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了解自己,定位自己,首先搞清: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要做什么,这三个问题。感觉力不从心的...
首先必须了解自己,定位自己,首先搞清: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要做什么,这三个问题。
感觉力不从心的工作不是好工作,他会使你很累,很乏味,甚至失去对事物的兴趣,重者还有因压力过大而产生抑郁。感觉不开心的工作也不是好工作,工作起来不能称心如意,不是自己喜欢的那种感觉,一般来说这类工作不太会发挥自我特长和潜能。不利于自己发展的工作也不是好工作,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工作不仅是为了安身,还可能立命。现在的选择也许就是今后的道路,说来一句话,找工作就是找自我,我能做的,我想做的,我要做的。
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统计说只有不到20%的人在真正“适合”的职位上工作,而且因为他们对自己对职业分析透彻,发展前景广阔;近50%的人与职位的契合度只达到了基本合格水平,许多局限性造成他们的就业范围十分狭窄;剩下的就是个人与工作不能匹配的人群,他们始终徘徊在“理想的工作”之外。
这就好像一个职场的80/20定理,职业人要充分了解职场规律,才能尽快进入那“20%”的职场圈,成为职业成功者和财富拥有者。没有科学的理念、高效的方式和合理的方法,你可能永远属于另外的“80%”,生活在职业痛苦与郁闷之中。
那么,什么样的工作才叫适合的工作?
“适合”的工作有三大标准:
一、工作性质、内容符合个人职业兴趣,能够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职业志趣,并且个人的能力(包括通用能力结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能够满足工作需要、达到工作标准,也就是个人(通过努力)能够胜任工作,工作本身反过来也能够为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有效平台;
二、工作能够为个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或者能够为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某一个阶段的积累,也就是说,适合的工作应该让从业者看到工作的未来,看到自己事业发展的前景。也许这个工作不是职业者的终极目标,但是它能够让职业人明确在这个工作上所能得到的锻炼机会和提升范围,明白这个工作是自己职业不断成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
三、工作的薪资待遇能够客观体现个人的职业价值,即使在职业人实施职业转型职能转换过程中出现价格起伏,这个起伏也完全在职业人的接受范围。
如何找到适合的工作?
完全实际的“适合”工作载体是不断向职业成功迈进的基础,脱离这个实际基础,说什么都是空谈。找到适合工作两大步骤:一、自我分析:既包括心理学层面的客观评价,也包括对以往经历的价值点评估。这些信息实质上是进行个人职业定位的元素。比如个人的人格特征、性格特点和兴趣类型等,对于确定个人的职业基本方向有着核心指导意义。另外,要对个人的以往教育、工作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要从以往的职业行为中获取职业价值点。然后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整合个人的专业技术、学识、能力和(工作与行业)经验等,在客观的职场中寻找到适合个人兴趣、认可个人职业价值的职种、职位。这个复杂的流程才是真正科学客观的职业定位。二、落实切入点,实施生涯规划:在切入点明确的基础上,我们就要不惜一切努力地获取它。只有实际的工作载体才代表着个人的职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跳槽求职、晋升加薪的过程,个人应该清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在工作上能够获得什么……,这一切又在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处于什么地位,提供什么价值,也是去和老板谈判的筹码。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计划,个人的职业行为将处于盲目状态,于是极有可能为了“高位高薪”走偏了发展道路,甚至走的是最掉价的模式。如果对于职业理想目标无法一步到位,如何多步到位。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讲求效率,光定个大方向解决不了实际的工作载体问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总结下来:
1、自己的理想和爱好是什么?它关乎哪些行业和专业?
2、自己想积累足够的经验技能还是只打算赚点钱?想不想承担太多压力?
3、自己这份工作能够满足自己什么需求?钱?虚荣?浪费青春?还是积累经验以后实现理想?
4、这份工作自己是否胜任?不胜任有没有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案?怎么办?
这些想清楚了,就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了,相信也就知道自己要怎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