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最后一站——老年病房采访记(一)

生命的最后一站

——老年病房采访记

侠 子

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因母亲生病的原因,我“潜伏”老年病房三年,并且将在这里看到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记录了下来,呈现给大家。希望这些生命即将消逝者的故事能给读者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这里不仅仅记录下了这样一些故事,更像是一堂生动的生命课,它的真实催人泪下,它的残酷也让人警醒动容,它能够让我们看透生命的本质,懂得活着的意义,还有更多的人生智慧。

如果你的生命还剩下十年、五年或者三年,你将如何度过?

如果你有家人、亲人还剩下为数不多的日子,你又该做些什么?

看看这些文章吧。抓紧每一刻,活在当下,不委屈、不凑合、不将就,因为我们生命里未来的每一天都是我们的余生,在有限的余生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您读懂了这些故事,也是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意义之所在。

1.一个被甩出来的“包袱”

“我觉得我被他们像甩包袱一样给甩出来了!”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的,是新来的15床。这是一位78岁的老太太,四川人,年轻时随丈夫到北京工作,生育一子。老太太面容慈善,能走路,能自己吃饭,可就是精神不太正常。好的时候,是一个温婉可人善良可爱的老太太,犯病的时候是一个人人嫌弃厌恶的神经病。

据护工讲,这个老太太已经辗转了三间病房,皆因护工以看护不了为由将她一次次像踢皮球一样踢出来,家属找到主管病房的主任,给安排到其他病房,时间不长,又以同样的原因被其他护工踢出来。原因是老太太经常犯病,时常骂人,总怀疑别人偷她的东西,严重时还会有自杀倾向,哪个护工也不想摊上这么一个“麻烦”。

现在照顾15床的护工说:“她遇上我,算是她的大幸运了。我从来没有像其他护工那样恶狠狠地对待过她。即使她骂我,说我偷她东西,说我想害死她,我都不搭理她。我知道她有病,我就从来不把她当正常人看。”

老太太坐在病床上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看着护工,不知道是否能听懂护工正在说她。

“从来不把她当正常人看”,这句话还是让我内心震了一下。

这是一句出自一个被大家称为“大善人”的护工之口,可能从她们的角度来看没错,但是患者和家属心里听了可能就会五味杂陈。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说老年病房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这里住着一些特殊的老年人,即使说他们不正常,也无可厚非。事实如此嘛!

一句“从来不把他们当正常人看”,把这些住在老年病房里的人与外面世界的人区分了开来。他们确实与外面世界的人不同,但他们之前也都是外面世界的人啊!

有一次,我去医院看母亲,15床的老太太一看到我走进病房就问护工:“是您打电话叫家属来看我们了吗?”(从这句话可想而知,她的内心是多么孤单,多么地渴望亲情的关爱与陪伴。)

护工一边看着手机微信一边冷淡地回答:“我没有这个义务!”

老太太问:“那您都管什么呢?”

护工说:“我只管你的吃喝拉撒。”

“噢。”老太太自己坐在床上陷入沉思。

护工私下里跟我说:“她(15床老太太)一大早从床上坐起来,就拿暖瓶里的开水往窗台上的几个花盆儿里倒,我把花盆儿都搬到别的屋去了,不搬走这些花儿两天就让她都浇死了。结果她说我把她的花儿偷走了,还说我要害死她。刚才还骂我说我嫁不出去,没人要我。”

护工说着,忍不住大笑起来。

最可笑的是:“昨天晚上跟我说,让我给她找工作。说她什么都能干,她不想在这儿待着了,问我能帮她找个工作吗?今天早晨就开始骂我嫁不出去,没人要。你说多可笑?”

这时候,15床老太太开始从床上下来,问护工:“我的袜子怎么找不到了?您看到我的袜子了吗?”

护工故意噘起嘴唇假作生气的样子说:“你的袜子还能跑得了?肯定是你自己又乱放,忘了地方。”

护工说着过去掀起15床的褥子,结果在下面找到五六只不一样的袜子。

老太太把袜子套到脚上,看了看护工,又看了看不会睁眼也不会说话的邻床,嘟囔了一句:“她老这么睡,睡得着吗?”说着自己也仰面躺到床上,像14床一样紧闭着嘴巴和眼睛。护工和我都笑了笑。

还有一次,我去看母亲,正碰上护士长查看病房,护士长每张病床都走过去看看病人的状态,走到了15床时问她:“您睁着眼睛躺床上干吗呢?”

老太太说:“我睡觉呢。”

护士长问:“您睡觉还睁着眼睛啊?”

老太太说:“不是还没吃饭吗?我等饭呢。”

“对,一会儿饭就来了,等吃了饭再睡。”

“嗯,挺明白。思维敏捷。”护士长笑着跟我打着招呼出去了。15床老太太却在床上开始发泄她的不满:“总是没事儿拿我们病人寻开心!总以为我们有病,其实我有什么病呢?我为什么被送到这儿来啊?谁把我送来的?”随后她又开始问护工:“请问是谁把我送到这儿来的?你们这里是养老院呢还是医院呢?”

护工说:“是你儿子和你老伴儿把你送来的,这里是医院。”

“噢,那我有什么病呢?我怎么从没吃过药打过针呢?”老太太问护工,也像喃喃自语。

“你有糖尿病。”护工几乎每天都回答她这同样的问题。

“糖尿病不是在家也能治吗?干吗让我住到医院里啊?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呢?我不会是永远都住在这里了吧?我怎么感觉他们像把我当个包袱一样给甩出来了呢?”

老太太说着就开始翻床头柜里的东西,找提包装衣服。

护工问她你要干吗啊?老太太说,我要回家!

然后老太太手拎着提包在病房的楼道里转悠,护工就在后面跟着她,一边走一边在后面说:“您看您每天都这么闹腾,您回不了家。您儿子不来接您,您也出不了院啊!”

老太太在楼道里转悠了几圈后,停留在护士站,央求值班的护士帮她给家里人打个电话。

护士说,您等着家属来的时候,您跟您儿子和老伴儿说,您跟他们商量,看看他们愿不愿意接您回去。

老太太被护士拦着,护工跟着,在楼道里转悠了几圈后,最后不得不又回到病床上。

她躺在床上喃喃自语:“是谁把我送来的啊?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啊?你们不会让我一直在这儿住到死吧?”

这是一位终日在医院里坐起躺下内心备受煎熬的老太太,她不像其他明白的病人那样对人充满友好和热情,大多的时候对人充满敌意,有时不高兴,你跟她打招呼她也不理。护工曾私下里对我说:“其实她什么病也没有,糖尿病算啥病?人家有糖尿病的多了,在家不是吃吃药就行了吗?她连胰岛素都不用打。就是他们家里人嫌弃她,把她弄到这儿来了。其实她儿子经常去这去那的做义工,献爱心,一出手就几千元的给人家,他怎么对他娘不多关爱关爱,不多献献爱心呢?”

护工坐在小马扎上,一边缝着衣服一边接着说:“不过这老太太也真是够人烦的,儿子媳妇都烦死她了。她那个老伴儿自己一个月4000多块钱住到公寓里,这老太太说她老伴儿和她离婚了,又找了一个年轻的,可是那老头每次来都给她拿吃的、喝的,买牛奶、熟食、火腿肠。哎哟,老头来了以后,这老太太就像小姑娘一样说话可嗲了,娇滴滴的。”

老太太一脸木然地看着护工,不知道护工正在说她的故事。也许她知道,能听出来,但是知道又能怎么样呢?

有一次恰逢星期日,我去医院看母亲,正好赶上15床的老太太又不停地追问自己为什么在医院里,儿子为什么没来看他。

护工回答了两遍之后不耐烦出去了,老太太开始问正在给母亲喂饭的我。

“您见过我儿子吗?他怎么一次也不来看我呢?”

我说我来的时间一般是下午,他一般是傍晚来,我没碰上过,但我听护工姐姐说他每个星期都来看您。

“噢,那我怎么一点也不记得呢?我感觉很久没见到他了。”

“您耐心等一会儿,今天是星期日,晚上他就会来看您的。您放心,哪一个做子女的都不会把老人扔到医院里不管的。他不会不来,再说医生有事也会给他打电话的。”

老太太兴奋地从床上坐起来,脸上堆满笑容对我千恩万谢地说:“谢谢你啊,你这么说我好高兴啊!我心里痛快极了!我心里的一个疙瘩终于解开了!”

老太太说着走下床,面带微笑地绕过14床的老太太走到我身边,我侧侧身,她径直往里走,走到母亲床前,她轻轻地伸出手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脸说:“你闺女对你多好啊!你安心养病吧,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母亲对她笑,我也跟她说谢谢!然后她又有些失落地重新坐回到自己的床上开始发呆。

护工看到她的表现凑到我跟前偷偷跟我说:“他儿子,每次都是提前给我打好电话说好六点来接,说六点就是六点,早一会儿也不到,我每次都提前给她穿好衣服让她坐床上等。他儿子来了往门口一站就喊‘走,走啊!快点!快点啊!’一脸的不耐烦!完全就像例行公事。等她坐上轮椅推出去,结果不到七点就给送回来了。估计就在楼下的小饭馆吃了个饭就推回来交差了!其实他家离这儿连五分钟的路都没有,就隔条马路,星期六你们都休息,把她接回家住一晚上,享受享受亲情,星期日再送回来也行啊!他们家啊,真没法说,儿媳妇不上班,天天在家,孩子也上学了,家里就容不下她这么一个老太太吗?”

2.给儿女多留下爱,少留下债

“如果我的爷爷奶奶懂得养生,我的父母就不会倾尽家财为他们看病;

“如果我的父母懂得养生,我们做儿女的就不会这么累;

“如果我们懂得养生,就会自觉地爱护自己的身体,将来不给儿女添麻烦。

“奉劝天下的父母,给儿女多留下爱,少留下债!”

这是一位患者家属的心声。

9床是一位七旬出头八旬不到的老太太。听看护这位老太太的护工谷姐姐说,现在老太太的儿子为了给她看病,不仅离了婚,还把房子给卖了。这是多大的代价啊,如果老人们懂得养生,当儿女的至于付出这么多吗?至于如此累吗?

出于职业的敏感,我特意到隔壁病房里去看了一眼那个终日闭着眼睛只会昏睡的老太太,也从护工那里听到了一些关于老太太的故事。

知道了老太太的一些情况,我要说的不仅仅是懂得养生的问题了。一个溺爱儿子的母亲,一个强势霸道的母亲,一个不知道爱为何物、如何爱自己的人,本身就埋下了问题的根源。

老太太姓赵,是北京人。年轻时因性格强势与性格软弱的丈夫离了婚,之后一直是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老太太一辈子要强,工作之余,为了能多赚些钱,冬天自己从煤厂拉煤卖煤,夏天推个小车卖冰棍儿,总之能挣到钱的事儿,她都去干。

几十年的相依为命,让儿子看到了母亲的艰辛和不易,也与母亲的感情更加深厚。

老太太为了生活过度操劳,五十岁以后就患上了高血压。

高血压是什么问题呢?

中医是这样解释的,高血压患者除了遗传因素外,不良生活方式、性格、环境等因素都会造成高血压。但大多数高血压都是因为情绪压抑,长期不开心导致的。当然也有性情急躁、生活压力大、焦虑烦躁等原因。这些问题积聚的时间越久,情绪和心理的问题得不到疏解,身体的气不通了,血就阻了,于是就有了淤堵,气机失调。后来老太太得了中风,半边身子动不了。

但老太太是一个事事亲力亲为的人,她即使身体已经不便,但习惯了什么都操心,什么都过问,尤其是对儿子,无论儿子多大,在她眼里都觉得他是孩子,都觉得他做不好,什么也想得不周到,于是事事参与。就连儿子的婚姻,老太太也给了决定性的意见。她不仅没有总结自己婚姻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反而以过来人的身份阻挠和参与儿子的婚事。

儿子谈的对象,家世不好,她不满意。

儿子处的女朋友因工作性质需要经常性出差,她也不满意。

儿子的女朋友来家里做了个自己喜欢吃的菜,她嫌人家不懂得照顾儿子,不会体贴人。

儿子结婚后,儿媳妇对她敬而远之,她给媳妇制定规矩:出差的工作要换,每天晚上必须回家一起吃饭。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要先对着镜子笑一笑,然后要对她和她儿子笑一笑。

儿子对媳妇好,她嫉妒。儿子帮着媳妇说句公道话,她生气,骂儿子是白眼儿狼,娶了媳妇忘了娘。

儿子的婚姻在她的强烈参与下,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她60岁那年,儿子和她又重回到了相依为命的母子时代。

要说这个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典型的妈宝男。家里有一个太强势的妈,儿子的任何事从小到大都由母亲包办,这样的儿子难免就显得窝囊。他的婚姻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现状,和母亲的强势、独断专横及自己的无能有关。

我曾经多次在病房外的走廊里见到过这位老太太的儿子,四十多岁的年纪,穿得有些破旧不堪,说得不好听有点儿像流浪汉。至于他做什么工作,我没有了解。听护工谷姐说他没有子女,离婚后又卖了房子,他只要下了班就来医院看母亲,有时晚上也会在这里坐上许久才回去。

我看见他的时候,他经常坐在他母亲病房外的暖气管子那儿的一个小马扎上,手里拿着手机低着头,不知道是累了还是在沉思,反正他的眼睛没盯在手机屏幕上。他很少跟人说话,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在那儿坐着,坐一会儿进病房里去看看母亲,然后出来再继续在那儿坐着。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心理压抑,是不是也不开心,我觉得是,似乎这不用怀疑。

他的母亲给了他这样一种生活,不知道他是否有怨言。母亲对他从小就是溺爱,而他对母亲也一直都是愚孝。

他用自己的方式陪伴着母亲,只是他那已近昏迷的母亲知道吗?如果她还有意识,她是不是特别后悔自己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连累了儿子呢?也许她到死也不会明白,正是因为她的无知和参与,才导致了自己和儿子的婚姻悲剧。正是因为自己不懂得爱——爱自己和爱别人,才让他们母子的生活一团糟。

其实无论她知道不知道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一天强势的她走了,剩下她无能的儿子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听医生私下里说,他是拼了命地想让他母亲活着,自己的家没了,就只有这样一个老人了,他把自己的全部心思和情感都投入到母亲身上了,可是值得吗?

如果母亲一旦走了,那对他将是多大的打击啊!他活在人世的希望是什么?

其实这个故事,我还想和大家讨论的是什么样的爱才算是真正的爱?

天下的母亲没有哪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唯有正确的爱,才是真爱。

什么样的爱算是正确的爱呢?教会孩子独立和成长,教给他们人生的智慧,培养他们坚强乐观的性格,笑对人生的态度。当你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他们还能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幸福的生活下去,唯有这样,走了的人才能真正放心,才能真正了无牵挂,闭上眼睛。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马朝凡 | 第55床

                                           第55床 那时我已睡着,外面的吵杂声却把我的眼皮儿拉开. 后夜的同事忙起来,像暴风雨前的蚂蚁.我跟了过去. 是55床! 这 ...

  • 王慧骐 | 病房里听来的故事

    病房里听来的故事 南京  王慧骐 作者王慧骐先生,生于扬州,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东方明星>月刊主编.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图书编辑出版中心 ...

  • 病房里的故事

    医院住院部四楼是神经内科病房,母亲住在四楼最东边那间病房里.房间里有三张标准床和一张加床.从门口到窗户,床位号分别是40.41.42.14+.母亲住在42号床上,紧靠窗户的14+床由42床病人的家人使 ...

  • 戴智生 | 意外死亡

    意外死亡 老太太右臂骨折,住在中医院外科病房里.她伤势明显好转,人却突然死了,十分蹊跷. 病房三张床,仅住了她一人.清晨五时左右,值班医生安排急诊患者入院,发现老太太倒在床底下,已无生命迹象. 家属接 ...

  • 人情冷暖:908号病房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师利国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这话不知道是谁说的,总结得太到位了,似乎已经成了真理,颠覆不破 ...

  • 【年选征文.小说】林晚||岁月含情

    审核 /编辑:肖龙                           总第418期 一 当我真正意识到母亲老的时候,她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那时候她七十多岁,之前我们家一如既往地在母亲的打理下, ...

  • 王祖芳:在医院的三天三夜|散文

    姜广富:浅论诸葛孔明|随笔 文/王祖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多年来,母亲虽然血糖偏高,但一直未曾服药,硬是凭借顽强的毅力,靠禁食很多美味来控制的.血糖也配合母亲的苦心,一直没有抬头.可今年情况突变 ...

  • 七绝.病房杂吟

    (九十一岁老母亲偶感肺炎,由于疫情期间,我从南山赶回,照料床前,转眼逾一周了.眼见一天天好起来,盼早日出医院.) 时近清明欲断魂,母亲染疾侍频繁. 年逾九十身虽弱,尽孝床前枉恼烦.

  • 浊木:病房琐记(四)

    病 房 琐 记 河南三门峡  浊木 七八天了.身边的病友们一个个先后离开了.虽然连名字也不曾相知,晚上却梦见了他们. 人去床空.现在能看到的是那些从大厅走过来又走过去的更加陌生的病友和他们的陪护亲属. ...

  • 54岁的陈太英因《护工陈阿姨》刷屏,她的故事看哭众多网友

    病房"穿越剧" 几多爱和善来源:新民晚报2021-03-01 护工陈阿姨在骨科病房里 本版摄影 首席记者 陈炅玮 朱阿婆打扮得清清爽爽,唱起了<东方红> 要出院了,朱阿 ...