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太行 ‖ 身经百战牛振沂

文/牛喜平
牛振沂(1911—1985),男,邢台县道沟村人,为人诚实、爽快、憨厚、耿直,敏于事而慎于言。
先后任邢台县第四高小(下寺高小)教师、八路军战士、邓小平的警卫员、解放军排长、连长、地方工作组组长、西康军区司令部参谋等。
他幼年勤奋好学, 12岁考入下寺高级小学, 由于学习优秀毕业后留校任教。
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43年他弃笔从戎加入赵峪区干队,1945年参加129师。由于他在部队表现优秀,首长邓小平、余秋里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日本投降后,解放战争爆发。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
在一次行军途中,部队刚刚宿营,晚饭才做好,又接到了急行军的命令,战士们连一口饭也没吃,就又急行军了。
行军途中有一条必经之河,当时已经是寒冬季节,上级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烧掉所有文件,抛弃一切不必要的辎重,轻装前进。所有人员脱下衣服,手举枪支和衣服就下河了。
上岸后,身体腰部以下被冰碴划的血淋淋的,战士们穿好衣服继续前行。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于1947年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
在大别山时,因国民党的严密封锁,缺医少药,粮食成了大问题。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首长警卫班去劫国民党的粮库 ,运回了大批粮食,解决了部队暂时的粮食危机。由于牛振沂在这次劫粮战斗中,表现英勇,司令部给予嘉奖,颁发了奖章。
大别山之后,牛振沂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解放南京,进军大西南解放四川,攻占大西北激战马家军,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血战。
1952年6月10日,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后在西康军区司令部任参谋。
复员回家后,以模范共产党的身份严格自己,积极参加生产队生产建设。晚年家中人口多,劳力少,生活拮据。患病后,牛振沂教育子女,从不向当地政府伸手,以至无钱治疗,不幸病故。

作者简介:牛喜平,出生于1962年5月,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历任西上庄中学校长、城计头中心学校、白岸中心学校校长,喜欢自然、酷爱文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