批判那些垃圾课文。
现有的语文教材完全不能涵盖母语中的精华。高效学习就是要精准,要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
我们原有的语文系统是低效率的,尤其是课堂上精读,一篇垃圾文章使劲啃。种下了西瓜收获了芝麻,种下了鳄鱼收获了壁虎。
回到今天的教育,我们更多要着眼于成长,而不是教。
中国式的教育已经被我们发展成为“修理修理”你的意思,北方人说“教育教育你”就是修理你、打击你、折磨你,所以呢,它不是一种激发、激活,不是那种类似英文enlighten启蒙启迪的意思。education和教育不完全是对等的。
今天的教育需要我们重新换位思考,这已经是一个常识了,从教师端回到学生端,以他们为主体。
我们要承认,概念我们都知道,但是如何实现不清楚,都只是讲讲而已。
实际的情况还是老师在上面讲一下标准答案,讲一下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无用知识,都是高折旧知识。
幻想期、探索期、逻辑期:
孩子的读写三阶段
兰亭荟:
如果现在要做一些扭转的话,我们着力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叶开:
借鉴国外和我们前辈有效学习的经验来看,其实母语学就是阅读和写作,你抓住了它,就是抓住了核心重点。
我把母语学习分成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幻想期,大概是孩子6~10岁。
这个时候的孩子有个特点:他们的逻辑能力不强,抽象能力不强,但是具象能力很强,故事能力很强,想象力很强。所以把它称之为幻想期。
那么从母语学习的角度来讲,这个时候他阅读的材料,更多的应该是幻想类和动物类的作品,比如说大家都很熟悉的《小王子》、《彼得兔》。
如果给孩子时间和鼓励,他就会有非常丰富的相关材料的积累,这个积累还包括识字认字,你只要大量阅读,很快就能积累,中英文皆如此。
接着10~14岁,这是一个探索期。
这时候小孩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女生率先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教育在我们的初中根本就是个空白,这个导致中国的学生在初中高中心理问题极其严重,包括孩子对自我的怀疑和否定,对学校家长的对抗。
探索期不仅是向外探索,还向内探索。
所以这个时期他的阅读文本,可以是探险类、冒险类的作品,认识自我、探索世界。
进入14~18岁是逻辑期,尤其是高中这个时候他要因果式地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问题,需要建立批判性思维,与这个年龄段的人生产生关系。
除了阅读一些好的科普文章外,也应当适当看看中外优秀的科幻作品。
写作和阅读相辅相成,幻想期的孩子读幻想作品,写幻想小说;逻辑期的孩子阅读科幻文章写议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创造性写作的能力,写考试作文是不难的。
作家 叶开
兰亭荟:
提到写作,现在有一些学校包括一些培训班,让小孩子背范文,或写一篇通用文章可以套10个题目。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叶开:
实际上今天的命题和阅卷,更多的偏向我所说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意的表达。
阅卷老师并不喜欢套用,你刚才讲的这些都是非常过时和落后的。
我更主张是考试是创造性的,创造性的东西没法抄。
兰亭荟:
那家长该如何去保护孩子?让他们在作文方面的一些很珍贵的东西,不被学校东西打击?
叶开:
很难,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不可能,所以这是一个令我非常痛苦的事情。
你如果完全按照语文的这个大纲教案的模式规规矩矩地成长,你的语文能力是不够的,或者甚至就是被毁掉的。
国内一流的作家都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叛逃者。
语言是文明的操作系统
兰亭荟:
面对现在大热的古诗词,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
叶开:
叶开:我觉得古诗词作为个人修养是可以的,但在当下并没有多大价值。
我们简单地讲,汉语早期的语言表达是抒情性的,今天我们的社会要求的是逻辑性。
晚清时期出去留学的那些留学生,包括胡适先生在内,他们为什么要提倡现代白话文的写作,是因为我们早期的语言无法表达这个世界。
很简单的,你不能用文言文来写一个化学论文。
王国维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我们如果用他这句话,可以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表达”。
兰亭荟:
古诗词风的再次兴起,背景是什么?
叶开:
我们中国整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体量之后,会有一个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的焦虑。
焦虑使得我们重新开始思考传统文化,从早期的比较激进地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转到现在最近这十几年开始大兴所谓的国学。
我们回过头来说,我们孩子是面向未来生存,未来的基本知识与古诗词无关。
叶开和学生们
兰亭荟:
谈到未来,有个趋势想跟叶老师探讨,刚才您提到,你比较主张文本学习。
但是目前图像化表达也渐渐成为一个比较主流的形态,而且可能有些文本记忆弱的孩子会更适合图像化的学习方式。您怎么看?
叶开: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为什么呢?
我把知识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知识,一个是信息。
就是我们人类接触是两种模式,比如说我们刷一下微信、微博,看一下这个绘图、听一听音乐,这都是信息的。
信息有两个特点,一是它是片段的、散乱的、不系统的;二是更新特别快。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把信息和知识混淆了,知识是系统化和逻辑化的认识,信息是被碎片化的认识。
读图,如果你没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没有一个先有的知识格局,你会丧失对一些相关性内容的理解,它们很容易变成碎片化的知识。
孩子容易满足在这种浅知识的泡沫里,让自己丧失思考的能力和乐趣。
我一直鼓励孩子要读厚书,读大部头。
厚书的阅读,孩子会碰到硬知识,硬知识就是你不懂的部分。不懂的东西要干嘛?要去探索。一个人不碰到硬知识,你就不可能进步。
所以我说学习要读你不懂的东西,你要探索未知的世界,而不是已知的世界。
如果你专门学那些轻知识、浅知识、有趣的、搞笑的,你这一生,都浮在这样的泡沫里,那么就无法进入你人生中的深层面。
兰亭荟:
所以您认为文本阅读是图像所无法取代的?
叶开:
对,无法取代的。
因为图像还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它是非逻辑知识。我们人类文明都是逻辑知识,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就是说人类文明的核心大厦基础是理性的知识,这种知识的最核心的工具是语言。
语言一旦崩坏,文明就崩了。
我把它称之为文明的操作系统,就好像是Windows,或者说ios,其他的各种学科都是在操作系统上的APP,应用程序不是没有用,而是它不是核心。
如果操作系统崩了,应用程序就不存在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明。
叶开讲授写作课
兰亭荟:
还有一个趋势性的问题,您觉得在信息时代,各种新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的运用,会对母语学习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叶开:
关于AI和母语以及写作,最有冲击的一个事件就是微软小冰写诗。
从我这样的专业人士来讲,大部分我一看就知道,这个诗是小冰写的而不是人写的。
为什么呢?
诗歌创作是建立于你个人人生状态中的,它是不可替代的。
AI没有历史,没有细节,它只有一些抒情类词汇的组合。
所以我认为目前AI还无法代替个人性的经验,这些经验其实就是我们写作的独特性。
但未来那些可以量化的职业,很容易被AI取代,比方说IBM的华生AI,一秒钟就能读1000万份病历,它确实分析得比医生还准确,因为现在都量化了。
回到教育这个问题上,教育一定要面向未来,我们中国式的教育目前还需要很多改进的地方。
如果把知识分为高保值知识和高折旧知识,高折旧的知识就是那些无法更新和升级换代的知识。
学生只有多去学习高保值知识,才会成为一个丰富的人,升级能力更强。
采访:陈瑜、张玎丨摄影:刘斐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