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精读|颜真卿《争座位帖》(宋拓本)

《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书于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文稿。

   此帖系颜真卿与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书信手稿。传有七纸,约64行。信中直言指谪郭英乂在两次隆重的集会上藐视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以致礼遇高于六部尚书之事,抬高宦官的座次。为此颜真卿引历代及唐代成规抗争之,写下此长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鱼朝恩在当时是一个大权在握、骄横跋扈、朝野侧目的人物,颜真卿的斥责打击了他的嚣张气焰,所以世人称此书稿为《争座位帖》。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 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 

   米芾在《书史》中说:“《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於意外。”“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 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苏轼曾于北宋长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

   此帖原为北宋长安安师文旧物,曾刻以传世。后安氏兄弟析居家财,真迹一剖为二。其后又进入内府,不复外见。内府亦辗转不知所终,遂世无见真迹者。原迹已佚。而安师文以真迹模勒刻石,其刻石今存西安碑林第二室,方形竖刻,107.5×69.5厘米,分上下二截书,各36 行。 此刻石世称“关中本”、“陕刻本”。因摹刻精妙且真迹失传,好事者皆以该本为据辗转翻刻,传世摹勒翻刻计有12种之多。故传世诸本以其最为所重。今北宋拓本已不传,南宋拓本亦稀如星凤。其中以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宋帖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上海图书馆藏南宋拓本比较有名。下图为启功题跋之妙鉴斋宋拓藏本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0)

相关推荐

  • 梳理一下颜真卿争座位帖刻本

    (2020-04-27 07:14:07)标签: 颜真卿争座位帖刻本颜真卿摹刻本综述曹州苏氏刻帖分类: 古代金石书画家清代王昶<金石萃编>载:"鲁公与郭令公书论鱼军容坐席,凡七纸 ...

  • 高清精读 | 颜真卿《争座位帖》(宋拓本)

    提示: <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书于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文稿. 此帖系颜真卿与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书信 ...

  • 高清精读 | 颜真卿《争座位帖》

    提示: <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书于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文稿. 此帖系颜真卿与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书信 ...

  • 【高清】颜真卿书法欣赏(一)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 ...

  • 高清经典 | 颜真卿 楷书《臧怀恪碑》

    <臧懷恪碑>全称<唐故右武衛將軍贈工部尚書上柱國上蔡縣開國侯臧公神道碑銘并序>,顏真卿撰文并書,翰林院待詔.光禄寺卿李秀嚴模勒,無立石年月,碑文具其官職為『行撫州刺史』,應是顏 ...

  • 高清字帖 | 颜真卿《颜勤礼碑》

    <颜勤礼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时期的佳作之一,已完全脱去了初唐楷法 ...

  • 高清!颜真卿《祭侄文稿》 单字版,悲愤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 高清大图 单字版

  • 初拓高清!颜真卿新出《罗婉顺墓志》欣赏

    <罗婉顺墓志> 李琎撰,颜真卿正书. 志目全称<大唐故朝议郎行绛州龙门县令上护军元府君夫人罗氏墓志铭(并序)>,篆盖"唐故龙门令元府君夫人罗氏墓志之铭"四行 ...

  • 高清版 颜真卿《祭侄文稿》赏析

    颜真卿<祭侄文稿> 行草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 ...

  • 高清碑帖 | 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

    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摩崖石刻,唐宝应元年(762年)五月十六日镌刻.自撰,楷书,字大三寸,为颜真卿53岁所作.刻于四川新政镇嘉陵江西岸离堆山上.原碑大小失记,已碎为五石,存40余字.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