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济渎庙--济水缘何为“渎”?

今年春夏之交,几个好友带着孩子从黄河以北的孟津出发,原计划开展一次以“武王伐纣”为主题的殷商文化之旅,看一看孟津会盟、修武誓师、牧野之战、朝歌定鼎。怎奈途中车流滚滚,看过孟津之后,旅程暂在济源搁浅。来到这济水之源,大小人等也不想白白浪费时间,因此,我们邂逅了济渎庙。

河南济源

拜谒济渎庙,也为消除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个疑问,这条几近消失却一直位列“四渎”的济水,为什么历代皇家执礼有恭呢?

古济水路线图

济渎庙里有个济渎池,池中有清冽的泉水涌出,是为古济水源。而王屋山天坛主峰,一般认为是济水最初的发源地,济水在主峰太乙池聚云气化雨而成,此时是被当作“神水”来看待的。而后自太乙池涌出,东过太行山,伏地潜流至济源城。

王屋山太乙池

济水自济源一出,经孟州、温县向东做二次伏流,横贯黄河而不浊,然后在荥阳再次神奇地浮出地面,过原阳时又分出两条水道,在北的一条叫北济,在南的一条叫南济。北济后来“水脉径断,故渎难寻”;南济伏流潜行至山东定陶,汇入巨野泽,而后由巨野泽东注于海。就这样,济水一脉三隐三现,出河南入山东,最后流进了浩瀚大海。

河南济源济渎庙的济渎池

在济水流过的齐鲁大地,孕育出了济宁、济南、济阳、济阴(今山东菏泽)、临济这些因济水而得名的一座座城市。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济水自王屋山东流,有时隐伏地下,至济南冒出地面而成诸泉。”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在济南视察,其间对济南党政负责干部也讲过这层意思:你们济南的根在济源。

还有山东东阿,当地盛产的传统名药阿胶也是用济水熬成的。东阿有阿井,在今兖州阳谷县,即古东阿县。“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也。”

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渎者,大川也。济水为九川之一,又以独流入海而为渎。在古代,人们以为华夏大地只有这四条大河有独立的源头并能直通大海,因此格外受到人们的尊重。那时候以淮河为东渎,以黄河为西渎,以长江为南渎,以济水为北渎。这“四渎”水神与“五岳”山神曾并肩享受着历朝历代皇帝的祭祀。当然,还有“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的龙王当年也享受过同样的待遇。古代东海、南海的概念与现在差不多,西海据说指的是现在青海省的青海,张骞出使西域时曾从那个地方经过。北海指的是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汉臣苏武曾在那里持节牧羊十几个年头。四海中,东海和南海都有独立的海神庙,唯西海与北海大漠荒僻,路途遥远险阻重重,只得采用变通的办法,分别在车马通途的河渎庙、济渎庙行望祭之礼。济渎庙中的北海祠就是为祭祀北海龙王修的。明代,北京城又建北海、天坛取而代之。

清源门

今天,当长江、黄河、淮河都还在昼夜奔流时,济水却过早地干涸、消失了。据说早在春秋战国时,七雄之一的齐国还是以“清济浊河为固”,济水与黄河一样发挥着天险作用。大约在秦汉时期,济水淤塞,荥泽成为平地,南济和北济都处于弱水一线的境地。唐之盛世,济水枯而复通,但已经是像大诗人白居易说的“盈科不数尺,岸柳难通舟”。此后随着黄河不断改道南侵,最终冲入济水河道。现在黄河的下游地段以及大清河、小清河,就是济水故道。不信去看看济南现在的位置,还有济南东北的济阳县,都跑到黄河边上去了。

济源标志——愚公移山

有人问,济水的魅力究竟何在?何以几近消失却一直位列四渎,并让历代皇家唯独对它执礼有恭?这个谜团,当年也让唐太宗困惑过。李世民问其大臣许敬宗: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济水甚细而尊四渎,何也?许答:济水因泉水发源,数段潜流于地下,历经曲折仍锲而不舍归入大海,其精神可嘉;济水之流量、流程虽无法与长江、黄河、淮河相比,但济水至清远浊,坚守其节,独运长波奔流而东,宁可潜于地下也不愿和性情暴戾的黄河同流,可谓个性明亮,品德高洁。尊济为渎,不是光看它的水量多少、水势大小。独自一条弱小之河能有如此雄心大志和高尚品质,为什么就不能名列“四渎”之中呢?

所以,不要小看了济水。千百年来,济水一直受到上自君王下至百姓的顶礼膜拜。唐天宝年间,玄宗李隆基封江渎神为广源公、淮渎神为长源公、河渎神为灵源公、济水神为清源公。济水在四渎中的独特之处就是“清”,济渎庙的山门就叫“清源洞府门”,里面保存着有宋以降几个朝代的建筑,可以想见昔日的兴盛和人们对它的尊崇。后来,济水神又被封为清源王、清源忠护王,元仁宗时还被封为清源善济王。明、清两朝虽说没有再封这公那王,但祭祀之频繁、祭礼之隆重,也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