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有什么价值
青花釉里红瓷,俗称“青花加紫”或“釉里红”,始于元代,流行于明初。是釉下彩瓷的一种,在青花间用铜红加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以色彩绚美著称。
在一定的时期内,这两种着色剂非常稀 缺,甚至出现了断代的情况,导致没有大量的生产这种瓷器,颜料的断代导致了青花釉里红的数量稀 少。
烧制难度如此之高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在明朝中期后曾一度消失,直到清朝的康熙年间才再次出现。但也正因为这种制作工艺的困难,青花釉里红瓷器在民间的窑厂是不会烧制的,毕竟这些窑厂的厂主烧制瓷器是为了赚钱而不是赔钱,毕竟他们家里也没矿。
清雍正时的釉里红呈色鲜红且有层次,烧造得极为成功,可谓历史高峰。当时器型有盘、碗、瓶等,纹饰以三鱼、五蝠为多见。
由于高温铜红釉烧成难度极大,后世仿品达到宣德釉里红的水平,惟有清雍正一朝,而且创造性地烧制出了“青花釉里红”,它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烧造的基础上制成的,这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青花料和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里红色料所绘制的釉下彩综合式的装饰,既有青花青翠品澈、幽靓素雅的特色,又有釉里红瑰丽而沉静、艳媚而不浮躁、热烈而又含蓄的特色。
现在最早的元代的釉里红,算是可以发现的最 好的釉里红,上面的龙纹梅瓶虽然来说,缺乏了点灵动的气息,但是也不乏年代在此,工艺造诣极高。
釉里红是景德镇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它是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故称“釉里红”。 而因烧成合格品很困难,故其产品极为名贵。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