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盘瓠族源神话与盘护祖先崇拜正本清源

【提  要

瑶族实体的形成,是在“华”这个族称出现以后。瑶共同体里有蛮人其他民族群体分子的融入,瑶族来源比较复杂,不是单源或一脉相承的,是数千年文明进化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而由若干个古老群体的分子先后组合成的一个瑶共同体,而非以往正统史家典籍关于盘瓠、盘护的杜撰讹传的“盘瓠子孙,狗种也”。

盘古、盘瓠是族源神话,盘护是历史人物。盘护的悖论使得盘瑶传承文化尴尬,不应回避当下的尴尬。追溯远去的历史正是展望将来,不向变相民族歧视妥协,揆情度理,辨证论治,清除流毒,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瑶族历史负责,不是斗气争个你输我赢,而是瑶族知识分子的良心,民族平等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需要,是文化自信。

【关键词】盘古、盘瓠、盘护;祖先崇拜;正本清源。
【作  者】盘福东,瑶族,广西桂林博物馆,研究员(注:不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民族考古学文化。

“盘瓠是畲、瑶、苗等少数民族的图腾”,但不是瑶族盘瑶支系的祖先神,盘瓠神话属于族源神话,不是所有瑶族支系都存留着盘护祭祀活动,盘护祭祀是盘瑶支系的祖先崇拜。“盘瓠狗种”谬传使得盘瑶传承文化尴尬,因此不能以鸵鸟主义的心态来回避当下的尴尬。

追溯远去的历史正是展望将来,是文化自信,不向变相民族歧视妥协;辨证论治,清除流毒,对瑶族历史负责,不是斗气争个你输我赢,而是瑶族知识分子的良心。

迄今为止,仍有不少人将盘古、盘瓠与盘护混淆,以往一些学者对盘古、盘瓠、盘护的误读、误解文章造成了某些谬传,将瑶族盘瑶支系说成是“盘瓠狗种”。

究其根源,是历史上谬传者对少数民族带侮辱性流毒之害。因此,澄清盘古、盘瓠、盘护文化质,明白盘瑶支系不是“盘瓠狗种”,把历史上的“史家”杜撰谬传的内容还给历史,根治谬传给瑶族侮辱性的伤痕,是正史、正名、正事。      

瑶族源流渊源小考

树有根,瑶有源。首先,略考蚩尤与瑶族的渊源。

蚩尤,是传说中的苗瑶先民群体。蚩尤,不是具体的人名。《逸周书·尝麦解》云:“蚩尤乃逐(赤帝),争于涿鹿之河(一作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黄帝群体战蚩尤群体,蚩尤群体败,黄帝群体胜。胜者王侯败者寇,本来是反抗压迫征服的蚩尤群体被视为作乱,“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部族)”,蚩尤群体幸存者被驱逐到边远地区。

这样本来作为华夏文明始祖之一的蚩尤群体就被视为寇与贼了,而轩辕黄帝群体被传为“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泼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的神明黄帝,成为英雄,是“华夏初祖”。

涿鹿大战后,蚩尤群体经过一段时间恢复了元气,又在其故地以南的区域组成了“三苗”群体。《战国策·魏策一》云:“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

可见是蚩尤群体的最初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域。黄河流域炎黄群体征服蚩尤群体的一部分之后,逐渐形成各自的文化,如《韩非子》记载的“三苗之不服者,衡山在其南,泯江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

说明“三苗”文化形成,“三苗”基本框架和底蕴初步定型,考古学上表现为出现各个考古学文化类型。这里的“三苗”就是“九黎”。《国语·楚语》里肯定“三苗,九黎之后也。”

“三苗”既包括苗,又包括了尤(瑶)、畲,或其他少数民族。所谓“三苗”的“三”当为多个民族群体。“三苗”既与今苗族有关,又与今瑶族有关。

《说文解字》解释“苗,莜也,从草由声。”瑶族自称“尤”,何光岳先生在《南蛮源流史》认为“尤声,正与尤同,也与邮、蚘、泷、油通”。“三苗”群体与“九黎”群体,曾与中原诸夏群体相颉颃,分别与尧、舜、禹为首的华夏群体争战。《吕氏春秋·召类篇》里清楚记着“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

郭濮注《山海经·海外南经》云:“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墨子·非攻下》记有:“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雷)电诱祗。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待。镱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从此,史籍不再载“三苗”,“尤(瑶)”群体分散后再没有重返涿鹿蚩尤寨了。

论瑶族史,要搞清楚北狄、南蛮、西戎、东夷,是历史上中原群体对周边群体的称谓。“狄”的本意是指麋鹿中之绝有力者,《尔雅·释兽》云:“麋,绝有力者,狄。”后泛指北方群体狩猎民和牧民为“狄”。

“蛮”本指鸟叫声,《诗·大雅》云:“绵蛮黄鸟。”中原居民形容南方人说话为鸟语,故南方居民为南蛮。“戎” 是“融”同音异写字,其意为山地或山地民。

中国西部多丘陵山地,故其地居民古称西戎。《说文解字》解释:“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传说中的黄帝,是汉群体的祖先,炎帝群体是古羌人群体的祖先,后来炎帝群体和黄帝群体联盟为华夏群体。蚩尤群体是古夷人的祖先,后来发展成苗、瑶群体占据江淮沿海,形成古蛮夷九黎蚩尤群体。

九黎蚩尤群体瓦解后,禹灭三苗,但三苗遗民逃入湘、鄂、川、黔相连的大山区,在崇山一带融入南蛮。周至春秋,今湘北南部、北部以及安徽西南地区出现了“荆蛮”的族称,《后汉书·南蛮传》载:“(荆蛮)夏商之时,渐为边患……宣王中兴,乃命方叔南伐蛮方。蠢尔蛮荆,大邦为雠。明其党众繁多,是以抗敌诸夏也。”这里的“蛮荆”实际上是后来瑶族的祖先。

上溯到距今5000年到6000年的华夏族是属于传说,与后来的考古文明印合,后人对中国古代氏族是划分为:

古夷人各部、古羌人各部、古戎狄各部、古蛮苗各部。

华夏族就是由它们的一部或大部以至全部融合而成的。与此同时,在中国也就在古蛮苗群体中有瑶族群体了。史前研究中的多数意见认为蚩尤群体形成于江淮流域,它是被逼南移与长江流域的土著居民融合之后的蚩尤群体。

关于蚩尤群体为血缘氏族的记载所反映的时代应早于8000年前,即蚩尤群体先于东夷群体的传说。《管子·五行篇》载:“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可见黄帝、重黎、蚩尤群体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路史》记载:“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说明蚩尤、黄帝、炎帝群体同出于少典之故,其三者有统一的血缘。蚩尤群体先强于炎帝群体,因此炎帝群体联合黄帝群体打败蚩尤群体。

蚩尤群体部分南迁,部分服从于东夷族或华夏群体,苗蛮群体实是蚩尤群体。“经过争战,三苗一部分逃往东南,一部分迁崇山,另一部分到三危而形成崇日文化”。

尧舜“分北三苗后”,苗群体分成东西两支。“三危”的“三苗”到今甘陕一带南下四川,再移居黔、滇,形成今苗族的西支。留在长江一带的“三苗”群体的一部分经楚国统治逐渐融合于汉族,一部分向湘西武陵五溪地区和黔东南迁徙,形成今天苗族的东支。

考古文化学证明蚩尤群体与炎黄群体踏着祖宗相传的同一块土地,蚩尤群体的奋斗和华夏族炎黄群体的奋斗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民族文明的确认,从来就不只是“身份”的鉴定,更重要的还是建立一种关系体制。中国传统的文化造型与造像皆按“一点四方”结构演化。

“一点”者,中心、中央也。中国、中华、中州、中原都循此意而衍出。汉民族的祖先本来有征服蚩尤群体和有苗蛮群体的传说,这些民族的先民们一 部分驯化成为黎民,一部分被迫向西南迁徙。

苗蛮群体被华夏群体征散后,文字的本意失掉了。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说“蛮氏本荆蛮之后,姓盘”,“瞒氏,荆蛮之后,本姓蛮,其支裔随音变为瞒氏”。瑶族中大部分认为自己是荆蛮之后,有的自称绵、曼、门、金门,与蛮、瞒、满、盘,仅一音之转。

“荆”是瑶语翻译来的,瑶语称“山”为“京”、“荆”“金”。“荆蛮”就是住在山里的蛮人,或者说瞒、盘、曼绵人。“可见,‘荆蛮’亦是瑶人。”秦汉之际,荆蛮群体的一部分与当时的部分濮、越、苗、畲等少数民族组成了新的群体---盘瓠群体。

显然,这里的盘瓠不是具体人名,只是群体的文化符号。所以民间传说为盘瓠神。自此,《后汉书·南蛮传》说:“盘瓠生六男六女,自为配偶,其后滋蔓,号曰‘蛮夷’,今长沙、武陵蛮是也。”“其中在黔中五溪、长沙间则为盘瓠之后。”《晋纪》也说“武陵、长沙、庐江郡夷,盘瓠之后。”朱辅在《溪蛮丛笑》序里肯定“五溪蛮皆盘瓠种也。”此信息透露,“武陵蛮”“五溪蛮”包含有苗、瑶群体。

自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和晋干宝的《晋纪》记载盘瓠传说后,才将“五溪蛮”“武陵蛮” 称之为“盘瓠蛮”。

如上所探讨的,盘瓠是族源神话,早已为史学界和民族学界所瞩目,在此不赘述。但须要指出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华大地上几十个民族群体在不断变化,一些群体兴起了,一些群体衰亡了,一些群体迁徙了,一些群体与别的群体融合而改换了称谓。

但不管怎样变化,中华民族由多民族组成的共同体始终是一个数千年来包容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恒久的主题。从考古学文化成果来看,蚩尤群体兴亡至“三苗”群体盈虚乃至发展为苗、瑶民族,从血统、地缘及文明制度上说都当居中华正统。

瑶族实体的形成,是在“华”这个族称出现以后。汉民族与瑶族在漫长旅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化他”与“被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瑶共同体里有蛮人的早期群体分子的融入,其来源是比较复杂的,不会是单源或一脉相承的,应该是数千年来在群体进化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而由若干个古老群体的分子先后组合成的一个瑶族共同体,而非以往正统史家典籍关于盘瓠、盘护的杜撰讹传的“盘瓠子孙,狗种也”。

盘护子孙不是“狗种”、“犬类”

鲁讯先生说:“我们的国度里,古书实太多,倘不是笨牛,读一点就可以知道,怎样敷衍、偷生、献媚、弄权、自私,然而能够假借大义,窃取美名。再进一步,并可以悟出中国人是健忘的,无论是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撒诳造谣,蝇营狗苟,都不要紧,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只要留下一点卫道模样的,将来仍不失为‘正人君子’。”

鲁讯先生还说:“别人我不论,若是自己,则曾经看过许多旧书,是的确的,为了教书,至今也还在看,因此耳濡目染,自己却正苦于背了这些古老的鬼魂,摆脱不开,时常使人感到一种气闷的沉重。就是思想上,也何尝不中些庄周韩非的毒”。

正由于此,鲁讯“主张青年少读,或者简直不读中国书,乃是用许多苦痛换来的真话”。鲁迅先生还认为“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鲁迅先生不是故作惊人之语,也不是一时的偏激之见。是斗争需要,自有他的道理在。

情同此理,从两个方面来辨证论治以往典籍关于盘古、盘瓠、盘护的讹传,根治历史虚无主义给瑶族侮辱性的伤痕。

首先,我们敬重以往的学术研究,用科学方法来整理和研究彰显古代文化遗产。肯定以往关于盘古、盘瓠、盘护的标点和校注;盘古、盘瓠、盘护的专史性著作,辑佚、校勘等整理成绩斐然。对符合历史唯物史观者当公允的评价,对历史唯心主义则辨证论治。

“中国学问,待重新整理者甚多。如社会史、艺术史、赌博史、娼妓史、文祸史”等等。当今仍需要根治以往典籍关于盘瓠、盘护的杜撰讹传问题。以往典籍关于盘瓠、盘护的杜撰讹传,是在当时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孽物。

其次,盘瓠与盘护是多元差异的人文世界。盘瓠与盘护内涵会合、联合、结合、融合、合作之义的“道并行而不相悖”;盘瓠与盘护这两个形象的实质都是和谐、和合文化的需要而塑造的;盘瓠与盘护内蕴中华民族的心和魂、根和体,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的诉求。问题在于以往典籍描述盘护子孙为“狗种”、“犬类”。

《庄子·骈拇》说:“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那个愚笨而善良的人,见一群野鸭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他观察鹤腿长,野鸭的脚杆很短,走路不方便,就设计把这一群鸭子和白鹤捉来,砍下白鹤的腿杆接到野鸭的脚上,结果这一群白鹤和野鸭都不能走路了。

由于“神话”或曰“传说”的盘瓠观念长期占据学术领域,故断鹤续凫者多援引晋人范晔研究盘瓠源流,沿称盘瓠子孙为“狗种”“犬类”。如《太平御览·四夷部六·南蛮一·盘瓠卷七八五》援引南朝盛弘之《荆州记》称“盘瓠子孙,狗种也”。

典籍中关于盘瓠、盘护断鹤续凫问题,行事有悖历史,违反自然规律。瑶族民间大多数人清楚盘瓠不是瑶族的祖先神。然而一些人把盘瓠与盘护混淆,拿着无知当争鸣,认为盘瓠就是盘护,瓠护谐音而已,写断鹤续凫之文。

许多研究盘瓠、盘护的专论,既有交锋,也有共识。辨析澄清盘护而非盘瓠的问题,不是矫枉过正。鲁迅认为:“菲薄古书者,惟读过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辨证以往典籍关于盘瓠、盘护问题,也是这个道理。如果研究以往典籍关于盘瓠、盘护文化甚少或几乎不晓,便不懂根治历史虚无主义给瑶族侮辱性的伤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在文化上迷源而流繁,摈弃眼前缤纷热闹的“打造”,而潜心盘瓠、盘护文化的历史感、源头感、纵深感,思想的屐痕极所之力抵达历史纵深处,故尔对于盘瓠、盘护文明史不空茫。

因此,智慧推敲,雅训深异。澄清事实,盘瓠是神,盘护是人。盘护子孙不是“狗种”、“犬类”。

“蛮之种落,盖盘瓠之后”一出,正直史家,澄明交锋。“盘瓠子孙狗种也”这个谬论引起古今史学家质疑和抨击。

最早著述“盘瓠犬类”为瑶族始祖的是应劭(163~169年)的《风俗通义》;公元222年,三国东吴太常卿徐整的《述异记》、《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著述开天辟地,创立盘古学说针对应劭《风俗通义》的盘瓠观。

盘瓠神话从传说到完整定型经历漫长时间。范晔《后汉书·南蛮传》将盘瓠扯入正史后,历代文人多从范晔“盘瓠”照本宣科:如梁沈约《宋书》卷九七“蛮夷列传”;北齐魏收《魏书》卷一0一;唐李延寿《南史》卷七九;唐樊绰《蛮书》卷一0引王通明《广异记》;唐魏徴、令狐德芬《隋书》卷三一志二六地理下等正统史书,都说“蛮之种落,盖盘瓠之后”。

《玄中记》、《荆州记》、《广韵·肴韵》亦说:“盘瓠子孙狗种也”。诸如此类,添枝加叶,“盘瓠子孙狗种也”,颠倒是非,混淆视听,桀骜不驯。

然而瑶族简本型、古本型《平王券牒》、《评皇券牒》没有称盘瓠为盘王。唐刘知几(661~721)著《史通》,对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质疑并痛斥“至于方术篇及诸蛮夷传,乃录王乔左慈禀君盘瓠言唯迂诞,事多诡越,可谓美玉之瑕,白圭之玷,惜哉。”;唐杜佑(735~812)著《通典》,斥贵范晔《后汉书·南蛮传》“皆怪诞不经”。

宋人罗泌(1103~1189)在乾道(1163~1189)著的《路史·发挥二·论盘瓠之妄》云:“应劭书逐以为高辛氏之犬名曰盘瓠,妻帝之女,乃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妇,是为南蛮。”,指出“予曰是黄闵《武陵记》所志者,然实诞也。”“卞明,黄帝氏之曾孙也,白犬也,乃其子之名......非狗犬也。”“应劭书遂以高辛氏之犬......则知其说,原衍于此,是殆以白犬为庞尔。

至郭璞、张华、干宝、范晔、李延寿、梁载言、乐史等,各自著书,枝叶其说,人以喜听而事遂实矣。”

再进一步考析,晋人郭璞在《玄中记》云:“高辛氏有美女,未嫁,犬戎为乱,帝曰:‘有讨之者妻以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名盘瓠,亡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为不可训民,乃女妻以女流之,会稽东南二万一千里,得海中土方三百里而封之,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封为狗民国。”

与郭璞同为东晋人的干宝《晋纪》云:“武陵、长沙、庐江郡夷。盘瓠之后也,杂处五溪之内。盘瓠凭山阻险,每常为害。糅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俗称‘赤髀横裙’,即其子孙。”

郭璞作《玄中记》杜撰了盘瓠犬戎国,郭璞作《山海经》注:“昆仑虚北,有犬封国(昔盘瓠杀戎王,高辛氏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训,乃浮之会稽东南海中得三百里地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民也)。”

南朝宋人范晔的《后汉书》卷一一六《南蛮·西南夷传》辑诸家所云加以增删、整理,删去了盘瓠得名一段,基本上因袭《搜神记》而成。

范晔的《后汉书》卷一一六《南蛮·西南夷传》对后世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人们对《山海经注》、《玄中记》、《搜神记》等书认为荒诞不经的神怪而不予澄清,因此经范晔采用扯入正史,被后世尊崇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历代著家奉为圭臬。从此,盘瓠充溢在我国史籍中”。

其实,古代已有学者质疑“盘瓠子孙狗种也”!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质疑范晔《后汉书·南蛮传》“诸蛮夷传,事多诡越”;杜佑在《通典》中质责“论盘瓠之妄”。

南宋罗泌47卷的《路史》中也质责“论盘瓠之妄”,指出“予曰是黄闵《武陵记》所志者,然实诞也”,辨析“卞明,黄帝氏之曾孙也,白犬也,乃其子之名。非狗犬也”,“应劭书遂以高辛氏之犬。原衍于此,是殆以白犬为庞尓。至郭璞、张华、干宝、范晔、李延寿、梁载言、乐史等,各自著书,枝叶其说,人以喜听而事遂实矣。”罗泌反复“论盘瓠之妄”。

罗泌为防有人把李鬼当李逵而特“按《玄中记》:盘瓠浮之东南海中,是为犬封也,然蛮不谓蛮人之祖”,“《经》亦有犬戎国犬戎神,人面而兽身,非蛮人之祖也。”可见罗泌的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历史学见解,此前无史家超之。

令人痛心的是当今不少民族学、历史学者尤其在瑶学界,仍有不少人将盘瓠与盘护混同为“盘瓠子孙狗种也”,不说这些人有意给瑶族泼污覆垢,而必需疾呼并转赠先贤告诫的八个字:多研体要,博见善择。这于学问文章,将有大裨益。

盘瓠是古代族神话,盘护是历史人物

现代民族学家江应梁、历史学家闻一多等亦视盘古、盘瓠同一人。瑶族支系里没有盘瓠瑶。盘瓠神话始于东汉应劭。陈兆复先生《中国岩画发现史》第二章中引郦道元《水经注》卷三七“沅水”条云:“沅陵县(今湖南省沅陵县)西有武溪,溪石上有盘瓠的图形。盘瓠是古代神话中的神犬。”

公元四世纪东晋人干宝撰《搜神记》说“帝封盘瓠为会稽侯”,同一《搜神记》却记盘瓠不同的内容,干宝笔下盘瓠有“两副面孔”和两种不同的生平描述。南朝人范晔(389~445)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卷一一六所云盘瓠与东汉应劭相同。

古代正统史家典籍描述:盘瓠的原形是犬。长期以来的盘瓠形象研究,主要依靠文献记载,文献学者的考据方法一直是盘瓠形象的基本阐释手段。这些方法固然是研究盘瓠文化的可行性途径,问题出在依赖与轻率援用古代史家典籍,结论荒诞不经而给瑶族始祖形象覆垢。

20世纪20年代学界开始对盘瓠神话的相关问题研究:余永梁《西南民族起源的神话—盘瓠》,钟敬文《西南民族起源的神话—盘瓠读后》,陈志良《盘瓠神话与图腾崇拜》等关于盘瓠神话研究,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见解,但这些研究只是盘瓠神话训诂推导,盘瓠与盘护关系未能让人释然。

学界杨宽《盘古传说试探》,卫聚贤《天地开辟与古传说的探源》,岑家梧《盘瓠传说与徭畲的图腾崇拜》,雷泽光《广西北部盘古瑶的还愿法事》等文章的文献考据、演绎推论,开始思考研究盘瓠与盘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起望《盘瓠语的“巧话”》,黄书光等《瑶族创世的传说》,农学冠《关于盘瓠神话》,陶立璠《试论盘古神话》,傅光宇、张福三《盘古“垂死化身”神话探析》,陶阳《关于盘瓠问题的讨论》,东谛《从盘古说起—谈民间文学中的鬼神》,龙海清《盘瓠神话的创始者》,侯哲安《盘古》、侯哲安《盘瓠》,[日]松本信广《盘瓠传说资料考》,[日]竹村卓二《过山瑶的两个起源神话:盘瓠和渡海--- 一种精神的形成和演进》、《反映过山瑶起源与发展的盘瓠神话和渡海神话》,[日]白鸟芳郎《“从评皇券牒”看瑶人的分布与盘瓠传说》,侯绍庄《“盘瓠”源流考》,石光树《从盘瓠神话看苗瑶畲三族的渊源关系》,冯春金《盘古瑶的“玩火戏”》等等,这些文章进一步思考盘瓠和盘护的关系。

以上这些专论认为:盘古与盘王是传统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在历史功绩方面,盘瓠是在保卫国家、勇战强敌中建立了功勋,‘是一个杀敌护国、智勇双全的英雄’(袁珂语),也是一个族群(瑶、苗族群)的始祖。

而盘古则有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再造人类之功,是创造世界与人类的始祖。由于各自功绩建树的不同,也就自然决定了他们各自文化地位和神格地位的高低:

盘瓠是一位英雄神和一个族群崇拜的图腾或始祖神;而盘古则是‘开天地,造人伦’的创世大神和各族人民共同的始祖大神。”

我们当肯定盘古与盘瓠这两个形象的实质都是和谐、和合文化的需要而塑造的。问题在于这些专论,仍然将盘古与盘王视同一人,认定“盘瓠是在保卫国家、勇战强敌中建立了功勋,‘是一个杀敌护国、智勇双全的英雄’(袁珂语)”概念,也认为盘瓠是一个族群(瑶、苗族群)的始祖,沿袭“盘瓠子孙狗种也”。

有文化学者将盘古神话与盘瓠神话两个形象视为同质同构的神明,将盘古神话与盘瓠神话混同,认为:“伏羲与盘瓠不过是一音之转,两者乃同一源”;“盘古即匏瓠,也就是葫芦,也就是匏”。有专家指出“这些见解,都是囿于固有的正统历史文化观念的学术见解,尤其是所谓‘黄河中心’论的潜意识所使然”。

盘护是东周国平王时期管调犬马的官,《平王券牒》称盘大护;《评皇券牒》多讲述盘护帮助平王打败高王的故事。而《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说的是盘护帮助“高辛氏”或“辛帝”咬杀戎吴。券牒里的平王打败高王情节,有作者又将其贴到《后汉书》盘瓠身上。盘护是人,与范晔笔下的盘瓠“犬类”“狗种”有不同本质。

因犬在守猎中作用突出,盘护系统中的氏族视犬与氏族之间有着亲缘关系,并将犬与本氏族的生存联系,进而尊奉为灵犬。《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说山区溪洞中的居民是“盘瓠之裔”。这样,一整套祀犬、颂犬、禁杀犬的图腾文化便衍生。东汉末年应劭《风俗演义》作了这方面的记录。晋人范晔的《后汉书》更详尽地作了记录。

秦汉之际,苗、瑶、畲族先民以“糅杂鱼肉,叩槽而号”《逸周书》和《山海经》均有盘护记载。《逸周书.王会解》记载::“正西昆仑,狗国”。《逸周书·王会解》说的“狗国”在《山海经》里称犬戎国,或称犬封国。历代史书竞相沿袭把神犬说成瑶、畲等少数民族之始祖。

揆情度理,汉应劭(153~196年)撰《风俗通义》有犬戎国”。晋人《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杯食”。

晋人郭璞(276~342年)作《玄中记》给盘瓠故事添枝加叶混淆黑白。郭璞注《山海经》:“黄帝之后卞明生白犬,二头自相牝牡,遂为此国。”郭璞认为“犬封国”“狗国”是汉代长沙、武陵一带区域。

但与彼时的“犬封国”与“蛮”和“瑶”无关。《山海经》:“白犬有牝牡”,后发展为犬戎族,汉武帝时代称为匈奴。自汉应劭《风俗通义》杜撰“白犬有牝牡”盘瓠故事后,《玄中记》说“盘瓠子孙狗也”;干宝作《搜神记》说盘瓠为会稽侯号犬戎国;南朝宋人范晔(389~455年)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卷一一六,说盘瓠为帝平定侵暴,得赐名山为长沙、武陵蛮,将盘瓠是犬载入正史。

此后,历代不少史家、文人鹦鹉学舌,如梁沈约《宋书》卷九七蛮夷列传说“荆雍州蛮,盘瓠之后也分建种落,布在诸郡县。”;北齐魏收《魏书》卷一○一,说“蛮之种类,盖盘瓠之后,其来自久,而习俗叛服,前史具之”;唐李延寿《南史》卷七九,说“荆雍州蛮,盘瓠之后也,种落在诸郡县,谓之五溪蛮”。

唐樊绰《蛮书》卷十引王通明《广异记》,说“高辛时,人家生一犬,初如小特。主怪之,弃于道下,七日不死,禽兽乳之。其形继日而大,主人复收之。当初弃道上之时,以盘盛叶覆之......封盘瓠为定边侯”。

唐魏徵、令狐《隋书》卷三一志二六地理下,说“诸蛮本其所出,承盘瓠之后”。历代史籍记载多从范晔“盘瓠”说,如,《荆州记》称“盘瓠子孙狗种也”,《广韵·宵韵》断说“瑶: 兽名又莫瑶,狗种也”。

远古盘古和上古盘瓠神话传说,本苍白无力荒诞不经,历代文人中的盲目援引者,混淆视听可耻可悲。

瑶族《盘王歌》不见有“盘瓠”唱词,瑶族长鼓芦笙舞祭盘王,源于《评皇券牒》。而南朝宋人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说“糅杂魚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目的为了肯定他毫无史实的杜撰。

瑶族支系众多,迄今盘瑶中的盘古瑶支系仍把盘护称作盘古王、盘古皇,这是简称。瑶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各种可能性的选择称谓,故崇敬有加地把神犬世代崇拜,与开天辟地神盘古一同崇拜。种种可能的着数是情理之中的,这与历代史籍给瑶族历史覆垢本质不同。

以往有学者这样归纳瑶族盘护:一、国家遭难,国王出示招人平患,能平外患者,许公主配之;二、龙犬应召,衔敌国国王首级报功;三、国王兑现诺言;四、龙犬与公主入山;五、平王赐十二姓互可婚配。龙犬盘护为国立功而受封为王。“王”音,系瑶语“瓠”、“父”、“护”、“活”。

盘护与三公主生育六男六女,平王赐外孙长男盘启龙,二男沈贤成,三男黄文敬,四男李思安,五男邓连安,六男周文旺:外孙婿中长婿赵才昌,二婿胡进盛,三婿郑广道,四婿冯敬忠,五婿雷元祥,六婿蒋朝旺。为盘瑶后世盘、沈、黄、李、邓、周、赵、胡、郑、冯、雷、蒋十二姓王瑶子孙,盘护被尊为始祖。

南北朝时期,苗、瑶族先民大规模南徙,传十二姓瑶人漂洋过海遇险,盘护率众圣和五旗兵马保护瑶人安全抵达彼岸。

瓠字与葫音同。先民把葫芦视为多子象征,“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诗·邺·风·匏有苦叶》、《国语·鲁语》和《庄子·逍遥游》里均记载葫芦之功德。

葫芦在洪荒时代救死回生影响深远,苗、瑶、畲等民族的洪荒故事传说伏羲兄妹坐在葫芦里幸免洪灾之害后结为夫妻,生下肉团被割裂几个不同的民族之始祖;或传说伏羲兄妹婚后种葫芦结的大葫瓜,大葫瓜之核籽生出不同的民族,盘瓠也是葫瓜核中一籽生化。

晋人干宝《搜神记》闻录昔高辛氏宫女耳疾,医之挑出一虫,“置以瓠篱覆之以盘,俄尔顶虫乃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瓠篱、瓠觚、瓠匏都是葫芦,与伏羲、伏希、包牺、盘瓠读音相近。

盘瓠传说与洪水葫芦传说揉合后在古藉和民俗资料里频以载之。樊绰《蛮书》引王道明《广异记》云:高辛氏公主与盘瓠婚后“公主分娩七块肉,割之有七男,长大各认一姓,今巴东姓田、雷、再(冉)、向、蒙、昊、叔(苏)、孙氏也。”

湘西苗族传说:神农氏闻西方恩国有谷种,召有能取回谷种者,以女加价主配之。有名翼落的狗取回谷种,与加价公主配为夫妻,生下一个肉球,用剑劈开,跳出七个代玉(苗族弟兄),七个代茶代和(他族弟兄)。

这些记载和传说人犬婚配的图腾文化,葫芦揉合之迹可辨。说明犬图腾而以盘瓠命名不是单一的犬文化,还揉合龙(蛇)、鸟、犬三大图腾结合体,反映部落联盟建立与巩固关系,所以古代史家的认知度是“有羸民鸟足有封豕,有人曰苗民。

有神焉,人首蛇身,名曰延维(苗之祖先神伏羲),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又有青兽如菟,名曰崮狗。”伏羲风姓,风就是凤,是鸟足、蛇身、封豕、菌狗和鸾鸟、凤鸟的组合。伏羲(群体)有龙(蛇)、鸟(鸾凤)、狗、豕等图腾氏族,这些氏族大多是三苗群体的成员,“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龙生于庙,犬哭于市,有神人面鸟身”。

以为“驩头生苗民”,“驩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杜撰“南方有犬,人面鸟喙而有翼不足以飞,一名驩兜”。

部落向部落联盟发展的共同体图腾文化标志,不是某一氏族图腾所能代表,必须是揉合各氏族图腾特征的共同体形象,才能代表共同的文化认同,才具权威性。

“早期古籍上对盘瓠的子孙后代并没有指明是何种族群,居住在何处。但到后来,人们根据民间正在进行着的习俗信仰活动,便依瓜牵藤,追溯根本,对盘瓠的后裔便逐渐明确” 盘古、盘瓠两者是不同的文化渊源、不同的文化质。

盘古是神明形象—创世神

中外思想家、哲学家们所共同追究天地万物从哪里来?在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人们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在苗、瑶、畲族民间传说中,盘古是开天辟地神,盘护是祖先神,大多没有将盘古与盘护混同。明确盘古是神明形象—创世神。

盘古、盘瓠、伏羲同一论,牵强附会,缺乏民俗资料依据。盘古、盘瓠、伏羲是完全不同的神话群体,它们各自产生的年代和内容不同,流传的地区和崇拜的群体也不同。

“龙犬”一词属《评皇券牒》文献所专有,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中绝对没有。可是“龙犬”却被牵强附会在后汉书的“盘瓠”后面去了。“盘瓠龙犬”成为论文的常用术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强捏在一起”。

有的研究者仍将盘古与盘瓠混同,《伏羲考》把盘古神话与伏羲混同,《伏牺盘古考》、《盘古与伏羲》以音字义等“考证”得出“盘古王和伏羲氏原是同一个人”、“盘古即伏羲”,以类推盘古就是盘瓠;还有说盘古神话不是中国的,是来自印度。

有学者按照“黄河中心”论的思维定势,广征博引地佐证《盘瓠是否盘古》、《盘瓠是不是盘古》的存疑,提出《盘瓠是否盘古》,《盘瓠是不是盘古》的“问题”。

黄钰《瑶族“盘王歌”初评》,谭子美等《“漫水龙歌”与“盘瓠崇拜”》,赵廷光《试论盘古和盘瓠与瑶族的关系》,天娇《与“盘瓠是苗族始祖”论者商榷》,李默《盘古、盘古庙与瑶人的关系》,李本高《盘古非盘瓠—从瑶族文献中看盘古与盘瓠的区别》,彭官章《盘古并非盘瓠》,何光岳《论盘瓠氏的起源、分布与迁徙—兼议盘瓠与葫芦的关系》,石光树《从盘瓠神话看苗、瑶、畲三族的渊源关系》,王岚《论苗族盘瓠崇拜属于图腾崇拜》,孟慧英《盘瓠神话与畲族的盘瓠信仰》,盘承乾《瑶族与盘瓠神话—兼比较苗、瑶、畲盘瓠神话的异同》,李本高《瑶族“评皇券牒”中的盘瓠考》,罗汉田《全国盘瓠文化讨论会综述》,吴善淙、龙治安《盘瓠正名三题》,黄钰《盘古盘瓠盘王辨识》,秦天《盘王之女:发现中国神秘的根源的声音》,龙海清《湘西溪州铜柱与盘瓠文化》,石宗仁《湖南五溪地区盘瓠文化遗存之研究》,周生来《盘瓠形象对瑶族文化的影响》,徐华龙《盘瓠神话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朱雄全《盘古盘瓠新解》,何颖《盘瓠与生泽顺》《盘瓠神话的深层结构》,李天明、陈立浩《试论盘瓠神话的美学价值》,赵廷光《盘古、盘瓠考》,黄贵权《盘瓠文化与瑶族文化关系简论》等文章,对“盘古”、“盘瓠”之名及其神话传说以及文化内涵作新的研究。

特别是《盘古国与盘古神话》这部著作,以多学科的理论和视野,采用人类学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考察和综合研究,以实地事象与古藉印证,对“盘古”、“盘瓠”之名及其神话传说以及文化内涵作了深刻的研究。

信仰、崇拜盘古、盘瓠,符合“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性,自然不成纷争,信仰盘古与盘瓠也就不矛盾。中国56个民族社会多元、多样,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却未千差万别。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有差分,在互相交往、互动中,极少发生冲突、矛盾。因为盘古与盘瓠文化不是导向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战争,所以它成为和谐与和合传统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物质升华。

只是有必要提醒将盘古盘瓠与盘护混同者,也许讲起儒家经典来非常内行渊博,而一旦远离专业就别乱说,言外的、错讹的,实在没有说服力。

鲁迅先生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专门家的话多悖”。鲁迅先生解释:“他们的悖,未必悖在讲述他们的专门,是悖在倚专家之名,来论他所专门以外的事。我们应该分别名人之所以名,是由于那一门,而对于他的专门以外的纵谈,却加以警戒。”

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要是没有作充分的准备,对于自己没有研究过的东西,发言一定要非常谨慎。《盘王歌》中唱“盘古造天又造地,造下世间无万人”,古代桂林有盘古祠,瑶族盘古瑶支系敬奉盘古。切忌将开天辟地神盘古与盘瓠混合,更不可将盘瓠与盘王混合。

盘护是盘瑶始祖的历史真相

盘护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中国古代文化主张“和实生物”。《周易》说:“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絪緼、构精是合的形式。

这就是中国古代对天地万物,包括人类从哪里来的回答。它体现了中华古代文化对“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和合意境的艺术追求。

集合、会合、联合、结合、融合、合作所透视的是一个多元差异、智能创新的人文价值世界,一个具有完善性、系统性、辫证性的整体概念,盘古与盘瓠是同质异构的不同人物与神性,是会合、联合、结合、融合、合作之义的合理性视野,是“道并行而不相悖”性。

中国56个民族,族情有殊异,但各民族其道同一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夏商时仍有数千古国方国,到西周还有八百诸侯国,战国时还有七雄相争。

“生生之谓易”性,人类社会生生不息地发展、变易,需要日新、创新,“日新之谓盛德”。盘古与盘瓠之谓盛德,道并行而不相悖被代代传颂,是传统人文精神基本理念的物化。

须分别从传说、神话、图腾、语言等角度对盘王形象解析,盘瓠是畲、瑶、苗等少数民族的图腾,但不是瑶族盘瑶支系的祖先神,盘瓠神话属于族源神话,不是所有瑶族支系都存留着盘护祭祀活动,盘护祭祀完全是盘瑶支系的祖先崇拜。

历史典籍关于盘护描述,将盘护原形说成犬,在传承、播布、浸润的过程中,“盘护形象不断变形,曾先后被描述为龙犬、犬首人身、龙、龙鱼、麒麟、凤凰等,”解析盘护文化形象,应关注盘护文化因子,还原式的解析与变异式解读并重。

“历史”从古籍和遗迹中推衍祖先遗留成分,从而理解和发现“生活的古典”“现时”着力从瑶、畲族民间流传的活态民俗事象中,看到盘护文化形象如何一次次地被附加新的涵义,从而懂得个中的变异性和再生性。盘护有灵的观念,浸透在瑶、畲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瑶、畲族先民原始祖先神思想产物。

将盘护原形说成犬者,违背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在公元前三千年的蚩尤群体时代,尤和其他蛮族们就有了基本的雏形,而蚩尤群体就是瑶族和其他所有少数民族共同的远祖群体。

据考据,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的千金一笑,拙演“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引起诸侯反感,导致群雄混战。而盘护正是周幽王封的看管发配犬马的大护,即后来盘瑶支系所尊崇的盘大护。

正直的盘大护对周幽王的荒淫无耻愤然而起,应周幽王之子即后来的周平王之指令,孤胆独身智弑周幽王(高王),帮助周平王缔造和巩固了东周帝国;周平王弑父夺位有所顾忌,将国都从西安迁洛阳,盘大护亦有助周平王弑父夺位之顾忌,不敢为朝臣,获得周朝天子赐予三公主后先住南京十宝殿。

彼时的南京十宝殿,位于东周时都城洛阳的南边,经考证,为河南南阳,史称“邓”,即唐时杜佑《通典》说的大禹时“邓为禹都”,东周时辖申、邓、谢等诸侯国。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发迹而称“帝乡”,故史家称“南都”。彼时周朝天子赐三公主与盘大护完婚先住的南京都十宝殿。今之南京曾用秣陵、越城、石头城、钟山、建业、建康、江宁等44个名字,如战国叫金陵,元时称集庆,明清才谓之南京。

所以瑶族简本型、古本型《平王券牒》、《评皇券牒》里说的盘护王获得周朝天子赐予三公主后先住南京十宝殿,不是今天的地域名上的南京,而是东周时都城洛阳的南边当时管辖申、邓、谢等诸侯国的南京都十宝殿,即今天的地域名上的河南南阳。

盘护获得周朝天子赐予三公主后,住东周时都城洛阳的南边辖申、邓、谢等诸侯国的南京都十宝殿,毕竟树大招风,明智的盘护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带着周平王所赐金银携三公主远离是非之地,千里迢迢到古方国时期的桂国越地青山白云下的世外桃源,生下的六男六女,就是千家洞瑶族世祖,也是《千家洞》里说的千家洞十二姓瑶族的始祖。

《盘王歌》脉络清楚地描述了:盘护王获得皇家婚姻,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最早获得皇帝赐予可谓之特权的瑶族“创始祖”。

盘护王为了款待平王的到来,在猎狩山羊中不幸葬身紫竹林的悬崖下的枫树粗枝上后,婆王持《平皇券牒》苦心经营千家洞世外桃源。

直到一千四百多年后的宋末元初时期,中国再次陷入大动乱。千家洞瑶族未能幸免于难。元大德九年(1305年)三月,为了保族保种,经过头人们商议,将水牛角锯成12节,十二姓瑶各持一节,为500年后团聚信物。

元大德王九年(1305年)三月十九日,离开他们富饶美丽的世外桃源后未能如愿以偿,直到共和国成立,“千家洞”仍像谜一样。

古籍与音韵“转音”盘古盘瓠盘护

因为历史上正统史家杜撰历史混淆视听,所以当代有良知的学者们指出“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

我们更是认为知识分子将知识的价值,体现在一种坚定的人格勇气上,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上,对民族文化形象,应具有“知识产权”视野,盘古盘瓠盘护辨识亦蕴含着其他可能性的存在;我们反省混同盘瓠盘护之因,如果历史当事者的文化形象塑造是唯一的,那么民族独特的文化形象从何得来,历史智慧、民族智慧便无从谈起。

因此,停留在历史文化层面的略知上显然不够,应在对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多种可能性的探讨中,分析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

这种关于更深层次可能性虽然无法加以绝对证实,因而不同的人可能见仁见智,但是不能以此认定这种更深层次可能性没有意义。

对于盘古盘瓠盘护文化形象的解读,存在因认识能力的局限及视角不同而言人人殊。宋以后的文人记述对盘护子孙后代的族属及居住地记述得确定具体了。

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明代邝露《赤雅》、谢肇制《五杂俎·人部二》,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吴震方《岭南杂记》、李调元《南越笔记》等古籍文献记载具体清晰。

“清代以前的史籍中,盘瓠一直只称为‘盘瓠’,未见有‘盘王’之名称。在‘盘瓠’之后冠以‘王’字,如‘盘瓠王’或‘盘王’,主要是瑶、苗、畲等民族民间的称谓,特别是瑶族的民间口语、故事传说、祭祀活动和世代传抄的榜文券牒中,多称为‘盘瓠王’或‘盘王’,而在文人的著作中,把‘盘瓠’与’‘王’字连称,如‘盘护王’、‘盘王节’、‘祭盘王’、‘做盘王’、‘跳盘王’、‘唱盘王’、‘盘王大歌’、‘还王愿’、‘盘王的故事’、‘盘王的传说’等词语,则是在20世纪的八九年代才出现”。

学界仍有人说,盘瓠、盘瓠王、盘王是同一个人物的不同称谓,并非是两个以上之称,其原名盘瓠之后的“王”乃文化传承使然,这个“王”字无疑深化了人们对近代瑶族历史进程的认识,自然有其意义,因而这个“王”字的价值亦当是显而易见的--“是瑶族群众尊称其始祖盘瓠的专用名称”。

这是因不完全了解“盘王”,才认为“盘瓠之后的‘王’乃文化传承使然,”把盘瓠定性“是瑶族群众尊称其始祖盘瓠的专用名称”。

以上考稽辨析,了解“盘王”文化渊源,切忌想当然地将汉文训古或音韵地“推敲”而演绎为“盘古”就是“盘瓠”,“盘瓠”就是盘护。

应该承认,汉文音韵“转音”的学者的推论断义也并非毫无来由,汉文音韵“转音”的一定要慎重从事。虽然汉文音韵“转音”不存在纯然民族感情与客观立场,但汉文音韵“转音”的学者过于音韵“转音”的价值取向,就难免对民族历史文化中的汉文音韵“转音”引入浮游无根、以讹传讹的歧途。

因此尽可能从学术研究意义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去作汉文音韵“转音”,汉文音韵“转音”用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探寻不矛盾,而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种汉文音韵“转音”,彰显了文人做学问的主体意义,有助于人们对民族历史文化实际进程的透彻理解。有助于很严肃很认真很见功力的成果问世,避免断鹤续凫的硬伤。

瑶族盘瓠与盘护信仰习俗的历史及现状

史籍说“古徐国宫人娠而生卵,弃之水滨,有犬名鹄苍, 衔卵以归,遂生儿,为徐嗣君。后鹄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搜神记》说的犬含卵生黄龙,揉合鸟、犬、龙图腾塑成盘瓠形象,所以有的《过山榜》里说“盘护是龙犬”。

科学的滞后,今人不能用当代人的学问去苛求先民的学问如何言之有科学根据,先民们传论推源回忆漂洋过海遇盘王脱险得救,盘王保佑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今天的苗、瑶族的“太公图”、“太祖图”以连环画表现始祖盘护的英雄业绩:三皇五帝、高辛当朝、盘王出世、扯榜征番、归殿奉献、金钟变身、招为驸马、讨姓受封、发族传经、梅山学法、狩猎遇难、驸马出殡、踏歌击鼓。迁徙东南亚和欧美国家的瑶胞珍藏这种祖图,信仰这种习俗。

瓠篱、瓠觚、瓠匏都是葫芦,与伏羲、伏希、包牺、盘瓠读音相近。盘瓠传说与洪水葫芦传说揉合后在古藉和民俗资料里频以载之。

“三皇五帝,高辛当朝,盘王出世”,盘古与盘护时间跨度遥远。“盘瑶一代代人都很清楚这些渊远流长的祖图来由,不会把盘古说成是盘护。

葫芦在洪荒时代救死回生影响深远,晋人干宝《搜神记》闻录昔高辛氏宫女耳疾,医之挑出一虫,置之以瓠篱覆之以盘,俄尔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

苗、瑶、畲族同根发枝,她们的历史是在迁徙中边走边写的,在流动中完成盘护文化形象的塑造。盘护子孙受汉文化影响,与汉文化碰撞与互动,两种文化独立发展,各自保持自己的文化传承。

但是两种文化相互影响交融,进而形成杂交,盘护文化形象在苗、瑶、畲族人们心目中不会淡化,她们对自己的历史和盘护文化形象有自己独特的阐释。

“生生之谓易”,人类社会生生不息地发展、变易,需要日新、创新,“日新之谓盛德”。盘护崇拜在漫长的社会发展里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盘古与盘护之谓盛德,被代代传颂,形成过盘王节、跳盘王习俗。进入20世纪80年代定每年阴历十月十六为瑶族盘王节。

结论
尊重历史,避免断鹤续凫的硬伤

追溯远去的历史正是展望将来,正本清源,对瑶族历史负责,是民族文化自信。丑化瑶族的历史,贬损和刻意渲染“盘瓠子孙狗种也”,否定瑶族文明,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盘瓠子孙狗种也”,影响大,危害深!盲目援引正统史料的“学术”诉求,仍在歪曲瑶族历史。

我们痛心地正而告之,置古代史家中作的盘护非犬的科学结论于不顾,仍在糟蹋、歪曲瑶族历史者,要全面地、客观地把握历史材料,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历史现象个别性、独特性的研究与历史规律性统一起来,尊重瑶族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真正做到把历史上不负责任的史吏杜撰历史混淆视听的内容还给历史,杜绝断鹤续凫的硬伤。

2010年第一稿,2013年第二稿。

2014年第三稿,2015年第四稿。

2018年第五稿。

盘福东(1950.11--,广西全州县人,瑶族。

桂林博馆,研究员。中国瑶族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中国瑶族文化传承研究院副院长、广西民族学学会理事、广西瑶学学会专家组成员、广西瑶族文化促进会顾问、尤绵文化促进会顾问、漓江智库专家、《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顾问、桂林民族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民族考古学文化、抗战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著作26种(其中独著4种,合著执笔15种,主编7种),发表论文146篇,散文影视书评和报告文学350余篇,其中,《瑶族文明发展历程》、《广西文化图史》(合)分别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八桂文化》(独著)、《瑶族农民起义史》、《广西抗战文化史》(执笔)分别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东山瑶社会》获桂林市社会科学研究“独秀”奖。入选《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等官办辞典。

作者:盘福东

图片:赵云梅

编辑:华蓝


(0)

相关推荐

  • 广西凌云瑶族的称谓

    广西凌云瑶族称为布努瑶.蓝靛瑶.盘古瑶三个支系,约10558户48502人. 凌云布努瑶约 6948 户 32199人,集聚泗城镇后龙村:伶站瑶族乡陶化村:沙里瑶族瑶族乡弄谷村.布努瑶自称'布努'.& ...

  • 荐读|瑶族,九黎之后苗族的“双胞族”

    [视频▲九妹小美说·瑶族篇] 要说"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就不得不提瑶族. 2010年发布的<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上,广西巴马的瑶族老人罗美珍就以125岁的高龄高居榜首 ...

  • 端午节起源与祭祀先祖观察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也称端阳节.重五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称谓众多,本身就表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神秘莫测,流变的多元走向. 关于 ...

  • 【浠水话】盘伢儿及其他

    盘伢儿及其他 民间婚俗中总有些不太好的方面,比如费尽心机地捉弄伴娘.浠水也有,不过不是"捉弄伴娘"这么咬文嚼字,而是通俗地称为"盘伢儿". 按照浠水多数地方的婚 ...

  • 打板族要每时每刻盯盘吗?

    2018-09-06拾荒网 编辑:秋千上激情打板的考拉浏览:569次 很多涨停都是几秒瞬间拉上去的,松懈一下可能就错过了一个好板 不需要 大部分时间都是垃圾时间 看开盘前一个小时即可 盯盘盯的不是今天 ...

  • 东晋干宝《搜神记》盘瓠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 ...

  • 古代志怪故事:盘瓠,虫落,玉田,怀钩,藏金

    <搜神记>,作者东晋干宝,里面的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除了妖仙神魔,还记载了部分民间故事,比如田螺姑娘,马头蚕娘娘等.下面摘录其中的六个小故事. 盘瓠 高辛氏(一般指帝喾,黄帝的曾孙 ...

  • 路带共同体·太平洋50国:姐奴国(新西兰)盘瓠与公主王者归来

    太平洋上有两座巨岛,即新西兰南岛.北岛,<三国志>称其为"姐奴国". 绘制于18世纪60年代的新西兰地图 新西兰南北二岛大小相仿,分别排名世界第12.第14大岛,任何一 ...

  • 路带共同体の狗民国:盘瓠封地之谜——中国王子与公主的故事

    东汉<风俗通义>等古籍记载有帝喾时期一场民族融合战争.其时有犬戎侵暴,无人能敌,所谓犬戎之"犬"犹今日言虎狼之师.不得以之下,帝喾抛开当时血统.族群的礼法,宣布无论种族 ...

  • 盘瓠神话

    ​盘瓠神话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流传十分广泛,学界一直将其视为苗.瑶.畲三个民族的族源神话.从分布来看,苗族.瑶族.畲族.仡佬族.黎族以及台湾原住民地区都有盘瓠神话流传.根据狗立功情节的不同,盘瓠神话 ...

  • 令人吃惊的盘唇族老照片,盘唇越大地位越高,收到的彩礼也越多

    作者:鲁速 配图:网络 / 编辑:清懿 很多人应该听说过非洲的盘唇族,就是照片中的这个女子的样子,目前没有人知道盘唇族到底是怎么来的,盘唇族已经成为非洲的少数民族. 有一种主流的推测认为,盘唇的习俗起 ...

  • 期货人生:5.7 夜盘计划走势流畅,早盘重点玉米多,硅铁多

    [重点] 每天盘前发布的盘前计划,每个人必须认真看标记出明确形态明确点位的策略.(仅供技术学习,不具有任何指导意义) 1 纸浆,主力合约标准非常好,夜盘多单减仓持有 纸浆,夜盘计划第一个多单,而且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