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左钟岫钟情文艺,杨祖彤祖上荣光

|每周五更新/廉克飞(撰文)|
左钟岫(现在叫左凡),是左宝贵三子左国樟的第四子,也是左宝贵的亲孙子,他于民国十一年六月十八日(1922年8月10日)生于东王庄,原名左钟岫,1946年改名为左凡,1939年8月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离退休后一直定居郑州,2019年去世。他自幼聪慧,喜爱文艺。6岁在家入私塾,1932年进入河北省立第一师范附小读书。次年考入河北省立第一中学。在孩提时代,常从父辈口中听到先祖奋勇抗日血洒平壤的动人事迹。这些故事激发了他为先祖报仇雪恨的决心,初步萌发了他走抗日救国道路参加革命的思想。

左边为 2014年回乡祭祖的左凡,时年92岁。右边我爷爷廉成灿

中国铁路文工团明星更是数不胜数,团里面人才辈出,星光闪闪。相声大师侯耀文、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石富宽、著名影视演员张国立等一大批业务精湛、德艺双馨、具有很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艺术家都出自铁路文工团。
凭借他的文艺天赋,刚一进入队伍,就成了一名文艺战士,他入伍不到半个月,就登台演出。开始了他的革命艺术生涯,辗转于沂蒙山区进行宣传和演出。曾扮演过《前线》中的苏联军长欧格涅夫;《第五纵队》中的反动参谋长;《日出》中的方达生;在《今日苏联》《自由万岁》《圣战的恩惠》《雾》《谁战胜谁》等剧目中均扮演了主要角色,此外还编了《女儿的血衣》、《副队长回来了》等话剧。
1945年调入中共山东分局学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党校生活结束。分配到文工团工作,先后在淄博、滨海地区及枣庄地区演出。
1946年初,随军区宣传部长陈沂同志经上海到东北4月,他组建了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文工团并且担任团长,后参加四平战役并在前线宣传演出。激励我军将士英勇杀敌:由于他身材魁梧,一身正气,有其祖父之遗风,而且演技精湛,他曾在哈尔滨出演过《李闯王》这一角色。1949 年入关南下南昌,同李林等同志组建江西八一革命大学文艺部,任文艺部主任。为该校文艺队伍的发展。做了奠基石的工作。
1950年五月,他奉命调至铁道部,以他为主组建了“铁路文工团”,该团的命名,是由他首倡得到上级的认可和批准的,于当年10月,中国铁路文工团正式成立,左凡也成了铁路文工团首任团长。从此之后,“铁路文工团”之名就风靡全国,时至今日,中国铁路文工团已经成为了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直属企业单位,国家级大型综合文艺团体,A级电视剧拍摄单位。文工团有内设机构11个,包括:综合管理部(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 )、计划财务部、后勤管理部、演出联络部、艺术创作部、歌舞团、曲艺杂技团、影视舞台剧制作中心、舞美工程部、二七剧场管理部。全团现有演职人员近400人。
建团60多年来,中国铁路文工团先后创作、排演了3000多个曲剧目,拍摄了60余部影视剧。一大批优秀作品和演职员荣获了国内外各类大赛金奖、大奖400多次,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相声大赛”一等奖,中国曲艺“牡丹奖”、话剧“金狮奖”、戏剧“梅花奖”、声乐“金钟奖”、电视剧“金鹰奖”和“飞天奖”、电影“百花奖”,“布达佩斯国际马戏节”金奖,“法国明日杂技节”金奖等。
中国铁路文工团明星更是数不胜数,团里面人才辈出,星光闪闪。相声大师侯耀文、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石富宽、著名影视演员张国立等一大批业务精湛、德艺双馨、具有很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艺术家都出自铁路文工团。
中国铁路文工团送戏下基层慰问演出累计行程30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各类演出2.8万多场,观众累计达3200多万人次。出访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文化使者把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左凡任团长期间,他导演了《战魔发抖吧》、《双喜临门》等剧目,之后组成文化宣传列车,在京汉和陇海铁路巡回演出。文化列车的文艺宣传,这一首创的文化宣传形式,凝结了左凡同志的大量心血。1953年3月,调至铁路第四工程局和武汉铁路局,1964年,调到郑州铁路局,在铁路局工作期间,曾任铁路局工会指导员、宣传部副部长、工程机械厂厂长、职业学校副校长等职“文革”中多次受到冲击,受到过错误的批判。
1994年的《临沂日报》曾经这样评价过他:“左凡同志,性格坦荡豁达,为人耿直,对人热情诚恳,不贪图虚名,不谋私利,关心他人胜过个人。在行军作战中,他虽患重病,但是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有病的同志骑,个人忍痛步行。在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在风风雨雨的运动中,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应有的批判,但他矢志不移地相信党的伟大和光荣。他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革命而工作,不怨不艾,不骄不馁,从不居功。现在虽已离休,年逾古稀,依然怀着革命的豪情,用诗抒发着他的理想和希望。”
左凡无愧于左宝贵的后人,他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在“铁路文工团”创建和发展中,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没有他的首创和努力付出,就没有铁路文工团的今天,他是我国文艺事业的助力兵,推动剂。他的一生是坦荡荡一生,是朴素的一生,是丹心向党的一生,如果左宝贵地下有之,也会为自己有这样孙辈而光荣和自豪。
其实在左宝贵的孙系一辈中,还有一位巾帼英雄也值得让人尊敬与铭记,她与左凡一样,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她的名字叫做杨祖彤。
杨祖彤的母亲是左宝贵的四女儿左国芳,父亲是杨铭贵,她的祖父则是清朝福州水师提督杨歧珍。
杨歧珍
清道光十六年(1836) ,杨歧珍出生在寿州谢家集区赖山村一户农民家庭。幼年习武,17岁时跟随父亲杨守恩辅助管理寿州团练,巡防州境。次年,在朝廷招募寿勇时,与父杨守恩投营留防于江苏六合县。杨守恩在六合阵亡后,杨歧珍只身投军从戎,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发誓要为父报仇。
杨歧珍在历次战斗中屡屡获胜,官职也不断得到擢升。两江总督李鸿章也上奏他的功劳,清廷将其功交军机处记名,遇有总兵缺出,尽先择任,杨歧珍因战功受封“裴凌阿巴图鲁”号。
1883初,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开始备战。杨歧珍接受朝廷命令以记名提督的身份发往浙江,受巡抚刘秉璋差委办理台州军务。中法开战后,他一刻不停地赶往镇海勘察形势,筹办镇海军务。
在中法战争中,杨歧珍指挥有方,他指挥士兵击中法军船上部分设施。虽然距离比较远,不能重创法舰,但是法军船只狼狈逃窜,至此以后法国舰队多次偷袭镇海口沿港炮台,都没有得逞,敌人的炮舰多次受伤,两条木渔雷艇被击沉。中法停战,中法镇海之役取得胜利。杨歧珍在镇海中法之役中战功卓越,被朝廷肯定,光绪帝还特此御批:“杨歧珍著交军机处存记,遇有提督,总兵缺出,开列在前……”。光绪十一年(1885)7月19日,清政府酌奖镇海之战出力人员,赏给杨歧珍头品顶戴,记名总兵。
光绪十三年(1887)杨歧珍调任为海门镇总兵。杨歧珍到海门(今椒江市)任总兵兼台防统领。他到任时,沿海盗匪猖獗,经常在海上抢掠渔民船只、财物,无恶不作,沿海人民,夜不能寝,生活不能安宁。杨歧珍深入渔村,详细了解海盗情况,与当地绅士、渔民共同谋划剿匪对策。且勤练水兵,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并亲自指挥追击海盗,连战连胜,擒拿海盗1500多人,救出被掠夺的难民无数,海盗终于肃清。
五年后,杨歧珍升任福建水师提督。离任时,沿途数万人夹道含泪相送。为纪念他在海门的功绩,在城内立了“外援福建水师提督西园杨公去思之碑”,并把“新交街”改名为“去思”街道,以示纪念。
光绪十八年(1892)七月,杨歧珍到福建上任。加强了南洋水师建设,加固国防,抵御外敌入侵,并接替前水师提督彭楚汉修建的胡里山炮台及厦门海岸炮台指挥中心,耗时五年,光绪二十年(1894)加尚书街,赐御书“福”、“寿”单字匾两方。第二年,中日之间矛盾激化,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沿海边疆问题增多。七月,为保卫台湾和中国领土完整,渡台驻守台北府,统率基沪诸军,全力筹备海防事务。光绪二十一年(1895)4月,中日两国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杨歧珍奉令回闽担任原职。晚年战功卓著,慈禧太后曾三次召见,赐御前行走,授一品顶戴,赐封为“哈密郡王”。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巡洋过程中,劳累过度染上恶疾,不幸病逝,享年六十七岁。
杨岐珍死后,追随他参加水师的安徽籍族人,将其遗体运回其故里赖山集,所过州县官员皆跪接跪送,十分隆重。其墓表上的挽联为光绪皇帝的老师、军机大臣、大学士孙家鼐所题。今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的杨岐珍墓,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当地的政府部门为其定调为“民族英雄杨岐珍之墓”。
杨歧珍生前同左宝贵便是交好与知己,友情笃厚,两个人曾经在上海宝山同太平军战斗中,同生共死,患难与共,后来左宝贵成为陆军将领,而杨歧珍成为海军将领。左宝贵在甲午一战牺牲后,杨歧珍多次遥祭并撰文悼念,两人情谊可见一斑,后来在杨歧珍的主持下,两家结成秦晋之好,左国芳嫁给了他儿子杨铭贵。杨祖彤生于这样的家庭,无论是祖父还是外祖父,皆是忠肝义胆,威风凛凛之人,她怎么可能会变成胆小懦弱、庸庸碌碌之辈,她最终活成了新中国的那一道最靓丽的风景,被世人称为“戎装侠女”,也是连云港历史上第一位女市长。

市长(女)杨祖彤

待续…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