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庆敏
郑洪恩(1913--1937),男,系原邢台县押石村人。1936年春在山西临汾参军,成为一名红军战士。1937年8月,郑洪恩随八路军129师转战山西抗战;12月随129师陈再道副旅长东进冀南开辟抗日根据地,途径邢台平汉(北平至汉口)铁路日寇封锁线时,为掩护大部队通过,与日伪军激战英勇牺牲。曾任八路军129师769团通讯兵班长、排长。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国际发展形势和中国将来的发展方向,讨论了转变党的策略方针的必要性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红军的军事部署和作战行动,应确定地放在“打通抗日路线”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个基点上。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1936年2月17日,毛泽东签发东征宣言,东征红军进入临战状态。2月20日,正式下达渡河命令,命令各渡河突击队,先头绝对隐蔽,乘夜偷渡。一夜之间,全军就突破了阎锡山的黄河防线。经过3个多月激战,击溃了晋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转战山西50余县,歼敌13000余人,俘敌4000余人;同时,东征扩大红军8000余名,筹款50万元,组织地方游击队30多支,建立了县、乡、村苏维埃政权,发展了党的地方组织,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的革命火种。郑洪恩就在这个时候参加了东征的红军队伍。他1913年出生在城计头乡押石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有兄弟三个,他排行老大。一家人只有3分旱坡地,生活十分艰难。1936年3月,为维持家庭生活,她丢下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女儿到外边打短工。他辗转山西好几个地方,最后来到山西临汾找活干。4月,红军东征临汾时,他亲眼看到了红军是为贫苦穷人打天下的队伍,路途遥远未能与家人联系,就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了红军,并当上了通讯兵。为了扩大抗日统一战线,促使蒋介石、阎锡山共同抗日,红军带着胜利的战果返回陕北革命根据地。郑洪恩跟随部队到达延安后,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和通讯技术的学习,由于表现突出,8月被提拔为通讯班班长。“七七事变”后,华北危机,全面抗战迎来高潮,红军按照国民革命战斗序列改编成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8月,郑洪恩的通讯班随八路军129师769团开赴山西开展游击战。通讯兵的重要职责就是要保持领导机关电话畅通,接听命令无误。通讯工作非常重要,相当于指挥员的“眼睛”和“耳朵”。那时的他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并且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让电话出现任何故障。为了保证769团与师部的通讯联系顺畅,他和通讯班的战友们常常冒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在山间铺设电话线。有好几次架线,被敌人发现,呼啸的子弹擦着他的头发、肩膀飞过,有一次肩膀上还受了轻伤,可他忍着疼痛硬是把线架好。由于郑洪恩在山西三个多月的战斗中表现优秀,同年11月升任769团通讯排排长。1937年12月,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由八路军129师第769团抽调兵力组建东进抗日游击纵队(简称“东进纵队”),在司令员陈再道、政委李菁玉率领下,向河北南部地区进军。郑洪恩所在的通讯排随团部一起向冀南挺进,当翻越太行山脉路过家乡时,到家住了一晚。晚上,村里的一起光屁股长大的伙伴、自家长辈和左邻右居都到他家来看望他,大人孩子挤了满满一屋子。都听说他从山西回来了,问这问那,天南海北的新鲜事都打听。最后,当只剩下几个穷哥们时,他神秘地悄悄告诉大伙儿:“现在有一支抗日的队伍,是为咱穷人打天下的队伍,那就是八路军!以后咱们有地种,有房住,还会过上好日子的。”年轻人都半信半疑地说:“那真好,只不过你说的都是笑话,实现不了!”“你们好好干,总会等到那一天的!”第二天,他悄悄地离开家,和战友们一起踏上了抗日东征的道路。经过近一天的行军,傍晚十分,部队到达西黄村一带隐蔽起来。到晚上10点,部队悄悄地越过了石头庄日伪军第一道封锁线。经过1个小时多的行军,隐蔽到平汉铁路会路段,观察铁路附近日伪军活动情况。这时,铁道旁岗楼的探照灯向四周不停照射,铁轨上的装甲车、路边上的士兵来回巡逻。到半夜时分,敌人防控稍微松懈,探照灯刚转过时,部队迅速地越过铁路。当探照灯转回时,战友们又迅速卧倒隐蔽……过了一会儿,岗楼上敌人突然发现了什么动静,四处乱射,顿时枪声大作,胡喊乱叫。郑洪恩和负责掩护的其他战友速向探照灯和岗楼射击,探照灯熄灭,他们迅速越过铁路。这时岗楼、巡逻车机枪乱扫。鬼子伪军因天黑不敢追击,用迫击炮轰炸,不幸一颗炮弹在郑洪恩身边爆炸,他身负重击,壮烈牺牲……天亮时,大部队到达任县预定的村庄。战友们面向西方,脱帽向郑洪恩和另外两个战友牺牲地默哀致敬。随后,大部队继续向南宫进军。一年后,在徐向前副师长和陈再道司令员领导下,部队由由五百人发展到一万多人,建立了以南宫为中心所辖十几个县的冀南抗日根据地,给予日伪军沉重打击。当时,郑洪恩烈士牺牲在东进冀南的敌占区,抗战又经历了八年,党组织多年寻找烈士的遗骨,但始终没有找到。烈士的遗骨也许被日寇埋进了“万人坑”,也许粉身碎骨化作了春泥,也许......郑洪恩烈士和千千万万个革命烈士一样,为了民族独立和新中国建立洒尽了最后一滴血!党和政府以及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建国后,邢台县人民政府追认郑洪恩同志为革命烈士!郑洪恩烈士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浩气长存!
作者简介:安庆敏,男,生于1959年12月,邢台县城计头乡押石村。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