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宁 | 那点念想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人们经常用五味杂陈来形容人生,只因为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情怀,是一份烙在心上的印。那些充斥着热气与地气的市井日常、那些裹藏着安静与闲适的乡村生活,细细品来,都是剧情岁月里最长情的一味。
井井有条的生活过得时间长了,也就变得无趣起来,就像超市里的疏菜,永远都被码的齐齐整整,一年四季都不改模样,外观上鲜嫩水灵,实则味道平平,全然不是来自童年和少年时代那份被惯养出惊喜的味蕾,后来发现,那份儿时的念想得以舒展的地方,就在还未被完全销蚀的巷子里。
常去的巷子不长,虽没有白墙青瓦、茅舍炊烟,却也应有尽有、常去常新。巷子里的风,总是不紧不慢地吹着,巷子里的人,总是不骄不躁地游着。行走其中,不论是吃饭还是买菜,整颗心会立马放松下来,那种感觉很像退下正装换上居家服,当即融入柴米油盐陈芝麻烂谷子的现世烟火气中,简单却唯一。看着在旧式的竹笼、车厢里挤满的带沙的西红柿、横七竖八躺着的弯弯扭扭的黄瓜和豇豆、叶锈斑驳的大小不一的茄子……满满的都是时令的农家气息,其貌不扬,但味道确是往昔岁月带着原始自然美的菜品。再看看坐在小矮凳上卖菜老人们招揽生意、左邻右居拉着家常,手里还不忘捣腾着分菜、择菜,脸上写满的明亮和知足,全然不在乎一下午卖了几块钱!
原本是去巷子里寻找那遥远的念想的,却意外地被那份努力和执着打动,就连平日里时常宠幸的酸奶榴莲大麻花、老王家卤肉、各家的砂锅米皮麻辣烫都退居二线了,这里一堆那里一团的地摊老人和那群永远争得不可开交的下棋人,变成了巷子里最有感染力的景致了。来的尽管来着,去的尽管去了,他们各自在自己的世界里丝毫不被打扰,那种用心生活的状态,那样固执有力地提醒你:不要忘了来时路上那颗最凡俗的心!
如果说巷子唤起了生活最初的美好,那么老家则治愈了繁忙中的焦虑,哪怕只是短暂的人间烟火,却也冷冷清清地风风火火。
每隔一小段时间,都是要回趟老家的。村子里的生活节奏是缓慢的,连屋顶那缕炊烟都是悠然自得的。每次回去,让内心舒展的事情很多,可以跟孩子们坐在院子里,看松鼠在窑洞门前的核桃树上窜上跳下、听火车鸣笛慢慢驶向河滩上的高架桥、回忆90年代初满村子里的人给滞留在火车上的乘客送水,也可以去河滩嬉水捡石头,再或者去柳树林接一桶山泉水,熬煮一锅别具风味的粥!
最最慵懒的事情,莫过于坐在大门口看风景。大门外那三块青石一字排开,坐落在土崖边,阳光摇曳在树叶的间隙,不温不火地中和着吹来的风,却能轻而易举地抚平生活中烦恼的褶皱。眼前永远是一副流淌着的画,树林、沙滩、小河、牛群,还有稍远处算不上山的山上的层层叠叠的青绿、树上卧着的黄鸟和脚下躺着的黑猫。
简单纯粹的乡土生活,会让身体里不自觉得生出一份恬静的力量。任外面的世界再闹,唯独此刻静享静观。正如木心老先生所说:“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甚好。
日子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无问风雨无问晴,生活的劳顿,就像写满“中年”字样的文字,大老远地就萦绕着一抹暮色和苍凉,一种背负和压抑,无从说起,却又无力抗拒。但终归是有点色彩的,于是,对理想生活的那点念想,全都折叠在日常圈子之内的那些琐碎的空挡光阴里,偶尔拿出来翻阅,也是一份难得的清欢。
作者简介
刘春宁,爱读书、旅游、音乐,喜欢在一半禅意一半烟火的生活中追求自我。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