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清末作家刘鹗曾在《老残游记》序文中说道,天下至性至情的文章都是一种“哭泣”:
《离骚》是屈大夫的哭泣,《史记》是太史公之哭泣,《红楼梦》则是曹雪芹的哭泣。
贬谪黄州,是仕途坎坷的苏轼重要的人生节点,也是苏东坡文学高峰的开始。
在那里,苏东坡留下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诗句,将前半生的抱负以诗人的方式还给了黄州的江与月。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于是,苏轼成为了苏东坡,黄州因为诗人的驰骋翰墨成为了纵览千古风流人物的文学坐标。
对于李一冰而言——苏东坡并不只是横空出世的天才,更是一个狱中狼狈至极、虎口余生出狱后的士子,是一个从苦闷中走向旷达自在、从现实接二连三的无情打击走向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志坚强与生命韧性的东坡。
冥冥中的命运,使他与苏东坡之间发生了血肉相连的关系。
 1 
“寂寞”
与文人墨客挥洒才情的传记不同,《苏东坡新传》一书可谓是李一冰的忧患之作。
他所撰写的《苏东坡新传》并非从东坡出生写到老死,而是从中途写起,先写东坡四十四岁时贬谪黄州,彼时东坡甫经乌台诗案,遭小人陷害,入狱濒死,最后否极泰来,雨过天青之轻松与从容。
而这,也恰恰是李一冰先生蒙冤入狱四年,出狱后的心情。
李一冰先生全家福 摄于杭州 约1942年
李一冰自幼在家受自聘塾师之古文启蒙教育,奠基旧学基础,十五岁接触现代教育,毕业于浙江私立之江大学经济系。
而后留学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系,陆续于新文学重要刊物发表白话散文。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也是李一冰的出生之地。
虽旅居海外多年,李一冰先生仍自称为杭人。
李一冰为写《苏东坡新传》所做长达四年的准备工作,皆在国民党的冤狱中完成的。
《苏东坡新传》 手稿
个中艰辛,竟是在这本书初次出版三十二年之后,作者已经去世了二十四年后,才由本书序作者张辉诚经过多年寻觅,最终写成《寻找李一冰》一文才使公众得知。
关于《苏东坡新传》的写作经过,作者曾自言道:
我写东坡在常润道中,初赏江南地方骀荡春光的这一段时,适值台北盛夏,挥汗如雨,我则伏案走笔,如从坡公同游罨画溪上,浑忘酷热,直至衣巾尽湿,而不改其乐。
李一冰先生
又有一次,狂风过境,窗外风声怒啸,一灯如豆,我则绕室徘徊,一心体味东坡渡海,“子孙恸哭于江边”的那幕惨剧。
曲折且相似的人生经历,让李一冰在苏东坡的一生中,看到了文人的真性情、率直和乐观,看到一肚子不合时宜,更看到了围绕其间的政治漩涡与小人诬陷。
“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瘴海炎陬,去若清凉之地”,李一冰所写的苏东坡不是豪情壮志的英雄,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李一冰将自己的悲辛穷厄镕铸在《苏东坡新传》之中,借东坡的行止来浇自己的块垒。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或许正是命运的定数,使得天降大任的道路必须如此酷烈。
2
一生波澜曲折只在诗里见
东坡那支天生健笔,似乎随时都在不停地挥洒。
学问既渊博,兴趣又那么广泛,虽经长时期“元祐党禁”的摧毁,但著述之丰。
东坡一生,历尽坎坷,常被命运摆布。
在极不自由的境地里,独行于荆天棘地之中,胸臆间积郁着一腔难平之气,如生芒角,非吐不快,他就在这痛苦而又孤独的人生路上,习于写诗。
《苏东坡新传》手稿
综自青年时代,自蜀入汴开始,直至客死常州为止,四十余年,苏东坡不断写下的诗篇,传今者二千四百余首。
不论是当哭的长歌,还是欢愉的短唱,全是从他性情深处倾泻出来的真情实感,生命中自然流露的天真,在塑造人物形象这一工作上,此是血肉材料的无上宝库。
因此,尽管我们对苏东坡的诗词十分熟悉,但如果了解苏东坡却需要在在一字一句之间,推敲诗中蕴含的真意,在诗词中触摸苏东坡内心的喜怒哀乐。
诗言志,李一冰先生所著的《苏东坡新传》以东坡诗词为主线,让东坡和他真实的生命处境交融在一起。
《苏东坡新传》手稿
李一冰对于苏诗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国诗歌的传统,与西洋不同,抒情与叙事并重。东坡和杜甫一样,皆非纯粹的抒情诗人,而以写实为主。许多作品后面,常有特定的事实背景,或包涵独特的生活经验在内。若不明了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不体察他所遭遇的经验事实,就无法真正懂他的诗意。
而东坡一生的遭遇,却又甚不平凡。达则金马玉堂为帝王的师傅,开府州郡为封疆的大吏;穷则为大庾岭外的南荒逐客,桄榔林中食芋饮水的流人。
他见识过贵族门第里的骄奢淫乐,也体验过闾巷小民们的贫困和无助。
明 朱耷  东坡朝云图
明 唐寅 西园雅集图 局部
很少有人的生活经验,像他一样复杂,以一身而贯彻天堂和地狱两个绝对的境界,所以要熟知他的经验,就成为非常不易的功夫。
不能熟知他的经历,就不能充分了解苏诗;不能充分了解苏诗,就无法触摸到东坡内心感情的脉搏。
高文典论,常是披在外面的锦绣袍褂而已,不足尽以为据。
(0)

相关推荐

  •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关于苏东坡,有这样一句话:"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然而,对于经历三起三落的苏东坡而言,人生却如一场大梦,充满了北望的凄然与苦涩. 苏东坡达则"金马玉堂为帝王师 ...

  • 寻找李一冰

    李一冰<苏东坡新传>,出版在文学大师林语堂<苏东坡传>之后,照理说,压力颇大,但却意外胜过林书──但是,李一冰是谁呢? 我问遍了我熟悉的文学圈教授,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李一冰是谁 ...

  • 活在苏东坡的世界里 畅意任侠—— 一月·识苏篇 结语

    活在苏东坡的世界里 畅意任侠--  一月·识苏篇 结语 在苏轼生活的年代,读书是一件挺奢侈的事. 其实在苏轼所在的宋代之前,读书不仅奢侈,而且特别吃力. 这里所说的吃力,不是指读书本身那种精神上的吃力 ...

  •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重新认识苏东坡

    写在前面 距离苏东坡离开我们,920年了. 苏东坡是谁? 苏东坡对这920年之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让我们重新认识他--有宋以来,中国文脉上最重要的人物. 1.如果你是特别热爱苏东坡的人,像我一样,你应 ...

  • 小闱品读--李一冰《苏东坡新传》上册

    内容介绍 苏东坡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关于他的故事,从那个淡雅的宋朝一直延续至今.如果真要说起他,我们很难完整地讲完他的故事,所以从古至今喜欢他的人们,才会不断地为他立传.这本& ...

  • 领读者|黄州成就了苏轼 ——读《苏东坡新传》

    苏轼(1036-1101),字子瞻,汉族,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苏轼可能是我国最受人们欢迎的文人了,一千个人读苏轼,会有一千种喜欢的理由.不管他在哪个地方,都会受到人们的 ...

  • 惯搞文字狱的小人,有四大特征

    近日读了李一冰<苏东坡新传>,见到苏轼一生多为小人所诬陷.迫害,从而颠沛流离,心下愤懑,却也只有望文兴叹. 仔细品读苏轼历次被小人所害的经历,发现那些惯用"断章取义"以 ...

  • 经典精临——于晶冰

    于晶冰 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书协会员.黑龙江省书协理事.黑龙江省美协会员.黑龙江省统一战线同心书画院研究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绥化市书协副主席.绥化书画院特聘书画家.绥化市人大代表. ...

  • 五个维度读东坡:有血有肉有风骨

    苏东坡是一座富矿,千百年来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关于苏东坡的研究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令人眼花缭乱. 不过,若论东坡传记,有两个版本绕不过去,一则林语堂<苏东坡传>,一则李一冰<苏东坡新 ...

  • 人生缘何不快乐 只因未读苏东坡

    林语堂曾说: 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也有人曾说: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他一生坎坷,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 ...

  •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苏轼府上有一位幕客,有一天闲聊,苏轼问他:你觉得我的词跟柳永老师的词相比,咋个样噻? 食客比较顽皮,他回答说: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

  •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人生为何不如意,只因不知郭子仪!

    苏东坡:享受人生 享受人生,不是指一个人一生中占有.消费了很多物质,或者获得了巨大的名声和社会地位. 享受人生,指的是过一种悠闲的生活,并且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从生活中发掘出快乐. 如果要在古人 ...

  •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述评之四

    原创2019-07-21 17:49·李砍柴 有用的东西能帮助我们谋生,而无用的东西能够使我们终生快乐. 人生不过三万天,年华易老,岁月易逝. 有的人活到了一定的年龄,停止成长,活成一株枯木,每天都是 ...

  •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作者:拾遗 来源:拾遗(ID: shiyi201633) 心 / 里 / 有 / 束 / 光          眼 / 里 / 有 / 片 / 海 拾遗物语 苏东坡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 林语堂 ...

  • 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苏东坡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 林语堂赞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 我们一直看重作为文学家 ...

  • 晚间悦读 |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有人说,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苏东坡. 他一生坎坷,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 他一生豁达,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生活本就是百般滋味,有人陷于惆怅一蹶不振,有人背起行囊大 ...

  •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

    仙才叹 朱峰;蔡忻如 - 国家宝藏 图片作者:田世光 林语堂曾说: 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也有人曾说: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