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梁古村(上)
板梁古村,位于郴州永兴县高亭乡境内,是原金陵古驿道上的重要集镇,也是桂阳、耒阳、常宁往返的商埠之地,是当地刘姓的主要开源地之一。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9年),板梁刘氏始祖、汉高祖刘邦之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刘子芳在古老的龙泉庙旁落户,从此建立了板梁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板梁人杰地灵,经过世代的繁衍生息,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彼时,金陵古驿道上马蹄声阵阵。板溪河上船来船往,板梁男子从这里出发踏上读书致仕、从商致富之路。据族谱记载,从板梁迁徙而出的刘姓村庄有400多个约八万多人,历朝为官者达数百人,板梁村文化气息浓郁、历史底蕴深厚,是一个典型的湘南宗族聚居村落,也是湘南民居民俗文化的历史缩影,被专家们誉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全、风水最好、文化底蕴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2010年,板梁古村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19年10月,被评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从两侧欣赏。
古石桥名为接龙桥,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由族人刘永春所建。一开始为木桥,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重修时改为石桥。桥为两墩三跨,总长23.8米。桥墩为船形,青石块垒砌;桥两侧设石质望柱、木质栏杆。取名接龙桥,意思是要将已走失的龙气接回来。现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古庙里的这个青石大香炉可谓镇庙之宝,为道光十六年(1836年)捐造的。上刻双龙戏珠,中间是仙草,下面雕双凤朝阳,雕工精湛,古朴端庄。
古庙出来,有石阶往上面的朝门。
原来这山坡之上的建筑叫“松风私塾”,属于刘氏家族私塾,是板梁古村最早期的学府。现存为清代建筑,分朝门、天井、塾舍三部分。刘氏家族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崇文尚武、诗礼传家,人才辈出。单单从这家私塾走出的七品以上官员、学士就有300余人,近代名人数十位,“七子八秀才”的故事闻名乡里、传为佳话。
原来,板梁商埠之地,男子们多乘船顺溪水外出经商,下去广东,上达长沙、江汉、江浙,一去少则月余,多则数月难归。商途遥远,风险难料,妻子们持家守节,早上古庙烧香祈福,晚上崖头远眺祈福。“幽梦三千里,相思一望中”,久而久之,村民们都把崖头叫望夫台。为了感谢家妻们的牵挂之情,也为望夫妇女们遮阳挡雨,清朝时由孟臬公牵头筹资修建了这座“望夫亭”。
接龙桥对面就是景区入口广场。
村子东北侧还有一座古塔--文峰塔。
登上望夫楼,现在老牛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欣赏古村的美丽姿容。
下山,开始进村。青石板路,总是能勾起我淡淡的乡愁...
这种形式的窗檐,似乎就在板梁这里特别多。石框,木窗条,在加上白墙青瓦脊,还有白墙面上的中国水墨画与书法文字,勾画出一种独特的人文气息,让人回味无穷。
整个窗户与窗罩呈花瓶型。青石窗框,里面是精美的雕花木窗格;上面照例是书画,窗额书“忠孝”。
我比较关注的是窗檐下的诗句:“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样花。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诗句十分清奇,主人家清贫自守、只爱读书的高尚品格令人难忘。原来,这是属于唐代翁承赞的《书斋谩兴二首》。
翁承赞(公元859-932年), 字文尧,晚年号狎鸥翁,莆阳(今福建莆田)兴福里竹啸庄人。翁氏为礼乐名家,东南茂族,其先京兆人也。唐乾宁三年(公元896年),翁承赞以进士第三名被选为探花使,擢博学宏词科,授京兆尹参军,累迁右拾遗,户部员外郎。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出使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后仕梁为谏议大夫。后又以右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归福建,为王审知辟为相。任上,劝王审知建四门学,发展福建教育。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王审知卒。其诸子为争夺政权而造成混乱,闽政日非,翁承赞称疾致仕,归隐建州;长兴三年(932年)去世,终年73岁,追谥“忠献”。
闽王王审知一生曾受到过两朝天子的两次册封。第一次是唐末天佑元年,唐昭宗册封他为琅琊王;第二次是五代后梁开平年间,梁太祖册封他为闽王。巧合的是,两次从京都来闽的册封使都是邑人翁承赞。感觉这也是一个生不逢时的牛人。
这边窗檐下则是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美的咏梅诗,宋代著名隐逸诗人林逋的一首《山园小梅·其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传经第采用内凹式大门,三开间。中间门檐下也有精美雕花。
一进门厅。地面同样采用石板铺成半圆形图案,中门设透雕屏风门。
天井的青石板打磨得非常规整平滑,中间还雕有图案。
“鱼跃龙门”。
这个图案看不大真切,感觉是一头牛...
天井檐板浅浮雕的花卉蝴蝶。
从中厅往外望,可见天井采用卷棚顶,三面雕花门扇;大厅地面中部以石块铺成铜钱孔形状。
中厅同样设雕花屏风门,上部采用四方卷棚藻井。
椅靠上镂空雕刻的福字、松鹿图,合起来就是福禄寿。
万字加松鹿图。
后面三进地面有所抬高,八级石台阶,看来跟前面所说风水理论有冲突啊...
天井侧面照壁有福字。
中厅厢房后窗,窗额书“科甲蝉联”。
上有灰塑与彩绘。
老式雕花立柜。
后厅里还停放着一顶十分精美的官轿。
后厅设神龛一个。
后厅上方采用四方通花雕天花,四角各一只蝙蝠,中间是“五蝠临门”。
继续往上,这一带房屋比较残败。
“墨庄”,原来是藏书多的意思,就是有墨水呗...板梁人对文化的追求不可小觑啊。
这也叫“传经第”。
煦暖的夕阳突然毫无征兆地洒落在石板巷内,泛着点点金黄...这一刻我忽然有点恍惚,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每天的这个时候,爷爷总会带着他亲爱的小竹条,在村中的小巷中四处寻找玩得不愿回家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