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个孩子,但我们对孩子如何思考却又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仿佛那段人生中非常特别的时期在我们记忆中留下的东西如此之少,这种好奇和疑问也推动着一代代心理发展学家不断地对童年进行多样的探索。
在《孩子如何思考》中,国际儿童学习研究泰斗艾莉森·高普尼克将近30年来儿童发展研究领域的革命性发现展示给大家,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讲述现代科学对孩子研究的一些结论。
她不会通过这本书教我们应该如何教养家中“熊孩子”的“术”(方法),但这些更加基础的研究结果,却能作为核心的“道”来帮助我们更多。
让我们来看看她的这些结果可以再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应用。
一.
因果关系
作者在书的第一部分,用大量的篇幅来为我们讲述了孩子是如何通过想象世界与他人来形成内心因果理论的。
简单来说,从童年时就开始的反事实思维,不仅帮助成年人从思考中收获(其他动物只能通过试错),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有关于这个世界的因果关系理论。
我们在想象世界可能是什么样的时候,也逐渐形成自己对于客观世界的因果关系理论;我们在设想自己和他人的时候,也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于心理世界的因果关系理论。
每一个成年人从孩子时就一直在心里构建一套独一无二的因果关系图式,这套图式非常重要,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帮助我们设想自己、设想他人。但同时也是极其主观、充满偏见的,常常在潜意识里不断地影响我们的选择和行为。
我们来利用反事实思维看个例子:
一个学步的孩子走路被石头绊倒了,妈妈立刻到了他的身边,安慰他,鼓励他,提醒他以后留意绊倒他的石头。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这件事更可能会形成一种内部可变的归因方式,之前没注意到,以后注意到了,我就不会因为这个摔倒了。
随着这样的事件积累的越来越多,他遇到困难会解释成自己需要努力和提高,不断的循环下去,他能够不断突破自己,持续成长。
另一个孩子,老人走到身边开始怪罪那块石头,如果不是因为它,孩子根本不会摔。
这个过程中,他更可能形成外部不可变的归因方式,都是因为其他的东西和人,才让我这样的。
随着循环和积累,工作不顺都是因为同事,爱情不顺利都是因为对方,生活不顺都是因为家人……他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问题,无法看到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
每个人心中这套主观偏见的“因果关系图式”就在自己是孩子的时候,在与世界和他人的互动中,不断的形成了。
作为家长,孩子最亲密的直接照顾者,我们自己的因果关系图式,会影响我们的思考、选择、语言和行为,它们最终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形成孩子自己的因果关系图式。
我们希望孩子对外部世界和他人行为怎样做解释呢?答案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解释方式里。下面的妈妈显然可以做得更好。
二.
孩子的注意力
作者在书的第二部分,着重讲述了有关孩子注意力与记忆的内容。在这我想聊聊注意力。
成年人通常可以努力的让自己的意识专注在某件事上,这被称为“内源性注意”,我们就像控制聚光灯一样,把注意集中起来。
集中后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让我们产生“注意力盲视”的现象,就像聚光灯周围的一团漆黑一样,注意力以外的“大猩猩”很难进入意识之内。
而孩子常常被外界的各种事物吸引,这个世界里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那么新鲜,这种被外部吸引的注意也被称之为“外源性注意”。
之前吸引我们的那些外界事物,被我们熟悉以后,会逐渐习惯化,它们的吸引力也就降低了。
作为成年人,我们在观察孩子上课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像我们这么善于集中,有些枯燥的事物很难让孩子保持注意。
但孩子注意力的优点在于更高的灵敏度,孩子们可以注意到我们成年人很少注意的事物,这样的注意力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快的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
就像书中所说,孩子似乎是让世界决定他们会看到什么,而不是自己决定要从世界看到什么。
认识到孩子注意力的特点,我们一方面在孩子被外部吸引的时候可以尽量避免打断他们,因为这是他们在认识这个世界,也是他们大脑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了。
另一方面,我们在孩子需要专注的一些情况下,尽量减少他们周围可能吸引注意力的事物,或尽快将这些事物习惯化。周五的时候获得一块寿司形状的特殊橡皮,在经过周末两天快乐的使用以后,周一时候对孩子上课的影响就会小很多,其他类似的橡皮也不再像原来那样有吸引力了。
三.
爱与童年
幸福的童年是我们一生所能获得的最好礼物,也可能是我们一生中能给出的最好礼物。
作者在最后的部分讲述了很多爱与童年的内容。
养育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昨天我们那个襁褓中可爱的孩子还在挥动着小手,一回神他可能已经背上书包走进了学校,再一转身他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极其灵活、不确定、非常可塑的未来,迅速地成为了无法挽回和不可更改的过去。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未来能够幸福,至少比我们自己更幸福,也更少经历我们犯过的错误。为了让孩子比自己幸福,很多父母为孩子规划了看似美好的未来,而这种未来也往往因为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控制之间产生的剧烈冲突而破碎。
我们很难能够保证孩子获得幸福的未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去提高未来幸福的可能性。但其实,我们能够保证让孩子获得幸福的童年。
幸福的童年就像一种固有的免疫力,是一个人一生所能获得的最美好最珍贵的礼物。
这样的童年,只有孩子的亲密照顾者能够给予,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特殊责任。
最后奉上我自己阅读后制作的内容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