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问进退,不问吉凶(杂文)
◎童小汐
童小汐书法:为
随先生学习易、玄学已两年,可谓五味杂陈。从一开始对它的高度怀疑和强烈排斥,到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好奇到亲眼目睹的惊叹,所以两年我还是坚持学了下来。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能够接受并坚持学习这些晦涩枯燥的知识。的确是,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积极的——易学玄学的根基依然是道和德,如先生所说,“道和德”便是生命的终极意义,果若参透了它,等于掌握了生命以及三千大千世界的“密钥”。
中国六经思想皆以“道德”为根本依归,《易经》如是,仁爱与道德为其核心,但若违背,所卜不应,所相不灵。就道德一言之,“道”先于德而实为启蒙,尔欲行何道?道道终归一元,此为行术,属小乘;而后归于德,德为品,为修身,属大乘。譬如,若小人掌握玄术,则多行损人利己之事,而君子掌握玄术,则多有益他人。不论小人和君子,都能通过学习掌握玄术,但德这个东西,却不是单单通过学习能够拥有的。
很多人都属于“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类的,见佛也拜,管不管用?别说有时候还真管用,其实只是一种巧合罢了。我随先生常往塔尔寺,总见游客前来——也许只是看看新奇,满足好奇,寺里有纯金塔非常吸引人。
也曾在其它地方的景区,见有游客动不动给佛指上夹点纸币,扔几个钢镚儿,扔钱就像给狗扔骨头,也很好笑,不说这是亵渎,难不成你个俗身肉体,当佛祖也是个财迷?
藉此说卜,君子和小人所卜所占,吉、凶、悔、吝截然不同,缘由简单,君子所求所问无非平安祈福,而小人除此之外,所求太多,祈愿得意外之财,一夜暴富,祈愿多几个老婆,多几套房产,只有未想到的,从未有不求的,真正欲壑难填。这种卜,其结果会是什么呢?
我颇擅长文王卦和紫微斗数,麻衣相学现在也只是基础,最近先生授我“推髀术”——这门古老学术源于周髀,现有的学术古籍有周公旦的《周髀》,主要用于卜算天文星象,历代又有学术家撰写文献,合称为“周髀算经”,内容更宽泛,我们所知的勾股定理,平方、圆周率也被纳入其中。而先生教我的“推髀术”是不一样的哦!这是一种用于占卜的实用术,相比推八字,排五行四柱尽皆为小术。先生说此术代代师父择闭门弟子单传,今授于我,我将传于谁已是后话。
全术共六十四枚黑漆烫金髀片,上有图谶及符号,此机密事,我不能外传。而先生只教我二十一枚髀片的“推髀术”,非大事要事不开卜,卜前须沐浴斋戒,卜时必于净室,一张八仙桌,四角置符,净手焚香,上方摆好五雷玄针,抽出其中三枚为其卫,后面摆列三排,每排各六枚。若与人卜事,先问其八字,继而依髀推算……我偏爱最后那一招,突然推倒,哗啦一声,像极了麻将桌上有人胡牌,每次喊出“胡啦”二字,先生的戒尺就打在我的一双小手上,没给他少翻白眼。
“推髀术”之后,先生又教我签诗。签诗是人神互动的神秘载体,也是信众解惑释疑的宗教符码。根据宋人释文莹《玉壶清话》的记载,签诗起源当在五代时期,迄今一千多年。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曹雪芹《红楼梦》……都出现灵签的踪迹,可见签诗存在于雅俗层面,而且影响深远。
签诗种类繁多,大概有一百套之谱,其中甲子签六十首(“日出便见风云散”)在个别一些大的寺庙内庭使用,签诗至少已有千年历史。
先生的签诗更特别,我理解为“内家术”,先生则纠正,非要说是“里家术”,他在甲子签原型上加以改易(外加签首),结合天、地、人、神灵的场域氛围和时间,型塑另一种签诗文化特色。以第一首“甲子”签为例,签面主要结构元素,包括:签诗、典故(或称卦头言)、解曰(签诗解)以及处世箴言。当中依附典故大多为正史;解曰则包括:婚姻、求财、生理、功名、官事、耕作、讨海、行程、行人、建居、子息、病者等面向,能契合地缘特性,为人开示明路。最为特别的是先生自撰六十则处世箴言,充满智慧,能警惕人心。
外界已知的签诗经过漫长的岁月,内容可能因一再的修改、抄写,或在印刷过程中遭到增删,或文字脱落,造成签诗内容有所差异,驯致窒碍难通的现象,而先生的签诗真正是最原始的知识,亲自试学过,若虔诚行术,则无一不灵验。
算命乙事,渊源流长,自古以来,在坊间广为流传,早已深入民心,且科目五花八门,目不暇给。只是,无论哪一种的算命方式,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诚如先生常所言,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想求好运就得多努力;想避掉厄运,就该事事谨慎,勿蹈法网。有些人算命,是为了求心安,既然如此,那就把算命先生的好话当作努力的动力,把不好的话当成警惕,那么凡事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
有人认为算命如同“毕马龙效应”。毕马龙效应又称为期待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理论,乃指人被赋予更高期望后,便会表现得更好的一种现象;换言之,人的行为往往会应验算命者所言或预期。所以没事不要乱算命,否则会让自己备受毕马龙效应折磨。究竟,人的潜力是无限大,为什么自己不勇敢往前冲,而要被算命者之言所迷惑?
相传明朝万历进士袁了凡有天跑去算命,相士对他说,他命中注定无子嗣,且夭寿。惟了凡一生乐善布施,急公好义,结果,不但老年得子,并高寿而终。又明朝时,有一位安徽商人名叫王善,年逾四十还没有儿子。有位算命的一看见他就面有忧色地说:“你不但注定没有儿子,且还会有大灾难。”王善听了,有些不置可否,转身就走了。不久,王善又遇到那个算命的,他一见到王善就惊讶地说:“你满脸阴德相,一定是做了有大阴德的事情。不仅免除了灾难,而且将获得不可限量的福报。”原来,王善才没多久,曾及时拯救了一位欲跳河自尽的妇女,又慨赠钱财,助其解决困难。据说,王善后来既连得数子,又长寿以终。可见事在人为。
漫漫人生,祸福难料,变易无常,起伏不定,一切充满变数;就此而言,命理本身是有其理则存在。然而,多数人面对算命,要的是运算的结果,并盲从的接受,而不是借此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走向,及有无努力去为变易莫测的人生投入正面的因素;如此,实与命理要旨有违了。
所谓“君子问进退,不问吉凶。”倘“闻吉则喜,闻凶则忧。”便已失命理指点迷津的意义了。毕竟,命理真正的目的,乃在于为未来可能面临的状况,提早作准备,俾让自己的人生走得更正面与顺遂,而非盲目听信算命者一面之词,否则,岂不反让自己陷入治丝益棼,徒增困扰之境了?
要之,相由心生,境随运转;人的一生,穷通祸福,荣辱得失,或许冥冥中自有定数,惟一切尽其在我,事在人为,不以一生一世去努力与验证,又如何能轻易听信命理学所谓的“宿命”之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