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之巅 见证忠诚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对于一位曾在雪域高原驻守十载的西藏老兵来说,高原的一草一木都显得异常亲切,部队往日首长、战友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热情,更让我感到亲人般的温暖。

十年的雪域军旅生涯,因工作关系,我曾走遍了除阿里和墨脱外的所有西藏边关,

更是亲历和见证了边防军人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至今依然清晰记得,2006年夏,陪同总部工作组在海拔5370米的查果拉哨所哨位上,两位分别来自浙江温州和广东佛山的十八九岁战士,棉帽下因缺氧而青紫的脸被高原强紫外线灼伤,乌紫的嘴唇满是血口,紧握钢枪的双手手指全是冻疮,十个指甲个个青紫凹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界碑旁,他们站成了一尊塑像、一块巨石、一堵屏障。

然而像查果拉这样的哨所,在西藏边防中还有很多很多,

日东、无名湖、塔克逊、詹娘舍、卓拉、乃堆拉……

当我把在西藏军营十年的经历分享给同来的几位朋友时,他们或震惊、或惊讶、或感慨,却完全没有了以往在内陆时听到这些故事时的疑惑。

因为近一周的高原行,早已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了生命禁区生活的恶劣和艰辛。

在拉萨休整了两天,我们开始了继续向西的旅程。

沿拉萨河边新修建的机场高速一路飞奔,穿越嘎拉山隧道,通过雅鲁藏布江大桥后,溯江沿南岸继续向西进发。

排量本就不大的轿车,在翻越甘巴拉山时,缺氧使发动机的轰鸣愈发低沉,慢慢盘旋在环山公路上,不时飘来的云雾,让我们驾车愈发小心。

顾不上欣赏羊湖的美景,完全忘掉了缺氧造成的高原反应,

在部队老首长的安排下,我们专程来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甘巴拉雷达站。

我们为驻守在这里的十余名官兵特意带来了香飘万里的信阳毛尖和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的问候。

率队驻守在雷达站的舒上尉热情地出来迎接。这位来自天府之国的青年军官还特别陪同我们一起参观了这个从1965年10月建站至今,曾连续二十多年保持全军荣耀的英雄集体。

据舒上尉介绍,“甘巴拉”,在藏语中意为不可逾越的山峰,亦是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一座高峰,海拔5374米,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含氧量的48%,冬春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0℃。

因位于高原航空港拉萨机场附近,是连接西藏与内陆,祖国与东南西亚各国的重要航空枢纽。

矗立在甘巴拉顶峰极目远眺,雅鲁藏布江河谷云雾升腾而上,遮天蔽日,甘巴拉山北坡完全被云雾笼罩,环山公路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天路通天。

美丽的羊卓雍错在阳光照耀下现出炫丽耀眼的蓝色,在西南边拉轨岗日山主峰——乃钦康桑雪峰的映衬下,愈发宁静迷人。

舒上尉却告诉我们,雷达站的官兵很少有心情欣赏这世人难得一见的人间美景,他们在每次长达两个月的轮班值守期间,不仅要克服高寒缺氧对人体造成的种种伤害,更要面对24小时轮班值守时不间断的雷达侦测和空情研判。

告别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的官兵,我们继续向西前行,车子一直围着美丽的羊湖行进。

在浪卡子县稍加休整,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乃钦康桑雪山就像一个静静梳妆的美人,等候在路旁。

壮丽的卡若拉冰川就镶嵌她的南坡,显得异常夺目。

可以清晰地看到,冰塔林上,雪尘相间显示出各种云卷状的奇异褶曲,犹如能工巧匠精心细雕的花纹图案。

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缈处,一直延伸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晶莹幽蓝中,捎来几许凉嗖嗖的感觉。冰川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副巨型唐卡挂在山壁上,熠熠生辉。

据资料记载,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两个呈悬冰川形式的冰舌。东冰舌长3公里,宽750米,冰舌末端高5233米;西冰舌长4.5公里,宽1.5公里,冰舌末端高5145米。

整个冰川面积为9.4平方公里。冰舌前缘缓慢移动的冰层顶部发生张裂消融,形成壮丽多姿的冰塔林。

据介绍,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云水谣》先后在此拍摄外景,更使美丽雄壮的卡若拉冰川名气远播,不仅国内游人蜂拥而至,这里更是所有进藏的国际友人必到之地。

然而拍摄《红河谷》时为了制造出真实雪崩的情境,利用炸药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的一个三角形缺口却成为永久的遗憾,至今清晰可见,再也不会被补上。

相传莲花生大师所持盛藏甘露的宝瓶就寄放在乃钦康桑雪山处。

冰川消融,雪水下泄,甘露水就不断从雪山流下,潺潺流向江孜,变成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沿河居住的藏人初尝了乳汁般的甘露圣水,为其取名“年曲”,意为“尝味水”。

沿年曲河一路下行,还未到江孜县城,宗山古堡在阳光的照射下,已经远远呈现在我们眼前。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江孜因宗山古堡当年惨烈的抗英之战而被后人命名为“英雄之城”。宗山古堡遗址矗立在江孜古城中央的悬崖峭壁上,整个古堡群错落有致的雄踞山顶,海拔4020米,在年曲河平原中央显得非常雄伟峻峭。让江孜最享盛名的是它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

1903年冬天,英国侵略军从亚东进犯江孜,遭到西藏军民的顽强抵抗。英军死伤惨重,被迫逃跑。1904年4月,英军再次攻打江孜,他们凭着先进的武器,滥杀无辜,西藏军民在宗山上用土制枪炮顽强抵抗两个多月,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武器落后及火药库意外爆炸,弹尽粮绝,抗英勇士全部壮烈牺牲。古堡内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江孜军民保卫祖国领土的抗英炮台和宗土崖殉国纪念碑。电影《红河谷》就真实的再现了这段历史。

站在江孜县英雄广场前,宗山古堡静静耸立,当前抗英勇士们抵御英军侵略的枪炮声似乎依然不绝于耳,查果拉哨所战士紧握钢枪矗立成峰的景象,以及甘巴拉雷达站不停转动的雷达天线也清晰在目。

突然明白,西藏社会的发展,西藏边防的稳固,

不正是世代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茬茬边防军人用热血和忠诚共同铸就的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