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之风散文《觉悟普陀山》
辛丑年的暑假,我从中原之地,有幸来到海上仙山——普陀山,踏上这片神圣宝地,在香火缭绕里,实地感受了名副其实的佛国意蕴,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在这里,我的精神世界得到得到一次抚慰和陶冶,带来的觉悟是多方面的。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群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岸线长30公里。据传,早在两千年前,这里原是道人修炼之地。公元280年以后,有佛教徒发现这里的自然环境与佛教诸经所载的观音胜地相似,唐宣宗大中年间,天竺僧人来此修行,看见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授以七色宝石,普陀山因而成为观音道场。目前,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一起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普陀山因为位于海中而成为独具个性的景点。“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佛都气氛,这就是普陀山的特色,它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朝拜,已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了。
要去普陀山,必须乘坐渡轮,这是到普陀山旅游必须选择的交通工具。不过去普陀山,选择的日子赶得不巧,适逢六月初一日,这一天正是普陀山游客香客的高峰。去过其他景区,但是来到这里才真正体会到旅游事业的旺盛。景区为了容纳更多的游客和香客,扩建了停车场,还在附近修建了飞机场。在前往普陀山的路上,一架架飞机从空中驶过,据说都是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香客前来这里朝拜的。我们住在宁波,是一个亲戚自驾车去的。一路上领略了舟山群岛的旖旎风光,尤其是跨海大桥的雄伟和壮观,让人不由赞叹国家的雄厚经济实力带来的变化。快到景区的时候,因为车子多,拥堵严重,车子停了好几次。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下了车子,一路向前。到处人头攒动,各种口音的香客在这里汇聚,简直摩肩接踵。好在天气还不错,因为昨晚刚下过雨,略微有些凉意,否则太阳下是要体味一番酷暑的滋味了。
在长时间的排队中,终于等到了登上渡轮的激动时刻。从陆地码头到普陀山,摆渡的渡轮来往穿梭,忙个不停。据说是慈悲观音菩萨保佑,渡轮从来没发生过事故。上得渡轮,我还择得一个雅座,扶着船舷,吹着海风,尽情欣赏海景的迷人。远处的小岛错落有致,在海浪的偎依下摇曳生姿。有一座小岛形状独特,叫卧佛岛,又叫珞珈山,和普陀山一起,是整个景区的组成部分。其实,洛迦山在普陀山的东南方,与之隔海相望,历史上二者是一体的。相传,当年的观音大士先在洛迦山修身得道,后来才到普陀山开辟观音道场,所以旧时凡来普陀拜观音的善男信女都必去洛迦山进香,有“南海普陀去烧香,不到洛迦烧半香”的说法。不过因为时间关系,我没去珞珈山,只去了普陀山,多少有点遗憾。
到普陀山旅游也好,烧香拜佛也好,就是沉浸在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里。普陀地形呈菱形状,只不过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有人形容它形似苍龙卧海,因为诸多神奇,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中部佛顶山天灯台最高,海拔291.2米。几处寺庙建筑错落在山间海滨,与海天景色浑然一体。普陀山寺庙有好几处,大的寺庙有三座。普济寺第一大,慧济寺第二大,法雨寺第三大,要想一个不剩,全部游览完的话,一天的时间不行。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选择重点游览,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随着香客的人流,根据指向标,我先去了法雨寺,然后沿着滨海公园,来到南海观音巨像前,在归途中去了普济寺。
普陀山景区的硬件设施很是一流,各种植被覆盖率很高,到处古木参天,枝叶繁茂。大概是空气湿润,每一片叶子都折射出旺盛的活力,显得翠色欲流。在前往“南海观音”圣像的路上,人流如潮,因为来普陀山的游客是必须到观音圣像前祭拜的。圣像是普陀山最大的地标,到普陀山,不来这里,意味着没到普陀山。普陀山为什么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呢?据传,唐懿宗咸通十年,日本僧人慧锷和尚从中国五台山迎观音菩萨带回国,途经南海时船触礁受阻。慧锷和尚想,这是观音菩萨不愿意去日本吧?便把观音像供奉在了普陀山上潮音洞里,建了“不肯去观音院“,从而使普陀山名正言顺成了观世音的处所。据介绍,南海观音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慈祥的面部表情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到这里的所有人似乎都被观音菩萨的普世大爱笼罩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的题词,给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
随着虔诚的香客,好不容易到了圣像景区的大门口,不料这里另外要收“香火钱”,并且不能手机支付,必须现金。既然不远几千里来此朝拜,是一定要进去的。好在几个人凑齐了现金,才算得以遂愿。在观音菩萨圣像前,香客们燃香,虔诚地膜拜,许下自己的心愿。此时天气阴转多云,太阳也开始露脸,温度显然在提高。由于香客太多,香烛燃烧起来时,近处的香客处于烟熏火燎之中,但是依然跪拜如故,足见信仰的力量。
现实有时候是无奈的,烦躁和痛苦是相伴的。但是来到普陀山,看见观音菩萨慈眉善目的佛像时,浮躁的心刹那间就平静了,这个几乎是一定的。前来祭拜祈福的香客们心灵无疑会受到洗礼,也会促使人们忘记一些恶念潜心向善,在喧嚣的世界里,给自己的心灵做一次彻底的扫除。我是个不笃信宗教的人,去过的寺庙不少,但只是采风而已。在这些场合,我是借机在感受一种文化的氛围。不过我的感恩在于,能在一个压力山大的小圈子里,放飞心灵,让精神稍微自由一会儿,这已经是很难得的奢望了,是值得庆幸的。其实我一直有个不大可能实现的愿望:一个人走在微雨的青石路上,在林间弥漫着香火的清香里,心随之静。在禅院里潜心入定,把自己当做一柱檀香点燃渐行渐远的岁月,再用一方木鱼敲醒孤寂的心智,用一管玉箫吹彻当年初心铸造的信条。
说到佛教,大家并不陌生,豫东一带的乡村里多有寺庙分布。我一直在思考,香客们三六九等,未必都懂佛教教义的内涵。一些香客大多只是了解佛教的皮毛,论及学佛初衷,却又令一些人望而却步了。在历史上一段时期,信佛还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而今天,似乎不管哪里的寺院都香火鼎盛,体现了执政方的极大自信。大凡每一个寺庙,前来的香客都是怀抱祈愿而来的,有着自己明确的目的。拜佛求福的关键在于心诚,而心诚则需心善。据说,佛舍弃的是自己一生的荣华富贵,为的是普渡众生。佛经上讲,佛不喜欢祈福于己而于人无益的人。为自己祈福,也要像佛那样造福于人。佛家抛却所有的私欲杂念,不追逐于仕途与名利,心存一个适然超脱的情怀,甘受其苦,直到圆寂灵魂升入西天极乐世界。
在唯物主义者眼里,佛教的理论会被视作消极的人生观,我有时候也一直这么认为。其实,佛学是一种高层次的哲学,不是一个“消极”与“积极”能说得清楚的。纵观历史,佛学许多优秀的思想早已定格在世人的心里。我们知道,苏东坡的一生多次受到打压排挤,但是他仍然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在最艰难的时候,除了道家的思想影响其外,佛家思想也在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这些使其在遭受心理重压下,始终保持了一个超然的心态和情怀。
其实,佛教教义还告诉人们,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世界的“因果报应”常规,所以提倡做好事,不作恶事,提倡“忍”字当头,让恶性得到惩罚。但是,对于佛学的理解也有各种版本,有人认为烧大香就可以发大财,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佛是人们精神世界的产物,是被人们神化,而变成信仰的东西。佛学大师说,“佛的力量都是信仰者赋予的,是信仰者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信仰,看到的佛也就是一尊泥土烧制的佛像而已,没有什么作用和力量。”
从观音菩萨圣像那里走出来,又浏览了几个寺院,格局几乎都是大同小异,唯有普济寺印象深刻。普济寺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寺院,也是普陀山第一大寺院,一切重大的佛事活动大都在此举行。进了寺院,人还是很多,几乎找不到可以跪拜的地方。看了朋友捐了钱,脸上洋溢着幸福,他们在享受佛祖的施与。在归途中,我来到海边,在“回头是岸”巨石前默立良久,我在思考脚下的路如何走得踏实和无悔。我再次申明,我没有佛缘,结交的有几个佛家弟子,尽管很是敬佩他们的对于教义的执著遵守,但是我的尘心未尽,我还没有完全放下自己内心的牵挂,至今仍在俗世里继续游走。
乘高铁回家的路上,经受了普陀山氛围熏陶的我在想,如果要到普陀山,最好还是选一个旅游的淡季,放下所有的烦恼和包袱,在莲花芬芳的佛国之地,一个人徜徉其中,满脑子哲思地行走于禅意的深处。让心灵远离尘世的静谧,在祥和宁静的气氛里去领略佛学的博大精深。
——2021年8月10日
晨之风,本名李涛,中教高级语文教师,新闻学和教育学在职研究生学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文明教师、全国高考作文研究专家。工作之余潜心文学创作和作文教学研究,多篇论文在知名报纸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作品多篇,作品曾被《读者》《作家文摘》《散文百家》《华夏散文》《美文》《天涯》《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文学报刊杂志及“强国论坛”刊登,有多篇作品被国家级图书收录,并有文章被高考中招选作阅读分析素材。其事迹入编《河南人物志》,被《检察日报》“人物声音”专题报道。出版有散文集《从小村上路》《情漫陈州》《我在旅途读风景》《回望那片故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