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到,秋天的第一壶老白茶,村姑陈教你这样煮更好喝!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临近立秋的这些天,大雨时行。

近期,更是因一场叫“卢碧”的台风,迎来连日降雨。

阳台上种着的午时花,最近刚开始盛花,便被雨水淋得蔫呼呼,完全没有了精气神。

风声与雨声交织下,天气凉爽,暑热全消。

但其实,若不是台风带来的降雨天气,让福州从骄阳溽暑中解救出来。

换作往常,虽然立秋了,但天气还热着呢。

立秋时节,天气未变将变,正是季节更迭的微妙之时。

按古人记载的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早晚之间吹来的风,已经有了丝丝凉意;晨间时分,叶尖处凝着晶莹的露水;蝉叫得比往常更加欢畅……

秋天,正在从细枝末节处,悄悄降临。

凉风至,秋意兴。

值此时,不妨喝一碗老白茶煮出来的醇汤润燥,迎接秋日的到来。

不过,今年秋天的第一壶老白茶,应该怎么煮?

《2》

煮茶听雨,是非常诗意的画面。

翻到朋友圈里有人说:

“运动到一半,又开始下雨。回家静静喝茶,挑一泡老白茶,优哉游哉煮着喝。只是有些可惜,家里没有古风的煮茶砂铫,不然会更有意境。”

按村姑陈的喝茶习惯看,个人更偏好用玻璃壶煮茶。

尤其是,现代居家生活的煮茶,用具不需太复杂。

购一个煮茶加热所用的电陶炉,再买一个耐高温的玻璃煮茶壶,即可。

电陶炉,只需插上电源,便可使用。

而风炉加热、酒精炉加热等,还要另外再准备木炭、固体酒精等,繁琐又麻烦。

更何况,炭火的火力大小,调节起来还有诸多不便。

从省事角度看,自然是选电陶炉更经济适用。

另外,从煮茶壶的选择看,通体透明的玻璃壶方便观察壶内的情况。

从汤水滚沸,到汤色深浅变化,一览无遗。

比起砂铫、粗陶壶等,玻璃表面光滑,清洗起来更方面。

稍稍擦拭,清水冲洗,便能光洁如新。

可以说,电陶炉加上玻璃煮茶壶,百搭实用。

两者强强联合,是居家煮茶的不二之选!

《3》

南方的秋,内敛、含蓄。

尽管说,立秋过后,南方的夏日余韵犹在,还有秋老虎在前方等待。

不过在当下,雨水淋漓,出门不便,不宜聚集。

安心待在家,煮一壶茶消遣时光,最是安逸。

立秋恰逢周末,在家煮白茶, 要选对适合的茶。

煮老白茶时,可选项很丰富。

从理论上,除了新白茶不宜煮茶外,其他白茶都适合煮茶。

不过从个人口味看,更喜欢在煮茶时,煮点带枣香的老寿眉饼。

比如,2017秋分寿眉、2018白露寿眉等。

这些产自秋季的寿眉,梗叶蓬松,但它们在经历压饼后,叶片内的胶质物溢出,附着在表面。

伴随着后期的良好陈化,能够逐渐转化出果香、枣香等动人风味。

下雨天听着雨声,煮一壶枣香悠扬的老白茶。

在高温持续加热下,悠扬的茶香飘满四周围的空气,能一扫阴雨天气带来的沉闷感。

《4》

张潮在《幽梦影》里,曾说过,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

大意是,春天才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而秋天,是上天为了让你感受到更多情怀而额外增加的风景。

将这种对季节的感受变化,联系到喝茶体验。

那便是,在很多茶客眼里,将白茶泡着喝,才是日常生活的主流。

而煮茶喝,则是为了增加情调,感受不一般的茶味变化。

的确,用盖碗泡白茶,从茶水比例,到出汤方式、以及浸泡时间,方方面面都有细致要求。

而煮茶喝,相对要显得更随性。

少量的一点茶,就能煮出一大壶茶水。

考虑到高温持续加热煮茶的过程中,茶味源源不断浸出。

为避免将茶味煮得过浓,投茶量不能放太多。

通常在用标准盖碗泡白茶时,要投茶5克。

而换成煮茶,假设煮一壶300-400毫升的茶汤,那么仅需2-2.5克的干茶,便足矣。

投茶过多,茶味易浓,对喝茶体验无益。

客观来看,在茶味表现上,煮茶不如盖碗冲泡来得细腻。

盖碗泡茶能闻盖香,逐道茶汤细细品尝。

感受每一道茶汤的香气、滋味、韵味的变化。

而煮出来的茶汤,有些类似大锅饭。

相对而言,茶味个性没有盖碗冲泡来得那么突出、鲜明、层次分明。

不过,持续加热煮出来的茶汤滋味,也有它的闪光点。

在煮茶方式恰当的前提下,茶味相对泡出来的茶汤,滋味要更顺滑、柔滑、平顺。

春有百花秋有月,不同的方式演绎下,风景各不相同!

《5》

之前,接触了位很蕙质兰心的上海茶友。

那位茶友分享了她的喝茶经验,她在买了好几饼老白茶,平时在家喝茶时,都是泡着喝。尤其是夏天天气热,不喜欢慢悠悠的煮茶。

要不然,在暑热当头的时候,还要往面前摆一个热气腾腾的热炉子,只会让人感到燥热。

但最近因为下雨,阴雨连绵,天气渐凉。

然后,她就动起了煮茶的念头。

刚好,平时在撬饼茶时,剩下不少碎末。

她将这些碎茶末收集起来,买了专门的茶包袋,将碎茶放进煮茶壶内,刚好能利用得上。

茶包袋可以隔滤碎茶渣沫,避免整个煮茶壶内碎茶漫天飞舞,倒出茶汤后,会有不少碎茶,喝起来不方便。

不得不说,这位茶友分享的碎茶煮茶法,细节很赞!

但是,问题却来了。

据茶友说,她在煮这些碎茶时没称重,将碎茶往茶包一装,绑紧袋口后投入壶内,接了大半壶茶水后,摁下开关加热。

但是发现,煮出来的茶味太浓重了,这该怎么调整?

想了想,背后涉及诸多变量。

从对症下药的解决思路看,调整方式如下:

要精准确定投茶量,不要随意投茶;

要调试几次,不要煮太长时间;

在直接煮干茶时,要避免冷水煮茶。

《6》

话说,冷水煮茶和热水煮茶有什么不同?

冷水煮茶,即在常温冷水状态下,连茶带水一起加热。

而热水煮茶,则是等壶内的水先烧开后,再煮茶。

由于将一壶水加热至沸腾,需要不少时间。

在冷水状态下煮茶,容易因煮茶时间过长,导致茶味煮浓。

结合那位茶友的煮茶情况,她平时喝的老白茶饼,大多数是高山茶,内质丰富。

喝白茶饼时,撬饼剩下来的碎茶,品相虽不佳,但茶味丝毫不减。

何况在叶片破碎的情况下,碎茶会比叶片完整的白茶,滋味浸出速度更快。

是以,在煮老白茶的碎茶末时,要是从冷水状态下开始煮,并不妥当。

而是要等水烧沸后,投茶入壶内,等到茶汤再次滚沸,便可关火。

此时,在停止加热后,整个壶内还处于高温状态。

壶内的茶汤,从激烈滚沸、不断冒泡,到恢复平静的这段期间内,茶味仍在不断浸出。

等到最后的茶汤平静,倒出饮用,茶味浓淡往往刚刚好!

煮白茶不是熬中药汤,不需要煮太长时间。

内质丰富的好茶,在直接煮干茶时,热水煮茶更好。

而要是,泡开多次的叶底,或者是茶味寡淡的普通白茶。

那么,则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延长煮茶时间或者冷水煮茶。

做好细节,才能得出好茶味!

《7》

立秋时节,早晚天气转为微凉。

夜幕的来临,也比盛夏时节来得更早一些。

唐朝的白居易在写到早秋的天气时,用了一句话概括。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秋天的风,从西南方向吹来。

凉风拂过,树叶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凉爽与清透。

天凉,好个秋。

在季节更迭之际,喝茶同样要有新主张。

如果说,在酷暑当头的盛夏,用盖碗泡新白茶,喝点今年的白牡丹、春寿眉更应时应景。

那么,转入秋天后,不妨多试几次煮茶。

雨天寂寥,居家煮茶。茶香萦绕,满室馨香。

秋天的第一壶老白茶,滋润更暖心!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