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魔的小英雄还是弑父的大魔王?英俊的少年郎还是丑陋的多面怪?给你一个完整的哪吒

今天来聊聊哪吒。
在中国,哪吒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哪吒长什么样?从哪儿来?他的性格如何?等等问题,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今天就花点时间,来追根朔源,解读哪吒。
哪吒这个角色在很多神话里都出现了,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西游系列和封神系列。在这两个系列中,哪吒的形象无外乎是可爱男孩或者俊朗少年,但最初的哪吒形象绝非如此。
哪吒并非土生土长的中国神仙,而是一位外来神,其出处一般来说有两个,波斯神话的战神努扎尔和印度佛教的护法神那吒俱伐罗(印度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译),刚来到中国的时候,名字叫“那吒”,后来才改名为“哪吒”,《封神演义》里还叫“哪咤”。
不管战神还是护法神,其形象都绝不跟可爱沾边,尤其是佛教的护法神,向来颜值不高,基本面目狰狞,并且脾气暴躁。护法神那吒俱伐罗本是毗沙门天王的第三子,初唐长安大兴善寺不空和尚翻译的佛经《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有这样的描述: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白佛言。
元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那吒太子的形象是“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同样是元代的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说到哪吒是这样的:俺这壁那吒出马,三头贴飐,六臂辉辉。
把上面的要素归纳一下,就是长得很凶,三头六臂或者三头八臂九眼。用现在的审美来说,就是两个字——怪物。以至于在元曲中,哪吒还可以用来骂人,关汉卿的《鲁斋郎》里说到:“可可的与那个恶那吒打个撞见,唬的我似没头鹅、热地上的蚰蜒。”可见相比古代哪吒而言,那部红极一时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那位被很多观众说丑的哪吒,已经算很好看了。
至于到底是六臂还是八臂,没法统一,因为连西游和封神都打架了。《西游记》第四回中描写:那哪吒奋怒,大喝一声叫“变“,即变做三头六臂。《封神演义》中哪吒在被余化用化血刀击伤后,师傅太乙真人给他三杯仙酒和三枚火枣,然后哪吒得了“三头八臂”的法身。
六臂和八臂,其实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于,从这两本书开始,哪吒变好看了。《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对哪吒有具体的外貌描写:那小童男,生得相貌清奇,十分精壮。真个是:玉面娇容如满月,朱唇方口露银牙。《封神演义》说哪吒刚出生是个肉球,父亲李靖用剑劈开之后出现的小男孩则是“遍体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皮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而等太乙真人用莲花为哪吒重塑身形之后,哪吒的外形是“面如傅粉,唇似涂朱,眼运精光,身长一丈六尺,此乃哪咤莲花化身”。
至此,哪吒的形象较刚来中国时彻底颠覆。以至于几乎我们看到的所有电视剧电影里的哪吒,都是小萌娃或者大帅哥。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还有一个争议点,就是哪吒变成了调皮捣蛋的“坏小孩”,这和我们一般理解的少年英雄小哪吒好像不大一样。前面说了这么多关于哪吒的外貌描写,接下来就说说哪吒的性格特征吧。
多数人眼中的哪吒,是为民除害的小英雄或者是助周伐商的周军先锋官,再或者就是降妖除魔的天庭神仙。不管哪一种,都是绝对的正面角色,但如果是刨根问底呢?好像答案跟想象的并不一样,而且差的有点多。
中国神话里关于哪吒最完整的故事,出现在《封神演义》里,那就先从这里说起。第一个故事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哪吒闹海。哪吒海边洗澡,把宝物混天绫放在水中搅动,将水映红,海底水晶宫也震响。龙王派巡海夜叉李艮到水面查看,夜叉看到就问小孩用什么东西在作怪,哪吒开口就是:“你那畜生,是个甚么东西,也说话?”原文说夜叉李艮是“灵霄殿御笔点差”,也就是天庭正式册封的公务员,上来就被骂作畜生估计无法忍受,很生气却还是自报家门:“吾奉主公点差巡海夜叉,怎骂我是畜生?”然后这并不能改变一言不合就开打的事实,结果夜叉惨死。
夜叉死后就是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来到水面,问谁打死的夜叉,哪吒原话是“俺父亲镇守此间,乃一镇之主。我在此避暑洗澡,与他无干;他来骂我,我打死了他,也无妨”。这话听着似乎有点“我爸是李刚,夜叉骂我,我打死他也白打”的意思。打死龙王三太子之前,哪吒是问了对方身份的,也就是哪吒知道对手是谁,打死之后还把龙筋给抽了,性质上属于虐尸。
后面的剧情是龙王变作书生上门来质问李靖,李靖问哪吒,哪吒的回答居然是“父亲放心,不知者不坐罪,筋又不曾动他的,他要,元物在此”。这好比把人打死还剁了脑袋,现在苦主找上门,凶手说脑袋我也没弄坏,大不了还给你。龙王自然是气不过,部将和儿子惨死,凶手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换谁都不能忍。但龙王毕竟是天庭正神,懂规矩懂法律,他要走合法的举报途径,告诉李靖要去找玉帝告状。
接下来的故事更加令人发指。哪吒去找师父太乙真人求助,太乙真人说:“今敖光虽是龙中之王,只是布雨兴云,然上天垂象,岂得推为不知!以此一小事干渎天庭,真是不谙事体!”你没有看错,太乙真人的意思就是说东海龙王只是个小神,居然这么不懂事,这点小事就要闹,简直不像话。然后太乙真人又协助哪吒在南天门外阻截前去告状的龙王,哪吒把龙王暴打一顿。杀了人家儿子,又在派出所门口把前去报案的死者老爹暴打一顿,逼他私了。
哪吒闹海的故事简单总结就是:你问我在干嘛,我打死你!你问我为什么要打死他,我连你一起打死!你爹要去告我,我打得他不敢告为止。这个情节应该够得上穷凶极恶,搁在今天肯定会被扫黑除恶一锅端。
如果要强行洗白,说哪吒闹海是无意,连杀两神是误伤,追打龙王是想解决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说封神哪吒里的另一个故事。哪吒又是贪玩,拉开陈塘关宝物乾坤弓射出震天箭,不偏不倚射死了石矶娘娘的徒弟碧云童子。
箭上有李靖的名字,石矶便将李靖抓去问罪。但石矶并未不分青红皂白,而是让李靖回家了解情况。李靖知道真相后,带哪吒去请罪,李靖先进去,哪吒在外面等着。此时洞口走出一人,乃是石矶的另一个弟子彩云童子,哪吒自想:“打人不过先下手。此间是他巢穴,反为不便。”于是拿起乾坤圈,又干掉一个(重伤)。
跟老爹上门去请罪,罪还没请又打伤一个,而且性质上属于主观恶意。这下可把石矶彻底激怒了,哪吒打不过就逃跑。
石矶真的是通情达理,她放掉李靖,因为“不干你事。你回去罢”。对打死打伤自己徒弟的哪吒,石矶也没有痛下杀手,只是一路追到金光洞要太乙真人交出哪吒。
太乙真人的回答是:“哪咤(哪吒)在我洞里,要他出来不难,你只到玉虚宫,见吾掌教老师。他教与你,我就与你。”拿元始天尊出来压人,这太乙真人的护短真是护到家了,哪吒的性格养成,他的师父估计要负很大责任。接下来就是石矶被太乙用九龙神火罩烧死。
从整本《封神演义》里看,石矶和龙王都没有做过一件坏事,反而明辨是非,恩怨分明。但是在后来的各个版本连环画里,龙王和石矶都是被写成万恶的妖怪,龙王全家吃小孩还不让人下水,石矶吃人如麻。我小时候看过一本彩色漫画里,最后石矶被火烧死,配的文字是:罪恶的下场。现在想来如果不是如此,也确实没有办法来圆哪吒的英雄形象。
动画片和漫画里,四海龙王要水淹陈塘关,害死全城百姓。封神原著却只说龙王奏准玉帝,捉拿李靖夫妻。要“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哪吒自杀,又被师父太乙真人救活。
李靖认为哪吒“生前扰害父母,死后愚弄百姓”,砸了哪吒庙宇。哪吒很生气,复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弑父。他直呼李靖名讳,原文说哪吒大叫曰:“李靖休想今番饶你!不杀你决不空回!”“恨不的吞了李靖才好”,金吒木吒两位哥哥,文殊广法天尊还有师父太乙真人,谁劝都没有用。木吒反复阻拦,告诉哪吒“子杀父,忤逆乱伦!天下无有不是的父母“,结果哪吒打伤木吒,追得李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想自杀来避免羞辱。
幸亏有燃灯道人及时出现,用宝塔将哪吒烧怕,再将宝塔赐于李靖,才让哪吒不敢造次,只是不敢,不是不想,原文写得明白“忍气吞声,低头下拜,倘有不忿之色”。托塔天王李靖的宝塔,居然是来源于此,宝塔只是为了防止子弑父。这一段,我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可以美化洗白的,所以我们绝大多数的电影电视连环画里,都选择了忽略。
《西游记》成书的时间比《封神演义》早,关于哪吒的故事也相对少,但是关于“弑父”这一段却如出一辙。李天王因为哪吒闯祸怕后患无穷,就想杀了儿子。哪吒愤然自杀,又被佛祖救活。哪吒复活后就想杀死李天王,李天王只好去求如来,如来赐给李天王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这尊宝塔就是专门对付哪吒用的。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孙悟空因为金鼻白毛老鼠精是李天王义女,就上天告状。李天王大怒,拿刀要砍孙悟空,哪吒拔剑阻止。原著说“天王大惊失色”,以为哪吒要杀自己,“今日因闲在家,未曾托着那塔,恐哪吒有报仇之意,故吓个大惊失色。却即回手,向塔座上取了黄金宝塔”。因为宝塔没在手上,李天王是被吓得大惊失色,赶紧去取宝塔。
可能有人会问,是不是西游和封神把哪吒给恶化了?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还可以参考别的材料,宋人苏辙,也就是苏轼的弟弟,写过这样的诗:“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这是比封神早两个朝代的作品,描述的剧情与封神演义并无冲突,可见哪吒“不拜父”的故事,至少流传了几百年。《西游记》里的哪吒已经是天庭的正神,但是在描述哪吒的诗中却是说“身小声洪多壮丽,三天护教恶哪吒”,这个“恶”字,我并不知道该如何理解。
说了这么多,我并非想表达哪吒就是丑或者恶,我想说的只是哪吒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有各种因子组织,任何一个完美的形象都是不饱满的。神仙以人为基础,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主体。
我倒真不是要说哪吒有多丑或者有多坏,我只是想说哪吒未必都是好看的,也未必都是好的。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有各种因子组织,神仙既然以人为基础,那么也应该一样是个多元化的主体,而不是单一化。
所以我最喜欢的哪吒正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那位,他表情丰富,时而可爱时而狰狞,他性格更丰富,时而变成正义守护神,时而变成暴戾破坏王,时而变成需要妈妈陪伴的萌宝宝,时而变成欺负乡里的腹黑小恶魔,这些都是哪吒的一部分,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完整的哪吒。
“人们的成见就犹如一座巨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电影里龙王如是说。生而为人或者为神,但凡在这个世界,就很少能做到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电影里的哪吒得知自己其实是魔丸转世而非灵珠子转世的事实,他开始自暴自弃,放纵自己的戾气。他开始觉得自己是魔这个设定,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是无法改变的,既然你们都认为我是魔,那就索性让自己像个魔一样去爆发,去破坏。
但是为什么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万幸,哪吒还有从未放弃自己的父母和师父。父亲李靖跟他说:“爹一直对你很严,知道你心里有气,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师父太乙真人说:“人是否能够改变命运,我不晓得。我只晓得,不认命是哪吒的命。”
如梦方醒的哪吒发出咆哮:“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是爹教我的道理。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
美丑本是主观,善恶皆可转换。哪吒是灵珠子或者是魔丸,这个早已注定,但是谁规定灵珠子就一定是善的,魔丸就只能做恶?这只是人们先入为主的成见。电影的结局是灵珠子敖丙和魔丸哪吒共同对抗天劫,让“善”和“恶”融为一体。
路,一直都在你自己脚下,自己走;命,该由你自己做选择,不由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