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莱特投资分析-光伏玻璃龙头受益扩产
投资逻辑
1、行业空间大。
光伏行业未来十年,大约8倍的装机增幅,即使考虑技术成本下降一半,总体市场规模增速也可以达到4-5倍。
2、竞争壁垒高。
光伏玻璃的扩产周期约为1.5年~2年,是产业链中最长的;组件厂为了减少运输成本,直接在玻璃厂边上建组件厂,导致后进入者会有一定困难;光伏玻璃产能有限,浮法玻璃产线不能直接转化生产光伏玻璃。
3、未来几年,全球市场的装机将会超预期,加上双面组件的应用,玻璃的需求将会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组件等环节扩产速度过快,将会导致阶段性玻璃产能不足,带来超额利润。
行业分析
1、光伏玻璃生产流程
光伏玻璃主要是超白玻璃,通常采用压延法制备,生产过程可分为玻璃原片生产和深加工两个阶段。原片生产主要包括配料、熔化、压延、退火、裁切。压延过程中,在1100℃左右的熔融玻璃,经过压延机辊子以特定的速度压延、冷却,达到特定厚度、板宽、花型,且透过率为91.5%的玻璃板,再经退火窑的退火,达到具有特定的强度、不易破碎、有利于切割和加工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应力曲线分布的玻璃板。但是,光伏压花玻璃同浮法玻璃的生产线存在差异,无法通过浮法玻璃产线直接生产光伏玻璃。
2、光伏装机容量
全球装机量来看,2019年是116GW,2020年大概120GW左右,2021大概160、170GW左右。
按照隆基总裁李振国的日常讲法,到2030年大概能达到1000GW的水平。根据以往规律,实际上装机往往超出市场预期,所以到2030年可能达到1700GW以上。
因为过去10年光伏的度电成本下降了90%,未来10年,光伏的度电成本还有可能再降50%,但是未来再降90%的概率就很低了。因为,平价上网之前,是不同光伏企业之间的竞争,平价上网之后,就是光伏与煤电之间的竞争了。光伏降本的速度越快,行业的装机规模就越大。一旦光伏比煤电还便宜,大家就会更多选择装光伏,这可能会导致供不应求,未来光伏的降价空间可能就没那么大了。
3、光伏玻璃的竞争壁垒
第一,光伏玻璃的扩产周期约为1.5年到2年,而组件扩产周期只有6个月,甚至不到。
对于组件、电池片、硅片环节来说,设备等方面都是非常成熟,说他们的建设周期非常快,扩产也快。
预计,硅片2021年可能有240GW的产能,电池片和组件的产能可能更多。且随着新技术,如大尺寸、大硅片、钙钛矿等技术的应用,未来几年都有可能会带来电池转换效率的提升。
当大家对市场很乐观时,就会拼命扩产。而光伏玻璃又是整个产业链里扩产周期最慢的。这样就会导致玻璃的短缺,价格下不来。因此,扩展周期长,也是一个竞争的壁垒。
第二、石英砂是生产光伏玻璃的重要原材料,它的质量很重,运输成本高。
且做好的玻璃,运输成本比较高的,所以,一般靠水路运输。所以,光伏玻璃比较发达的地方有两个:安徽凤阳和广西北海,这两个地方石英砂多,且水路发达,运输成本低。行业内,很多厂商为了减少运输成本,直接在玻璃厂边建组件厂。
第三, 光伏玻璃跟浮法玻璃的制作工艺差异很大。
一是,浮法玻璃的重量比光伏玻璃重;二是,由于工艺的问题,浮法玻璃的自爆率很高,所以一般不太敢大规模用浮法玻璃,目前的光伏玻璃价格太高了,也只有部分用浮法玻璃替代。但是,浮法玻璃转产是有一定困难的。
4、行业竞争格局
光伏玻璃的产业集中度很高,福莱特与信义光能是市场的前两大龙头,CR2(行业前n家企业的行业集中度)约为58%,CR5为79%,寡头竞争格局明显。
公司
1、股权结构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前四大股东分别为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阮洪良、阮泽云、姜瑾华,分别持有4.54、4.39、3.51、3.24亿股,占总股份23.31%、22.53%、17.97%、16.62%。阮洪良与姜瑾华是夫妻关系,阮泽云与阮洪良、姜瑾华是父女、母女关系。公司副总经理赵晓非与阮泽云是夫妻关系,持有480万股,以上四人于2016年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公司股权较为集中,股权结构相对稳定。
2、产能建设历史
根据国联证券的研报,福莱特目前有三个光伏玻璃原片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浙江嘉兴、安徽凤阳和越南。公司2014年之前的产线均布局在嘉兴,共计两条300吨/天和三条600吨/天的产线。2016年开始,公司着手在安徽凤阳建设1000吨/天的产线,分别于2017、2018和2019年投产,推动公司原片产能快速增长。2019年回归A股后,福莱特的融资能力增强,在越南建设的两条1000吨/天的产线建设,预计在2020年底和2021年上半年投产。公司2020年成功发行可转债并发布定增预案,拟将募集资金投入到安徽凤阳四条1200吨/天产线项目中,预计2021年后三季度每季度投产一条产线,最后一条产线将在2022年上半年投产。
3、产能和竞争对手对比
光伏玻璃尤其是原片加工环节需要大量重资产投入。根据国联证券的测算,最先进的1200吨/天的产线投资达8-9亿元,建设周期长达18-24个月。随着行业技术的进步,资本投入门槛越来越高,也更加有利于龙头企业拉开与竞争对手的产能差距。
2020年底,福莱特将达到约5000~5050吨/天的产能,2021年底产能将达到将近15,000多吨,产能要增长大概250%。2020年四季度,在越南的第一个产线应该会点火,2021年一季度可能会正式出片。
从产能统计来看,福莱特的产能增速是最快的,三个基地在2021年都有产能增加,其主要竞争对手信义光能只有芜湖一个基地有产能增加。其他的规模相对较小的厂商,基本上也只有一个基地有产能增加。
4、大尺寸炉提高对光伏玻璃的技术要求
福莱特越南玻璃扩产的是1000-2000吨的大炉子,而彩虹用的是850-1500吨,大炉子对应的是成本更低。福莱特和信义扩产,选择更多的是大炉子,因为他们在炉子上更有技术领先优势。无论180还是210,现有的组件尺寸是在扩大的,这对对玻璃质量的要求更高。
5、公司治理
公司管理层比较一般,没有很大的动力。福莱特属于家族企业。前几年没怎么扩张,一是没钱,二是管理层格局有限。2020-2021年大规模扩张,可能是因为上市A股,最近又定增,但未来格局能做到多大,还不确定。
估值
公司已经预告,2020年净利润15亿~16.60亿元,同比增加109.20%到131.52%。我预估2021年净利润为30亿元。2022年尚不确定。那么,2020年和2021年港股对应的PE是40倍和21倍。目前港股估值比较合理,A股估值有点过高了。
风险
第一,行业产能扩产过快,现在的毛利率超过50%,大家都开始扩。但毛利率本身是不可以持续的,所以,未来的价格一定是会下降。下降到什么程度,要看规模。
第二,隆基有意在扶持各种竞争对手,包括支持彩虹、南玻A等。2021年可能还好,2022年可能压力会更大。
第三,公司管理层是否具有战略眼光,待观察。
其他风险还包括,今年公司涨幅巨大,未来会面临估值调整的风险,以及光伏行业整体涨幅巨大,未来面临估值调整的风险。
问答环节
1、海外扩产没有产能限制,假设新沂、南玻等也去越南扩产,这样是不是就不存在产能置换的问题了?虽然大家都还没有提出去那边扩产的计划,如果要去,是不是也要解决那边的政府关心的一些东西?另外,海外扩产是否会打破目前紧张的供需关系?
A:海外的话扩产是没有产能置换的问题,但还是要解决周边有没有组件厂的问题。就是说除了中国国内的组件,在海外建厂的部分应该是靠东南亚或者哪边来解决,主要是看海外的组建厂的产能。其实就还是要跟组件厂配合上的。当然这也就是好处,组件厂建好了也不会轻易搬走。
我问了一下产线上,目前来说,光伏行业里,目前先款后货的主要就硅片和玻璃。你必须先给我钱,我再给你发货。目前来说,对这两个行业是比较好的竞争格局。
2、福莱特越南这两条线应该是挺早就搞了,怎么到现在他也还没有投产,这个也不光是疫情的事吧,有没有其他原因?
A:产能投产时间它是给了的。跟踪了它几个调研纪要看是比较乐观的,但到现在(2020年12月)也没有投产,应该是没有点火。我前段时间刚问过,最近有点火,有一条产线已经点火了。
2020年8月份调研的时候问过,他们说,是因为技术人员过不去,越南没有这种技术人员,没办法进行调试安装。在外交人员的努力下,中国技术人员才过去。前段时间,说越南已经点火了,有一条1000吨的产线已经点火了,2021~2022年应该还有几条会点火。
3、福莱特和信义工艺上的领先优势能保持多长时间?
A:目前玻璃是在薄片化,往2.0mm的方向、正反双面发展。未来有可能是1.6mm,可能是半钢化什么的,还不确定。如果是这种技术进步的话,这两家还能继续保持差距。
追问:如果跟二线厂商相比,技术进步变慢了,怎么办?
A:我觉得,中国其实没有什么商业秘密、技术秘密,通过挖人、挖团队、买消息、买配方等,技术扩散应该还是比较快的。在玻璃行业,福莱特这种家族企业可能管得好一点,上市后股权激励比较好,人员流动相对少一点。但硅片和电池片人员流动非常快,技术扩散也非常快。只有龙头厂商才能保证自己有大比例研发费用的投入,并始终有新的技术导入,才能保证有领先的优势。
玻璃过去的毛利率差距非常大,一线和二线可以差15个点左右。这样在周期下行的时候,一线的两个头部玩家,在周期底部也会过得舒服,周期起来的时候,他们又有更多的钱来扩产。所以,几次周期下来,这两家是越来越好。
假设未来三四年,他们的技术扩散出去了,新进入者发现这个行业这么好,这么大的蛋糕,50%多的毛利,有可能挖人来快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毛利率变得扁平、周期下行的时候,杀得也会比较惨烈,这是我目前想法。
4、理论上来说玻璃技术门槛是最低的,反而这个领域竞争是最不激烈,然后毛利率最高的。长期来看,福莱特的行业地位会不会受到挑战?
A:有一些答案刚刚也讨论过。一是,产能置换导致行业的产能长期其实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二是,运输半径问题,各种运输的成本、跟客户的配套等,使得行业内的成本差异很大。你看福莱特、信义的成本能做到13、14块钱,但是其他家的成本可能是很高的,因为成本有差异,他们俩还算挺赚钱的。我觉得主要就是这两点原因。其他的,比石英砂、电价、技术等也有一点差异,但估计不大。
跟组件厂商配合很重要,组件厂商和你一起建厂、互相绑定。这就是为什么玻璃都是要签大单的合同。
玻璃是一个重资产行业,而且他的扩产周期是1~1.5年,很多人是很害怕的。因为你投进去了,1.5年以后,行业的格局可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很难挣钱,比如毛利率已经降低了,你又刚开始产线爬坡,这就又很麻烦,所以,大家投入前就会比较谨慎。
之前大家对光伏的印象也不是特别好。我记得,以前隆基董事长去找福耀玻璃的曹德旺,让他去加入光伏玻璃的扩产,他都不太愿意做。真正做生意的人考虑的事情还是很多的,这就让福莱特这种公司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